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班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3-12-29康珏

科技资讯 2013年18期

摘 要:针对电气专业卓越班校内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存在的问题,从培育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出发,将校内课程与企业课程结合,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校内课程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校内课程 控制仪表及装置 企业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74-01

“控制仪表及装置”课程作为电气专业“卓越班”的重点课程,由《控制仪表及装置A》和《控制仪表及装置B》两部分组成。《控制仪表及装置A》要求在学校完成,称校内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B》要求在企业完成,称企业课程。校内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本专业的普通班基本相同,具体内容包括模拟式控制器、数字式控制器、变送器、执行器、辅助设备安全栅等。但学时数与普通班相比减少近一半,只有28学时。有限的学习时间要求学生既要有坚实、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如何组织和优化“控制仪表及装置”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真正符合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门课程存在的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注重基本知识点和技术的应用,突出卓越班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色。

由于课时数有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对《控制仪表及装置A》课程的体系和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删去重复的内容,突出工程实践。具体实施如下。

(1)对变送器单元:主要介绍工业4大参数所使用的检测仪表原理、结构。这章节内容有的已经在检测技术的课程中讲授过,在控制仪表课程中就不作为主要内容学习,只作简要的回顾,所以花费学时较少。在讲授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时,可以与控制器等仪表构成流量、压力、物位自动控制系统,把单个的仪表与整体系统联系起来,建立起整体系统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2)对控制器单元:主要介绍基本控制规律特点及组合控制规律、控制算式、控制参数及测定方法以及模拟式、数字式控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等,这部分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模拟式控制器部分删除气动控制器和DDZ-Ⅱ控制器内容,只学习DDZ-Ⅲ控制器,数字式控制器以SLPC单回路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机型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强调工程应用忽略公式推导过程。如讲授控制规律时,与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突出工程上控制规律的应用场合。

(3)对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执行器,它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执行器以气动薄膜调节阀为主,侧重讲授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气动执行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对于气动薄膜调节阀、电/气阀门定位器的拆卸、安装、调校内容,安排在企业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B》中进行详细的学习和介绍,校内课程就不再重复。此外,要构成一个本安型自动控制系统,辅助设备如安全栅、操作器、电源分配器也是不能缺少的部分。

2 教学方法改革

控制仪表基础理论是教学的重点,必须让学生把各知识点,系统地结合起来,讲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基本原理,并及时归纳总结;讲授内容少而精,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自学研究。在教学方法上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1)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理论与实验的联系可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课堂移到实验室,在讲授某些章节的内容时,选择在自动化实验室进行,在实验室中一边采用多媒体上课,一边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进行教学,边讲理论边进行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知识和仪器结构原理的理解,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也得到加强。

3 与企业课程进行有效地衔接

如何将校内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A》和企业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B》进行有效地衔接,按照大纲要求,《控制仪表及装置B》的学习时间为1周,以集中学习为主,配以大量的实践环节;理论课由外聘企业教师进行讲授,实践环节由高级技师进行讲授。因此,与实践联系比较密切、校内课堂上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知识,比如各种类型的检测变送器、控制器的校验方法和步骤,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执行器、安全栅、阀门定位器的拆卸、安装,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等内容,可以安排在企业课程中进行讲授,企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可由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制定。这样校内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A》与企业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B》的教学内容既不重复又相互补充,企业课程是对校内课程知识的巩固和延伸,相辅相成。

4 效果

目前,卓越班的校内和企业课程都已按计划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内课程以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采用理论讲授少而精,案例讲授多而广,实践动手不怕烦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校内课程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在企业课程中得到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可以把校内课程的理论应用到接近于生产实际过程的环境中,学以致用。同时,企业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路,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我校历届都有学生去茂名石化培训中心进行专业实习,这次自动化系去实习的专业有本科电气专业、测控专业和电气专业专科班,根据企业外聘教师对实习班级的评价,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教师一致认为电气专业卓越班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善于思考,表现在老师提问时,同学发言踊跃,学习积极性高涨,工作中勤学好问,实际动手能力强,各种表现均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学生。

5 结语

本文针对电气专业卓越班“控制仪表及装置”课程的学习,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工程能力出发,将校内课程与企业课程结合,对校内课程《控制仪表及装置A》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施,实践证明,校内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成功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忠虎,李文涛,左鸿飞.“控制仪表及装置”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8(3):39,44.

[2] 王莹.“控制仪表与装置”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5-46.

[3] 董海瑞,齐晓慧.基于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2011(1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