APP下载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3-12-31熊小兵

考试周刊 2013年106期

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以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被提高到了“第一理念”的高度,这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视。可今天的学生语文素养却在日益弱化,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守好自己的阵地,如何才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1.什么是素养?

“素养”一词,从词素构成上看,应由“素质”和“修养”构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养”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具体地说,“素养”就是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①

2.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学科所达到的“素养”,即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它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

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1.用好教材授以渔。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如果仅仅只停留在教教材知识的层面上,那么语文教师只能是一辈子辛苦,学生最多是考试的机器,素养与能力不会有较大的飞跃。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教材作为一个范本,在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基础训练的同时,更多的要针对每册每单元的教学重点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赏析的方法、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更多的作品,在海量阅读中提高阅读、审美、鉴赏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用活教材激真趣。

唐代李白在《日夕山中忽然有怀》中有“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殷仲文〈兴瞩〉》:“晨游任所萃,悠悠蕴真趣。”很多作品都提到“真趣”。什么意思呢?真趣即真正的意趣、旨趣。语文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真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笑容,在课堂上有笑声,喜欢语文,快乐阅读,抒写心灵,因独悟而惬意,因释怀而欣慰。若想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真趣,语文教师就要用活教材,不必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从头到尾地教过去,而应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对新课标的解读,整合课堂教学资源,上好高质量,有语文魅力、语文味、语文神秘感的对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的课堂。我认为可以实行单元整体化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单元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讲,尽量课内课外相结合,由课内巧线连珠,上出文学味、语文味,让学生产生学这方面知识的向往与痴迷之情,至少都要有短暂时间的学习冲动与热情。

3.拓展教材阔视野。

当代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除了教好、用活教材之外,还要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解读,编制相应的语文校本课程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如编制符合綦江地域、历史、文化方面的校本课程,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对家乡人民、文化的热爱之情;又如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形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分阶段、分类别地编写一些辅助教材,从而根据这些教材,制定出对语文学科的过程考核,让学生在过程考核中真正提升语文素养,而不是就为了最终的分数。

4.语文活动提素养。

(1)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

学生的演讲能力,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从学生初一开始,就坚持课前3分钟的演讲活动,内容可围绕一个话题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讲一个故事或其他,初一由学生自选话题,初二、初三逐渐过渡到教师定话题或题目,每次教师都要与学生共同评出一个等级,并写出评语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册。

(2)常态化的读书交流活动。

学生的阅读量,单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推荐,结合教师的了解与学生的推荐,给学生编写了一个分段实施的读书书目,每月至少读一本书,每周必须写出读书心得(每周要评出优秀读书心得,并上传校园网站),一学月班上举行一次两课时左右的班级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差距,长见识,增强能力。

(3)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华东师大中文系方智范说:综合性学习正是这样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4)不定期的征文、演讲、讲故事活动。

目前,关工委等上级部门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征文、演讲、讲故事、经典诵读等诸多活动,我认为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我每次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提升。

通过实践,我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成长的维生素,决定着学生成长的质量。②它是学生学好一切学科知识,形成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与品德修养等一切的基础,我们应该在提升语文素养上下工夫,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学生高素质的发展,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注释:

①彭小明.语文素养论.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3).

②方智范.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2(增刊).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