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材料作文“品读大师”写作导引

2013-12-29秦风

美文 2013年22期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师”是国家之师、民族之师。仓央嘉措、杨绛、陈寅恪、华罗庚、丰子恺等大师是历史星河里最惹眼的点点星光,他们的故事是先贤的人生传奇,是值得珍藏的民族记忆,闪烁着他们的人格魅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昆仑和精神脊梁。他们活出了尊严,值得我们尊重,是我们致意的方向。他们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启迪。世界太喧闹了,但愿我们少错过一些喟叹。

那么你和“大师”之间有哪些对话或体验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偶像,这些卓越大家的业绩和命运与时代相互激荡,开风气之先而影响深远。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意志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个生动的、需要我们用足耐心予以理解的导师。有的与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相联系,为最大多数的人谋福祉,为建立和培育民族的根基而殚精竭虑;有的为了伟大的目标而奉献一生,矢志不渝。他们在苦难的时代里努力地为中国想问题,出思想,做事情,在中华民族过去的百年历程中,传承优秀传统、开拓新知、创一代风气。他们以先行者奉献精神而成为一代宗师。他们值得人们用双眼穿越时空的阻碍,久久凝望。

为此我们在构思时主题要鲜明,或颂扬他们的卓越成就,礼赞他们谦逊等的人文情怀,表达自己追慕之情、奋斗之志。或与现实作比,革故鼎新,激浊扬清。在体裁上可优游自如,可记叙,可议论;可与大师对话,也可运用书信倾诉衷肠。形式多样,展现精彩。

【佳作示范】

品读大师

高健

那一年,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在旅途中与你相遇。

念及这句诗,有的人惊叹,有的人唏嘘,有的人默然。也许,在他的才子柔情面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注解,都有在字里行间与他对话的经历。

我的心已飞到了西藏,那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也许只有这片纯粹的蓝天下,才会诞生出他——仓央嘉措,这个被白云洗涤降生的人;他的生活是随性的,随性到处在高原下的我们都不敢仰视他的圣洁。

我想不通,在那风急天高的草原上,会有怎样的孤寂萦绕着他,抑或是他的心已离佛祖有多近才会这样豁达。他俯首,以额叩在大地上,印下一个清晰的戒疤,他抬起头来,额上还残留着草屑,尘沙,但他没有拂去它们,就让它们在自己眉间修行,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每一粒沙尘在他眼中都有世界的重量。所以他继续上路,去翻越那绵延的十万大山,去与心中的人相见,也许是佛,也许是她。背负着世界的重量,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大爱!

仓央本是一个僧,六岁便入了佛门,可在他笔下,却出现了我读不懂的情诗,僧也可有爱情吗?转山转水转佛塔,他爱的是山,是水,是佛塔?不曾爱过,怎会看开?

我多想像他一样生活,活在蓝天的怀抱里,活在自己心中的爱里,活在额间的沙粒上,去诵经,去问佛,与佛语天下,世人难渡,却总有人渡他。

他是一个僧,却有解不开的红尘情结。他写下《十诫诗》,不相见,不相闻,不相忘,不相知……如此多的不,只是因为曾经的有,读他的诗,我也只能想象他的过去,他的模样,他诵经的声音。我想像他一样的生活,却终究成不了他。

他的随性,在诗里展现,在西藏的高原上,在离阳光那么近的地方,即使被晒出了明艳的高原红,即使在稀薄的空气中不敢大口地呼吸,但浸在暮色的钟声里,心中也是安详!

品读仓央嘉措,我想像他一样生活,就像那里的天空,云一样圣法。在诵经声中思考十万大山的去向!这样想着,我合上他的诗集,耳边却总在回响高原上圣洁的钟声,是哪一位僧位,在与天对唱?

d1db41cf83d186aafe3a2e0ab6652d9715f70aae611c96865fa5f6788d5523bb点评】

这是一篇文化味极强的议论性散文,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书卷气。在很多考生选择编造故事的时候,这位学生在了解仓央嘉措的基础上,选取了大师的生活细节,以简笔勾勒的形式描绘大师的神髓,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文化性强,与之共鸣。

品读大师

黄梦宇

山高人为峰。

内心纯净的大师,灵魂有着难以逾越的高度。想起了杨绛,杨先生。百岁老人,满头银发,点一星孤灯,穿梭在历史与学识之间,孤独,但不寂寞。她说:“我要洗尽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虽然背已经弯了,可她的灵魂是高大的。家中除了书,还是书,没有一丁点俗气豪华的装饰,屋中陈设与数十年前无异,她以一泓纯净的心泉,荡涤了钱手稿上的污秽。她一直勤于钻研,一生奉献于学问,奉献于整理钱钟书的手稿。还捐出所有稿费在清华设立好读书奖。一切功名利禄都沾染不了她。她的纯净,她的赤子之心,让我们看到了这位百岁老人灵魂的高度。

然而我们多少人无法保持纯净,在功名利禄前双眼被蒙蔽?有一位外国元首说: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争着当公务员呢?公务员的名声并不好,这只能说明公务员腐败很严重。当现代人都汲汲于富贵时,他们早已失去了灵魂的高度。用这去换一时的丰衣足食,不值得。学习这位百岁老人纯净的心吧,物欲与精神高度相较,选择后者。

不屈命运的大师,灵魂有着难以逾越的高度。霍金身体困于轮椅之间,只有小孩子的高度,但他的头脑里有整个宇宙,他比宇宙更高。还有史铁生,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他同样困于轮椅,但他从未放弃过对思想的追求。靠透析维持生命,但他始终紧握一支笔,思考,领悟,追问,他的文章,铸就了他的高度。而他的不屈奋斗,更使他灵魂的高度愈加牢固,他站成一座高峰。

比起那些动辄寻死觅活为爱殉情的人来说,他们的高度要高出百倍。

负责任的大师,灵魂有着难以逾越的高度。茅以升所造南京长江大桥,屹立半个世纪,历经炮轰,洪水,安然无恙。工程师说:“这是一座炸弹放不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用严谨、责任铸就的丰碑,让人想起茅以升,他的灵魂,该有怎样的高度?看看现在吧。到了打个雷就能让动车追尾,下个雨就能让大桥垮塌,喝几包奶粉就肾结石的境地,责任,在某些人的心里荡然无存。蝇营狗苟,灵魂该是蜷缩于地,比地还低吧?这些灵魂委顿于地者,终将走不远,站不稳,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品读大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自己灵魂的高度,达到思想的高度,达到灵魂的高度,才能于人生之峰巅漫观云卷云舒。

品读大师,人,比天更高!

【点评】

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有力,不枝不蔓,点出大师的高度。然后从“大师的高度是什么”的角度,结合不同领域的大师,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大师的风采,例子鲜活,条分缕析,将论述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卒章显志,呼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