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苹果”砸了“价值”的脚
2013-12-29北京一考生
据报载,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武汉捷信公司2013年3月称,从去年至今的一年时间内,公司为两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了担保服务,这些学生借钱主要用于购买苹果牌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消息传出,引发各方热议。据了解,大学生是捷信公司贷款服务的消费主体之一。有商家透露,该公司—年利息要收百分之四十几,相当于“高利贷”。这种显而易见的高利息交易,为何吸引大学生趋之若鹜呢?许多大学生说,班里许多人使用苹果牌手机,怕别人觉得自己寒酸。也想买一部,反正如果还不上借款还可以找家里要钱。
为了一台时髦的“苹果”手机,大学生不顾后果借高利贷。“苹果”手机是生活必需品?当然不是,正是当今大学生的欲望无限膨胀才导致了此类事件的发生。说到底,可能更多的是爱面子,就像打肿了脸充胖子,是虚荣心在作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相互攀比的现象因此而越来越严重。
为此,大学生借高利贷买“苹果”,有的甚至卖肾购买这些奢侈品,似乎并不为过。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青少年的攀比之风也随之盛行;但这种攀比之风盛行,对青少年思想的腐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不良风气,轻则损害个人信用,重则损害身体健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的发展之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及家长的溺爱都对子女的攀比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社会环境包括舆论导向尤其要注意,不要迁就和助长子女的拜金思想。
“苹果”产品是当前现代前沿科技的产物,对于追逐时尚的人们来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购置这些新兴电子产品,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为了购买这些高端产品而借高利贷,显然是扭曲了价值观的结果,这不是让“苹果”砸了价值的“脚”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下少数年轻人“死要面子”的现实状况。
曾经,大学生攒钱买书成为美谈,而当下贷款买手机成了流行。这其中既有社会风气日趋浮躁的原因,也与高校中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对于“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应更多地反思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他们量力而行,让消费回归理性,毕竟这群人是未来中国购买力的主力队伍。
对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行动起来,引导公众,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而健康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引,也需要广大家长的积极参与,同时,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来宣扬健康科学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由热点材料而写出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写法,诠释了“苹果” 扭曲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主题。表达了手机与消费理性、传统美德直接的关系的思考。文开篇摆出现象,引出话题,考生再作层层分析,有理有据,字里行间融入了自我的感受与评价,显示个人对材料的驾驭能力和思维的深度。文末卒章显志,提出呼吁,升华文章主旨;结构张弛有度,叙议结合,文体特征鲜明。
阅卷现场评分:基础48分+发展9分﹦总分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