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3-12-29甘根红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但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的利用和管理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一些土地浪费以及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出现,暴露了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弊端和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积极改善这种局面,是我们在文章中主要的研究方面,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 土地利用 土地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1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其中暴露的不少有关土地的管理和利用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重视起来。分析土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对策,对改善土地利用管理,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一些问题
1.1 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有关土地利用的问题
土地严重浪费闲置,土地的利用方式过于粗放。当前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利用极不合理,不仅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利用方式过于粗放。在现阶段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由于我国耕地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因此造成了我国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二个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一窝蜂的建设开发区以及新区,但是他们拘束于有限的经济实力导致相当一大部分的开发区资金和项目不能准时到位,最终导致了大量的土地闲而不用,以至于被长期搁置。
由于盲目追求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安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城镇建设区内的土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尤其是在乡镇的城镇化建设当中,由于居民居住的比较分散,人均建设用地占有的空间普遍较大。再一个就是,城镇发展的相当不集中,使乡镇的城镇化建筑容积率过低。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被征用的土地来说,普遍存在着房地产开发的荒废、工业园的荒废等闲置土地。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浪费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第二个方面,城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也相当不合理。由于在建设中忽略了内涵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工业和居住用地的比重较大,而有关城市交通、第三产业、园林绿化和公共设施用地的比重则较低,这就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土地利用结构失衡的问题。
1.2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与现有的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加快,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努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当中被所谓的经济建设指标误导了方向,这些做法违背了我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我国保护基本农田及耕地的规定。由于一些城市规模在扩大,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城镇建设区的扩大和广大耕地面积的缩小,尤其是在小城镇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只是采用了低成本扩张政策,不惜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这表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工矿企业用地、建设用地、农村住宅用地和交通拓展用地都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有些甚至是优质良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当前中国耕地的利用上,虽然我国耕地的总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较大的耕地却是连一半也没有。尤其是其中一些耕地中的灌溉设施损害严重甚至被盗用,使得我国耕地的质量不高,并且产量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耕地的污染程度日益加深。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耕地由于受到了诸如工业废弃品、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具有污染性的废弃物品的随意堆放,造成了我国耕地的质量严重下降,污染程度一天天加深,既无法保障耕地的安全,也无法保障耕地上生产的农产品的安全。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也变得普遍起来
在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定下,城市建设用地挖潜动力不足,由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制度下,福利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农村的土地兼有社会福利保障和生存的双重功能。在农村呆久了的农民不愿意抛弃土地去城市发展,而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他们在农村拥有房屋的现象就相当普遍。这一方面造成了建设用地的重复占用,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就业容纳能力不断提高,农民在城市就业的机会也随着大大增加,因此进程务工的农民对于土地投入失去了兴趣。这种做法造成了农村耕地利用方式的粗放甚至是某些良田的撂荒。由于宅基地的复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将那些节省出来的土地改为耕地就存在了一定的难度,而那些城市化建设当中所占用的耕地则是良好的耕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整理过的耕地在质量上很难与占用的耕地质量相平衡。基于上述原因,所以说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与土地供需的矛盾也就日益突出了。
1.4 政府的越权行为与农民的权益受损并存
有些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时常常会在土地流转中发生越权行为,侵害了农户的收入享有权和自主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所谓的公共利益为缘由,在没有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用非市场化的方法强行征用或者是占用农民的集体耕地,然后再以高价卖给那些潜在的购买客户;以国家有困难为理由,根本不考虑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以地方比较特殊的情况为缘由,不分给被征地农民应有的经济补偿;以发展当地经济为理由,根本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就强迫农民扭转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
2 出现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的原因
2.1 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不够明确
首先,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不够健全,没有应当有的处置权。村民们对集体所拥有的土地既不能够进行出卖,也不能进行转让。其次,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界定的不够清晰,也就是土地产权的归属不是明确的。
2.2 现存的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存在着弊端
就目前来说,土地的征收补偿制度的弊端有二:一是对征收和补偿的原则界定的比较模糊。二是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规定的比较模糊。在现存的我国有关土地的管理法中,没有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行较为细致的界定。
2.3 当前农村中的土地流转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农村中土地流转体制的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土地流转的合同内容不规范。(2)农村中土地的流转不够规范。(3)在实际中农村土地是按照统一的原则,这与市场经济下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相脱节。
2.4 对于土地的利用和规划过于滞后于城镇化建设
由于一段时间对土地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了对土地的规划和城镇化的建设相脱节。再一个方面就是如今没有整体的城镇化关于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规划。这一方面导致了城镇化建设发展过快,过于贪大求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3 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及方法
3.1 完善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权益
首先就是要在宪法中明确土地征收并补偿的原则和标准,为以后的土地征收并补偿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还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避免政府相关部门再次发生越权行为,避免政府的强行征地。然后要做的就是提高征用土地的公开透明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进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推进征地预告的管理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将部分程序的顺序前移到报批前,保证农民享有充分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其次政府要努力探索一条不仅与市场机制相挂钩而且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征地补偿新机制。还有就是政府要积极探索研究征地安置的多种方式和方法。
3.2 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
在现实中的城镇化建设当中,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政策性和前瞻性,不能够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必须要科学合理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体现出节约以及集约用地的要求,还要调整原有的用地结构和布局,配合经济结构、生态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规划。
3.3 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首先要充分发挥用地的功能改变乡镇企业分散过度的局面,提倡建造更多的多层式或高层式公寓或小区来代替院落式居民点和底层式别墅,充分提高建设的容积率。要改善行业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实现土地的最大效能。然后要引导农民居住的适度集中,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引导农民的居住房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最后加强农村耕地的整合,形成较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农田区,增加水利设施的设置,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4 建立比较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一是要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相关机制,可以允许农村土地在合法范围内流转。二是要发展培育各种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还要建立调节机制,避免土地使用权过分集中、垄断和不公平的现象。三是要建立并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税费标准,以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税费为标准。四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不仅确保集体的利益不流失,还要确保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造福人民。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促进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所出现的问题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建设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及方法。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方面众多,不仅影响了我国居民的合法权益,还影响了城镇建设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甚至还有非法交易。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重视,要仔细研究,要加快改善和落实相关法律和政策。只有在清醒认识当前问题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的基础上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次芳,谭荣,靳相木.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性质和改革路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2]徐汉明.中国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刘国臻.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5).
[4]张海鹏.实现我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两难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