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村村通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

2013-12-29王友平

科技资讯 2013年20期

摘 要: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国家政府在新时期,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目前,“村村通”工程正在我市的各个县乡全面实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从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方式和施工管理措施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村村通工程 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51-011 村村通工程的管理在管理体系方面,要形成省级管理,地方支持,技术部门具体建设实施为一体的管理系统体系。国家的信息部制定的“村村通”工程的政策,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信息部要及时的进行政策的调整。省级部门的信息部,要对“村村通”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监督、检查、推进等,同时也要实施考核管理制度,对其管理工作进行奖罚制度,使工程得以正常顺利高效的进行。在工程施工的技术手段方面,首先各施工单位,应该选用获准的业务经营许可范围内的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确实遇到经营业务许可范围以外的技术手段,施工单位必须上报信息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处理。频率分配:在以后的频率分配中,对承担村通工程的企业,可优先分配项目所在省的无线接入频率。在资费标准的收取问题方面,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电信部门的收费政策来制定相应的资费标准,制定的相关资费标准,要在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备案下,方可使用。因为“村村通”工程本身就是惠民工程,所以在资费的收取上,也要不高于现行的资费标准,无论是任何形式的技术工程,都不得高于国家现行的资费标准。2 村村通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2.1 必须保证安装的质量与标准(1)要调查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要有合理的安装规划。格局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情况、人口密集程度、以及农村的大小,来设立“村村通”工程。架设“小无线”的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地理位置,线路走向,无线设置,站址设置等等一系列因素。(2)我们要从根本意义上明确理解“村村通”的具体含义和标准。“村村通”中的“村”指的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村村通”中的“通”指的是围绕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大多数的村民可以用接收器来接收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中的接收器指的是,电视机、收音机等。在接收的过程中,接收信号应该符合国家的规定的标准,不能低于此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村村通的建设工程。(3)“村村通”工程的建设过程和后期的设备维护过程都是要求对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要不定期的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村村通”工程主要是国家对于农民的一个惠民政策,国家都是拨专项资金扶持。所以,不仅要求要有很高的专业素质的人员,还要接收设备等都要高质量高接收率。(4)“村村通”工程竣工的同时,要严把质量关,对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严格验收。第一,在所用的设备中,杜绝使用小厂家的设备,配件也要购置合格,符合国家标准的三有产品。第二,设备生产厂家较偏远的,不予以使用。设备厂家较远,安装起来不方便,后期的维护也会受到影响。第三,杜绝在传输网络上随意搭线,更不允许随意拉线接电灯。第四,按照国家的规定,加固卫星的接收天线等等。2.2 必须加强管理与维护(1)按照省广播电影电视厅规定,农村广播电视站主要的设备均属国有资产,列入县广播电视局的固定资产,受国家的法律保护,各站室只有使用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设备私分、外借、变卖,应妥善保管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图纸和资料,并逐一登记建档。(2)各乡镇要建立维护队伍,乡镇一般设备3~5人,寸广播电视站(室)配置1~2人。乡镇要拥有及时处理故障的交通工具和技术手段,对有线电视传输的村干线、放大器、分配线路必须编号登记,以便管理和处理故障。乡镇和村站(室)要有事故处理情况记录、检修记录、用户投诉记录。乡镇每月应对村级站(室)设备进行一次检测,村级站(室)每隔7天对其设备和网络进行一次检测。乡镇广播电视站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村组院户调查收听、收看情况,收集用户意见,改进工作。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广播电视维护体系。县广播局成立维修服务中心,乡镇成立维修服务站,村级成立维修服务室,服务范围不仅包括广电收转设备,还应对收听、收看相关设备进行修理。在对村村通工程的维护管理上,要对设备实行合同式管理,即由广电局统一印制设备使用管理合同,由乡镇、村委会、设备专管人与广电局签订设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内注明设备名称、规格数量、传输形式、站址、管理人员职责及设备损坏、挪用等奖罚措施,由乡镇广播电视站、村委会负责人和设备专管人签字后报县广电局。2.3 增加造血功能,使“村村通”成为长期通“村村通”工程是国家和地方一次性投入或补贴性投入的工程,它的运行、管理、维护及再发展不会再由国家来支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之路。第一,要适当收取有线电视收视费,用于设备购买、维护、更新和工作人员工资或补贴等所需费用,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入户资源,收视费的数额合理;二是要专款专用,管好、用好、账目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二,是对“村村通”的管理模式要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而定,不搞“一刀切”,或村办村管,或村办乡镇管,或乡镇办乡镇管。第三,有条件的县、乡镇可逐步实行县、乡镇、村有线电视联网,形成网络规模,可利用网络的优势,为个别条件差的村“输血”,使农民从广播电视上获取信息,走上致富之路,有能力再发展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广告业也可利用网络规模获取丰厚的效益。第四,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将“村村通”的维护管理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该预算资金主要用于县、乡镇维护管理人员的工资,使他们安心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进行,巩固覆盖成果。“村村通”管理是一门科学,“村村通”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户户通”,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必须深入实践,不断总结,加强管理,积累经验,为普及农村广播电视做出新的贡献。参考文献[1]杨合光.浅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意义和设备的安装与维护[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11).[2]彭菊华,张水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131-134.[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管理问题研究—— 以临沧市为例,2009.[4]海南提前3年实现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J].中国有线电视,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