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一就去向同桌道歉
2013-12-29山东一考生
周六回家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说:“温家宝总理有篇文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其中关于岩石的分类搞错了。一个细心的读者发现后,便致电新华社。意见反馈到温总理那里,温总理认为这个读者的意见是正确的,便给新华社总编室写了一封亲笔信,说:“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妈妈说:“向读者致以歉意,这不但无损于温总理的形象,而且还可彰显他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爸爸说:“作为一国总理都能做到知错就改,我们平民百姓有了错误又有什么不能承认和改正的呢?”
虽说爸爸喜欢阅读,并且喜欢就阅读的文章发发议论,今天怎么谈知错就改的话题呢?难道他知道了我在学校中死不认错的事情了吗?
周日上午起床后,打开电脑,登录QQ。不一会儿,表妹开始和我打招呼。她是宋丹丹的粉丝,开口闭口都是宋丹丹。
“‘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知道是谁的广告词吗?”这是表妹的开场白。
“谁不知道啊。不就是你喜欢的宋丹丹的吗?打开电视,就是‘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烦人!”我说。
“现在打开电视,宋丹丹还这么说吗?”表妹问道。
“这——”确实有个阶段没有听宋丹丹这么说了。
“宋丹丹遇到大事了。”表妹说。
“什么大事?”我问。
“她代言的优卡丹已经被充分证明对儿童肝肾有毒性,宋丹丹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表妹说。
“是吗?她极力推卸责任了吧?”我问道。
“错了。她已经站出来道歉,并且说今后不会再代言任何药品类广告!宋丹丹面对错误,敢于担当,不简单!她还是我心中的偶像!”
这是怎么了?昨天晚上吃饭,父母议论温总理道歉事;今天上QQ,表妹则议论宋丹丹,对她面对错误敢于担当,大加赞赏!难道表妹也知道了我在学校中死不认错的事情了吗?
确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作业太多,完不成了,我便抄了他人一部分,结果在互相批改作业的时候,同桌便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这又恰好让数学老师看到了,我不得不站了起来交代。下课后,我觉得同桌让自己丢尽了脸面,便和她干了不大不小的架。同桌她竟哭着跑出了教室。难道是去了办公室?现在的这一切,难道是班主任老师安排的?
不想了,我周一就向同桌道歉。人家温家宝是总理,宋丹丹是大明星,都能够勇于承认错误,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又怎么不能够?
【名师点评】
构思精巧,含蓄有味。在老师的安排下,父母和表妹分别不动声色地做“我”的工作,让“我”最终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准备主动去向同桌道歉。可老师的安排,文中又没有写,只是让我们意识到,使得文章含蓄有味道。
素材妙用,内容充实。本文将温家宝和宋丹丹两则素材,通过“我”的爸爸和表妹之口说出,也就是化作了他们的谈资,这样,读者自然也乐于接受。因为有了这两则素材,本文内容也变得十分充实。
适时议论,增加悬念。在父母议论温家宝道歉事后,在表妹谈论宋丹丹敢于担当事后,都有一段议论,在议论中都提及了“我” 在学校中死不认错的事情,可又不展开道出原委,这样自然增加了文章的悬念,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