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对会计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2013-12-29吴颖群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网上交流工具受到人们关注,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捧的网络社交工具。本文以会计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发布问卷与校园发布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真实资料,得出微博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通过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对策。关键词:会计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228-02自2009年起,微博凭借其“便捷、原创、开放”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目前,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博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使得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生活习惯、学习态度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微博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的作用。1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本研究以吉首大学会计专业学生为例,剖析微博对会计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1.1 微博对会计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1.1.1 缓解心理压力、激发求知欲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增高,在校大学生的压力愈大。大学生精力充沛、敢于冒险、勇于尝试,但往往缺乏社会经验,身心压力会增加。如果这种高压力得不到缓解,会造成精神压抑,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微薄的出现,学生可选择在微博上说自己想说的活,倾诉真实的情感,缓解心理压力。他们发表的信息或者图片,都有可能在微博中有“同志者”进行肯定的回复,为学生提供了缓解压力的场所。他们在微博里,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缓解了一定心理压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1.1.2 构建师生交流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通过调查,会计专业90%的学生都使用微博,可见非常流行,微博的使用给师生交流沟通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教师通过查看学生发布和转发的微博内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通过评论微博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无法保证教育效果。微博的引入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1.1.3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合作性思维创新的首要条件是学习与模仿,实践能力来源于勇敢的尝试。微博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突破传统教科书的限制,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地。有共同认知感的学生可以相互分享和学习,获取经验,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共享与合作是微博诞生之初的精神核心,微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促进了人的共享性思维。会计专业学生在微博使用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他们在微薄中的交流,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思维方式、人生价值等,有助于合作性思维的发展。1.1.4 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提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新方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的形式进行,而微博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增强了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预测性和针对性。微博字数虽少,但是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广泛,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密切关注微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微博,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微博,产生跨时空的交流平台,形成育人合力,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1.2 微博对会计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1.2.1 引发校园舆论、导致学生思想混乱微博发布者、接受者、围观者之间能自由转换,形成对话结构,让微博里充斥着各种言论。微博发布信息便捷,充斥言论特点让微博信息以“裂变”的方式在校园里传播。“草根”阶层通过匿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转发关注的议题,经过不断的裂变和聚合,形成校园舆论的强大力量,会给校园和社会带来深刻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大都是20岁左右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缺乏判断力和辨别力,容易引起思想上的混乱,甚至过激的行为,造成他们信仰上的困惑和错乱。1.2.2 过度沉溺微博,出现人际交往异化通过调查,会计专业学生更青睐于摆脱熟人舆论的交际方式,他们更喜欢微博中的“隐形交往”,他们有“网友”、“博友”等交际平台,摆脱了传统交际的约束力和责任。他们在微博中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学生,可在微博中污言秽语,出现了“双重人格”。有的学生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寝室,是上厕所还是课堂,都时刻关注微博,成为“微博控”。他们过度沉溺微博,影响现实中正常的生活,容易引发行为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冷漠,出现人际交往上的异化现象。1.2.3 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为高校稳定工作带来挑战微博的“自媒体”特征为学生注入了新鲜、刺激、多元化的元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面临激烈的碰撞与冲击,如果不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会造成他们价值观念的迷失,导致他们政治信仰的淡化与危机。通过微博,一个问题会迅速地放大和扩散,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引导学生的难度加大。学生不再像以往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教化、也己经不再是单纯的设计目标,按照教育工作者设定的内容区了解和掌握某一思想,而是用自己非标准的判断来选择答案。种种行为冲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为高校的维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1.2.4 微博信息旳多样性,易引发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登陆微博后的主要行为的结果显示,选择了解热点话题的占42%,选择参与热点话题讨论的占70%。新媒体的虚拟性和过度娱乐化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他们虽有一定的是非辨别力,但他们的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微博信息多样化,充斥着各项门类的信息,所有信息的扁平化展示,给了垃圾信息足够多的曝光机会,容易导致大学生在认知、判断上出现“多元异化”的迷惘,引发他们的认知偏差。2 微博应用于会计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微博的引入存在着以下问题。2.1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微博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高校对微博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缺乏宣传。现在大学生虽然已开通官方微博,可除了熟悉的常用的微博网站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存在不了解,对“教育微博”的点击率也从未占前50位,处于“博荒”状态。在对学校调查显示中,目前开通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册使用微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占75%),“关注熟人、朋友的状态”(占70%),“为了体验新事物,有新鲜感”(占30%),“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动态”(14%)。从以上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很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通微博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目的。因此,提升教育“微博”访问量和点击率,逐步扩大教育“微博”的影响力,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2.2 未能充分发挥微博优越性微博相较于其他教学媒介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优越性特点,但目前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共享性,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领导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微博共享特征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微博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方法更为灵活,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并未发挥此作用。三是微博未能充分反映它优于其他教学媒体实时性能特点。学校建立微博的目的是为更好的教与学,但对微博的维护中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增加学校不少的负担。写微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随着新鲜感和热情的消退,他们对自己管理的微博疏于管理、更新,甚至不再参与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2.3 网络信息垃圾给微博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微博在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有不少垃圾信息,对学生的分辨力和自控力带来冲击。对于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们思想是有危害的,校园传统主流文化也会受到冲突和威胁。微博是虚拟的社会,学生过多依赖于虚拟世界中塑造的形象,依靠文字进行交流,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一定的挑战。除此之外,学生在完全不同于传统网络交往的社会交往,所有相关的性别、年龄、身份等信息被掩盖,结果造成外界对于网民从没有有效的监督,造成学生的道德意识弱化。2.4 微博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内容缺乏吸引力、质量参差不齐。有优秀的、高质量的教育微博,但更多的是更新较慢,内容贫乏的教育微博。许多学生不愿意访问这些教育微博,他们大多访问名人偶像、幽默笑话、生活指南等内容的微博,也有部分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网恋等网站。微博的特点在于互动,网民的关注和舆论的走向其实是双向的。学校在利用微博宣传校园文化时,能加强学生互动,也更易被学生和社会接受,学校院系开通微博,加强与学生互动。3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3.1 思政教师、辅导员建微博,与大学生微博交朋友思政教师,辅导员可注册门户网站微博,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教师可以创建微群,随时随地用文字方式,将生活感悟,课堂实录等通过微博上传发表;辅导员也可以创建微群,利用微博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网络互动,和学生探讨诚信,探讨人生的职业规划;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灵感,思想的困惑跟教师进行沟通。通过微博,大学生和思政教师、辅导员成为亲密无间的网友。3.2 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微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微博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意味着在微博上有了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它是适应当前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建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如果没有专门的微博作为教学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开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中,要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适应微博竞争的特点,增加符合当前形势的内容,提升微博对学生的吸引力。3.3 培养大学生分辨信息的能力学术界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媒介内容都有害,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受众进行合理的选择。微博产生的大量信息,无论来源于哪,用户都需抱有质疑精神。微博中经常夹杂些虚假信息,如果缺少质疑,微博用户会间接传播虚假信息。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用户,微博的海量信息要求大学生有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于信息的真伪判断,大学生需要自发的培养批判与思考能力,学会如何接受信息,学会如何发布信息。高校大学生对微博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于注重分析微博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和符合逻辑,评价微博的信息是否符合公正性和客观性。3.4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微博信息的传播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发挥微博对在校大学生的舆论引导作用,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部分难题。微博的出现,可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通过关注学生微博,了解学生当前思想状态,提高学生对当前社会环境下各类新视野的认识。微博作为最新颖的自媒体形式,所论话题处于最“前言”状态。通过微博,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关系化解了师生之间的隔膜,减少一些顾忌,营造出师生之间良好沟通互动的交流空间。4 结论微博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成为当今时代最时尚的网络交流工具。微博监控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动全体师生参与到微博信息监督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特别是思想文化需求的引导,从而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效果,提高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在萌芽阶段化解校园里的不稳定因素。参考文献[1]田和军.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2]贾何伟.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2.[3]张蕾.探究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4]密甜甜.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5]马永亮.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