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牡丹江沿边开放先导区发展问题

2013-12-29杨桂艳

科技资讯 2013年13期

摘 要:哈牡绥东产业带的建立是消除区域内恶性竞争,应对周边区域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加速地方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推动对俄、对韩、对日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现实选择,对把牡丹江市建设成为与省内哈大齐并驾齐驱的经贸核心城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沿边开放 先导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31-01

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和比较优势原则,围绕我市发展思路,主要着眼于优先发展301国道经过的牡丹江市、海林市、穆棱市、绥芬河市、东宁县等中部板块,以及宁安市、林口县的部分经济区域,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角度进行了考量,提出了产业带发展的目标规划和操作建议。

1 目标定位

发展经济的目标必须有利于资本聚集才能事半而功倍。从有利于诱发资本流入的角度分析,哈牡绥东产业带具有吸引投资的三大因素。一是市场。产业带位于黑龙江东南部中心地区,按照200公里供应半径来考量,可覆盖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一经济区内人口超过10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资源。产业带临近地区是中俄两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富含木材、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三是运输。东北三省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货物一般通过大连、珲春、俄罗斯东方港三个主要出海口输送到国际市场。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三个口岸存在着运量失衡的问题:大连港运距长,珲春港物流不畅,俄罗斯东方港进出失衡。哈牡绥东产业带恰好位于东出海参崴、南下珲春两条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置上,在这里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改善东北地区的货运结构,缓解大连港口的运输压力,降低出口产品的运输成本(进入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的平均运距可至少节省927公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通过上述分析,建议哈牡绥东产业带的发展目标可以定位于打造“一个走廊”,建设“五个中心”。

“一个走廊”,即把哈牡绥东产业带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东北亚经贸合作走廊”,未来将与海参崴、纳霍德卡、珲春等地一并发展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黄金三角。

“五个中心”,即面向国内外两个消费市场建设东北亚的生产加工中心;围绕东出海参崴、南下珲春口建设东北亚的商贸物流中心;整合湖、林、雪、边、俗五大旅游资源建设东北亚的会展休闲中心;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建设东北亚的资源转化中心;依托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和韩国、日本的资金建设东北亚的产业孵化中心。

2 规划设想

根据上述目标定位,结合我市及周边地区实际,产业带应按照两区一带的“1+2”模式来规划,重点打造两大经济板块和一条延伸到俄罗斯一侧的东北亚经贸合作带。

中心城市板块。这一板块以牡丹江市区为中心,海林市海林镇、海南乡及宁安市宁安镇为卫星城镇。这一区域位于301、201国道交叉部分,可以辐射国内外两个目标市场,自身产业基础较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可以消化吸收国内外资源,发展聚集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科教旅游等城市功能较强,可以发展金融服务业、会展业和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

口岸城市板块。这一板块以绥芬河市为中心,包括东宁镇、三岔口、绥阳三镇,这一区域位于中俄经贸合作的链接点上,商贸物流业比较发达,是中俄商品交易和流通的主要地区;人均收入较高,人员流动性大,投资创业意识较强。根据这些特点,建议口岸城市板块效仿香港自由港的经济模式,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区为主要目标,重点建设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园区、自由贸易园区和跨国合作园区4个园区,大力发展外贸、市场、物流、旅游、会展等5个现代服务行业。

产业走廊板块。产业走廊还包括穆棱市磨刀石、穆棱镇、兴源镇、下城子、马桥河5镇,海林市横道河子、柴河2镇,林口县五林、朱家2镇。这一区域连接两个城市组团,农业特色较为突出,畜牧业发达,以大豆、肉牛等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及木材加工业比较发达。这一地区应着眼于国内外两个消费市场,以发展产业密集、劳动力密集的双向增殖型加工基地为目标,整合沿线各类工业小区,规划纺织、服装、鞋帽、家电、五金、建筑装饰材料、日用品、食品和木材等9个主题工业园区,形成轻工产品制造走廊。

3 推进措施

哈牡绥东产业带的建设刚刚起步,其发展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强力推进。发展产业带需要借助两个推动力,一是行政推动。建议在产业带推进领导小组下设若干推进组,主要负责跨区规划、政策争取、区划调整、统一建设、利益补偿等。二是市场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招商机制,鼓励和支持发展可包片招商的专业公司,推进专业招商。

理顺政策。为消除辖区内的政策竞争,制定“三个目录”。一是产业政策目录。根据区域内产业结构现状,按比较优势原则,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各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二是招商政策目录。制定全市招商引资政策目录,取消重复制定、相互抵触的政策规定;树立“政策跟着规划走”的思想,引导产业向指定规划区聚集。三是土地价格目录。建立产业带内所有土地的基准价格及其实际出让价格目录,及时监控土地出让信息,避免相邻、相似地块进行恶性竞争。

集聚产业。主动调整经济布局,积极推进“三个集聚”。一是向园区集聚。通过政策引导或行政手段,加速各类企业、项目向产业带指定规划区进行聚集和流动。二是向龙头集聚。为延长产生链条和集约用地,建议推广“富通经验”,在全市开展建设配套产业园区活动,鼓励全市425户规模以上企业对自身产品进行掰细分解,开展逆向招商,招引配套协作企业向指定规划区聚集,发展配套协作的产业小区。三是向口岸集聚。编制口岸经贸大户名册和大宗进出口商品目录,召开口岸贸易大户和内地生产企业对接,为贸易大户兼并企业和生产企业开辟俄罗斯市场提供信息、创造条件。

分享利益。建议采用项目挂牌、台帐跟踪、单独管理、比例分配的办法,创立横向的转移支付和利益补偿机制。为确保横向的利益补偿机制落到实处,建议市政府引进电子政务技术,建立跨招商、统计、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的项目共享管理中心,为区域内地方政府数据共享和公平分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