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2013-12-29陈智旭
摘 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已经出台了很多的帮扶政策,有一定的收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业困难大学生、心理贫困大学生、被就业歧视大学生实施有效帮扶,以期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就业困难大学生 就业帮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08-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务必“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最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部指出:要认真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
1 我国现有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的主要政策
1.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出台很多政策解决高校的弱势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现实困难,从2006年开始,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做好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工作。
1.2 地方各部门各司其责
为了落实教育部的规定,各地纷纷推出就业帮扶政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地方财政部门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他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就业工作。
1.3 各级机构落实援助政策
为了帮扶就业困难大学生实现就业,各级机构采取各种措施,落实援助政策。例如,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的帮扶。
1.4 各省、市因地制宜实施援助
由于我国地域的差异,各省、市实施援助的措施也各不一样。上海市为了确保实现高校毕业生,做出了“只要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都能实现就业”的承诺。重庆市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进一步落实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就业援助。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做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八大措施帮助特困生就业。
2 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
2.1 对于经济困难的大学生
2.1.1 政府层面
制定《大学生就业保障法》等,建立多层次的法律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加快两个市场建设。要从政策入手,帮助和鼓励贫困生就业创业。地方政府要切实按照《就业促进法》及有关规定,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解决贫困生求职过程中的直接经济困难。
2.1.2 企业层面
引导企业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支持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探索服务贫困生就业的尝试。
2.1.3 高校层面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助困制度,落实国家关于帮扶贫困生的各项政策,出台有利于减轻贫困生就业负担的具体规定,并根据各校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就业倾斜政策,为贫困生排忧解难。
2.2 对于学业困难的大学生
2.2.1 科学调整学科结构
各高校要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和资源来开设和调整专业,突显办学特色,根据自身的优势打造品牌专业。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已有的专业结构进行改造和调整完善,建立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的学科结构。
2.2.2 合理设置课程科目
每年要根据招生的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科学严谨地制定和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科目设置要合理,尽可能避免因师资设课的现象,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2.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完善,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实验设施、实习实践设备,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4 优化学生管理机制
从学生管理机制上加以改进,对照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快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评价,生成学业困难警示信息,给予有效预警,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2.5 引导学生制订计划
对很多高校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一切都持无所谓态度或者干着急,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
2.3 对于心理贫困的大学生
2.3.1 开展咨询服务
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咨询服务,从低年级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知己知彼,人职匹配。
2.3.2 组织团队辅导
开展针对毕业生群体的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服务,对于表现出高压力水平的毕业生,开展同质群体的团体咨询,通过破冰、宣泄压力、明确问题、探索解决途径等环节使参加辅导的学生压力状态得到缓解,并形成相互支持的团体。
2.3.3 强化价值观引导
职业价值观引导的总体原则是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利益最大化。在开展毕业生指导课程或讲座时,结合大环境对人才需求的地域特征,强调第一份职业对个人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2.3.4 加强与家长沟通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支持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学校可通过“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提示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中来。同时,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挫折和偶尔表现出的压力状态,给与关怀、鼓励和支持。
2.4 对于被就业歧视的大学生
2.4.1 出台优惠政策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如减收税费、提供贷款、提供扶持资金,鼓励用人单位招收这些曾经被歧视的大学生。
2.4.2 加快就业立法
加快制定反就业歧视立法,尽快制订《反歧视法》,或者在《就业促进法》中规定就业歧视的内容,进一步界定何谓就业歧视,明确各种就业歧视的类型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2.4.3 建立相应的制度
建立相应的反就业歧视诉讼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司法救济。可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形式,将就业歧视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纳入现行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同时,可以考虑扩大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实现对受害者的司法救济。
3 提升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效果的建议
3.1 政府层面
首先,出台扫清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壁垒和行政束缚的制度和政策;其次,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采用多种形式和办法培养人才;再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如资助高校建立就业困难帮扶基金,对就业力相关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最后,加强全社会的就业力信息平台建设和就业力基础测评工具建设,以适应对人才实际的需要。
3.2 用人单位层面
首先,用人单位要加强与政府、高校的合作,积极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主动地融入就业政策体系。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参与高校课程体系制定,将企业的最新需求及时反馈到学校,成为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参与者。
3.3 高校层面
学校要以改革为契机,有效实施就业帮扶,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3.3.1 发挥兼职老师的作用
首先,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培训,使他们掌握就业指导的最新政策;其次,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经验交流活动,提升他们就业指导的水平;最后,要引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就业帮扶效果好的老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3.3.2 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由于身份的特殊,与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在学生择业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使他们履行教育者职责,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困难;履行引导者职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3.3 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
除了充分发挥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外,还要适当创设一些实践课程,如开设《模拟应聘课》、《求职技能训练课》等,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就业困难的学生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
3.3.4 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加强对各级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学生团体明确目标和任务,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学生组织中,还可适当增加“就业或创业”的组织,如,成立“就业创业协会”、“就业帮扶协会”、“就业促进会”、“就业政策研究会”等,让就业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成长。
3.3.5 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通过摸底了解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通过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进社区等活动,让他们提前进行工作的演练,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改进缺点,有利于将来更好地就业。
3.4 就业困难学生层面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调整择业期望值。鼓励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3.4.1 职业规划明方向
应该未雨绸缪,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就业困难学生知己知彼,明确方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3.4.2 实践活动提素质
就业困难学生要在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上,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通过多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赢得机会。
3.4.3 恰当定位求发展
就业困难学生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
3.4.4 积极心态迎挑战
在当前就业背景下,绝大部分大学生求职都并非一次成功,都会不同程度地遭遇挫折。就业困难学生应当客观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敢于面对挑战,增强就业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总之,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关乎教育公平,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自身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成文,罗洪铁,等.成才不是梦—— 高校贫困生的今天和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
[2]张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现状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64-65.
[3]薛飞.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1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