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富於民”的觀音借庫民俗

2013-12-29玛丽

澳门月刊 2013年4期

在澳門,每年新春後正月廿六日,是相約俗成的觀音開庫日子。相傳這天,觀音菩薩會大開寶庫,借錢給信眾,而且有求必應,要錢有錢,要物有物。所以很多信眾由年頭盼望至年尾,等待這個好日子向觀音大士,毫不客氣地借一、二個億,神是不會認為太貪心的,至於能否逹至心願,就各自修行,智人見智了。

所謂借庫,就是指借其諧音字“富”,也引申至好運、平安之意。關於借庫的來緣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傳說是某年正月二十六日,天上的五百羅漢為了試驗觀音大士的法力,一齊化身為和尚去找觀音化緣,觀音大士慈悲,除讓五百羅漢化緣外,更餘下大量飯菜給民間百姓享用,此後人間為紀念此舉,就把正月二十六定為觀音借庫日。當然,這個說法真實性有多少,恐怕也無從考證了。

觀音開庫早已在內地失傳,為何在澳門能保留至今,並列入澳門一項重要民間習俗。這與當地民眾盛行觀音信仰有莫大關聯,澳門地方細小,遍佈各區供奉觀音大士的禪廟不下十座,亦是居民家中供奉的神址之一。每逢“開庫”這天,以澳門望廈觀音堂、觀音仔古廟,及氹仔觀音古廟最為熱閙非凡,各區居民相約攜帶寶牒香燭前往廟宇借庫,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位於美副將大馬路東側觀音堂,其次是同一條馬路不遠處的觀音古廟──觀音仔廟,平日遊人稀少,也因大批信眾前往誠心借庫,而熱鬧起來。

觀音堂,正名普濟禪院,是澳門最大的佛教寺院。據說始建元朝,現在的建築則建於明末,由殿內一座“崇禎五年”刻文巨鐘印證其悠久歷史,至清代康熙年間重建為今日的建築群,內有大雄寶殿、長壽佛殿、觀音殿、天后殿、地藏殿、關帝殿等。為方便信眾借庫,觀音堂由正月廿五日晚通宵逹旦門戶大開,雖然正式開庫為11時,但從入夜開始,廟前已門庭若市,擠滿為爭奪今年頭柱香的男女信眾,只待時辰一到,人們魚貫湧進廟內進香跪拜祈福,至第二天早上,更多的人潮絡繹不絕地到來,廟內廟外,手捧香燭寶碟的,手持旋轉風車的,手抱鮮果鮮花的,摩肩接踵跟隨著人潮經大雄寶殿走進煙霧繚繞的主殿觀音殿,為的是,突破人潮接近香爐成功點燃三支巨香,再移步觀音像前跪拜祈禱,完畢後,最後儀式是到大雄寶殿前一側的化寶爐燒化寶牒,以示向觀音獻禮,祈求保平安。至到傍晚時分,人們逐漸散去,觀音堂喧嘩慢慢遠去,漸漸恢復原本的寧靜……

其實到底澳門有哪些人最有必要向觀音借庫呢?除了虔誠的善男信女,祈求好運平安,商人祈求生意興隆,亦不乏專程向觀音借“鉅款”的賭場老闆、打工仔,他們所停泊在廟前馬路邊長長的賭場貴賓廳車隊,更成了現場一大特色景觀,顯示著澳門特色行業──信仰神祇的功利性。

老一輩信眾有很多禁忌,比如,借庫前自覺齊戒數天,認為誠意夠達成願望的機會會較大;其次,借庫時不能穿得太富貴的,以免得不到觀音的同情心而借得不夠多;第三,正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若在年頭有向觀音借庫,不管靈驗與否,記得年尾農曆十二月十五過後任何一個吉日帶備齊菜及一份觀音衣還神,否則,來年再想借的話,就難了。不過現今人們太忙了, 有的為省事在借庫當天乾脆就還願了。

一年一度的觀音開庫由來已久,不論有無宗教信仰,職業貴賤,年紀老少,人們都抱著“見神就拜,見佛就求”的心態,自發地前往各觀音廟宇借庫,期望能帶來財富、平安和好運,久而久之,連不信仰觀音大士的民眾,只要一心想得到財富和好運,也來向觀音借庫,可見,澳門民眾認為前往廟宇燒香,跪拜,就能得到保祐的民風民情,深入民心了。

這裡,廟堂本是清靜無欲之地,卻成為信眾向神祇求財、求平安和求好運之地。從這層面看也可理解為,觀音開庫是一項以民間市井氣息為主流的特色民俗信仰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