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探索与研究
2013-12-29彭千袁小超
摘 要:田径训练在当今的业余训练中最为普遍,田径是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以及业余体校中不可或缺的训练项目。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业余田径训练也较为常见,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业余田径训练在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主要的障碍就是运动损伤。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业余田径训练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避免运动损伤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业余田径训练 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G8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38-01
田径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是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运动项目,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田径运动的后备人才,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使其掌握基本的动作技术和战术,为以后从事专业体育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训练水平普遍不高,训练方法也不合理,不少学生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出现了运动损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做好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保护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
1 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运动损伤涵盖了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和破坏,有的还会引发生理上的紊乱。目前,在业余田径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没有做好准备活动
在田径训练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运动之前都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意识。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活动,人体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器官的功能就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关节也不够灵活,肌肉的伸展能力也达不到相应的状态,动作的协调性也不好,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有的学生不会做准备活动,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做准备活动是在浪费体力和时间。有的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田径老师没有进行认真的指导,这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1.2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
有的学生灵敏度、肌肉力量以及柔韧性较差,在运动过程中动作不协调,在田径训练中一旦增加了运动量或强度就很容易受到损伤。另外,按照运动技术的规律,在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如果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的不够深刻,容易在训练中出现多余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受伤的概率也比较高。
1.3 器械或场地不合格
在田径训练中,跑道高低不平或过硬、沙坑有杂物、海绵垫之间的衔接不严密并且厚度不够、场地太滑等原因都会造成运动损伤。有的学校体育设施太过陈旧,体育器材也没有进行有序的摆放。有的在体育课结束之后将铁饼、铅球、标枪等危险器材随意放在训练场上,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1.4 过于紧张和兴奋以及运动疲劳
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反复的做相同的动作,容易增大身体局部的负担,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另外,学生在进行田径比赛时由于兴奋或紧张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1.5 在教学组织上不合理
在进行田径训练时,田径教练如果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上安排的不合理,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就会产生疲劳,也会出现运动损伤。
1.6 田径运动的特点
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肌肉处于快速收缩的状态,具有爆发用力的特点。当训练中的外力超出肌肉本身的负荷能力时,会使肌肉相应部位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在田径运动员身上非常普遍。另外,业余田径运动员还会因以下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第一,高职高专学生往往在文化课之后进行田径训练,这时候运动员已经处于隐形疲劳的阶段,又没有及时的补充营养和热量。第二,在运动量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忽视了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第三,业余运动员的训练系统性比较差,连续性也没有保障,造成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发生脱节。
2 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措施
2.1 对运动员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对身体的危害,从而有意识的加强自我保护,尽可能的减少出现运动损伤的的情况。例如,在训练过程中重心不稳时,要及时低头、团身屈肘,尽量以肩背部着地,同时还要做好顺势翻滚的动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关节脱位或骨折等运动损伤的出现。
2.2 要对场地和器材进行规范
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对场地器材要进行规范。要不定期的对场地器材进行整修,避免出现由于场地器材不规范而造成运动损伤的情况。
2.3 教练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在充分了解运动损伤的前提下对训练进行合理的安排,应按照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运动量,对业余田径运动员较易受伤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练习,以提升这些相对薄弱部位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教练员还要对运动员的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比赛指导。运动员在参加训练和比赛之前,都要指导和督促运动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另外,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田径训练水平安排好专项训练的训练量和训练时间,以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2.4 对运动损伤进行正确处理
运动员在发生运动损伤之后,要进行正确的处理,教练员要进行及时的护理,有效减轻运动员的痛苦,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
2.5 合理分配训练量,加强医务监督
教练员要和医务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对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以及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医学检查,对运动员的一般适应能力以及专项适应能力、机能潜力和训练状态进行综合的评定,从而为安排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努力提高其身体素质。在运动量的安排方面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健康情况等个人特点来安排训练内容,要避免千篇一律。进行训练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要合理的选择运动方式,基本训练的运动量要逐渐增加,做到循序渐进,安排运动技能时要由易到难。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学生在业余田径训练中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这样才能使业余田径训练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田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进昌.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8(2).
[2]王森.业余田径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对策[J].学周刊A版,2011(3).
[3]朱晓红.学校业余田径训练中避免运动员损伤探析[J].校园心理,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