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童谣
2013-12-29浙江一考生
赤脚踩在三月的田埂上,摘一朵浅色小花插入鬓间。远方悠扬悦耳的笛声传来,伴着音阶哼唱起熟悉的童谣……
这本是孩子最熟悉的情景,如今却只能在高楼矗立的城市里的电影院灰暗的灯光下,重新映入孩子的眼帘。
一首首摇滚流行乐充斥耳间,是否再也听不见昨日明媚的童谣?
杨绛有言:“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然而现今的父母长辈,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身首屈一指的魔术师,学画、学舞,在阳光下变出各种形态的七彩泡沫,获得无限荣光,但是他们忘记了,忘记了泡沫终将幻灭;他们忽略了,忽略了孩子的脸上已不见纯真的微笑。
众多的压力,无非是想鹤立鸡群,无非是受到了太多利益的驱使,那些早早就被灌输成人价值观的孩子,那些早早就被物质利益所诱惑的孩子,他们的双眸,如何能够澄澈?
静下心来,聆听那一曲心灵的童谣。林语堂先生在教导着:“顺应天性,释放灵魂。”是的,我们都相信人性本善,心灵本净,那么何苦让它受到名利的束缚,而不使他丰盈地飞翔呢?在知识分子最易受迫害的年代,他却从不成为哪个政府的笔杆子。他是真情性的人,不愿牺牲心灵的童谣,也因此更为高贵,更为悠扬。
心灵的歌谣歌唱的,是宁静空灵的旋律,如一潭清泉,映照出最真实的美。与其痛苦地攀爬,何不放下这些若南柯一梦的浮名浮利。
“我有时候常想,多年的默默无闻反倒是件好事,因为名利不会干扰我对艺术的锤炼”。一直都十分敬佩这位老人的豁达。她,埃雷拉,在94岁成名后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想,在她心中,那首童谣必定从未褪色,即使她已近期颐之年。
“静,可以过滤烦恼,蒸馏生活,汰去杂质,升华灵魂”。诚然,在这个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我们需要“静”的修养,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灿烂青春中的年轻一代,更不可让心灵过早地蒙上灰沙,看不见生活本来的美。孩子是生活的希望,亦是民族的希望。作为未来的主力军,怎可在物质的追逐中被时代湮灭得只剩下躯壳?学会静,学会在心中安置一曲童谣,让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如顾城在《初夏》中写道:“把还未睡醒的相思花,插在一对对门环里,让所有的故事的开始,都充满芳馨。”我们都应学着静心,让内心充满馨香,让心灵唱出如天籁般悦耳的童谣,让这心灵深处的纯真力量成为脚下不竭的动力,走入一个清凉明朗的心灵世界。
【名师点评】
文章给我们勾勒了两个世界:在孩提世界里,远方有悠扬悦耳的笛声,消弭于高楼矗立的城市里;电影院灰暗的灯光下,还有一首首流行摇滚音乐充斥其间;孩子们的脸上,已不见纯真的微笑。在成人世界里,在这个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仍有林语堂以真情性唱响了心灵的童谣;仍有已近期颐之年的埃雷拉,唱响从未褪色的心灵童谣。文章以心灵童谣作为主线,连接起了两个世界,两相对比,表明了对一个清凉明朗的心灵世界的期待,主旨突出,结构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