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图书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研究①
2013-12-29刘芳
摘 要:在当今时代,能否掌握全面、前沿的信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发展步伐。科学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信息服务工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本文将主要探讨目前新兴产业需要的信息类型,信息流通现状等,并重点分析我国科学图书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信息服务的优劣条件及其效果。
关键词:科学图书馆 战略新兴产业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52-02
1 战略新兴产业信息需求分析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产业技术创新所需的人才、物资并不缺乏,同时有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不足之处在于环境的营造。[1]产业技术创新需要知识丰富充足、学科交叉充分、产业融合程度高的环境。但企业是组成市场的基本元素,由于利益驱动企业之间通常无法建立畅通的信息高速路,更无法营造信息交汇融合的集群氛围,从而制约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改变以往将人、财、物浪费在生产硬件上的局面,真正将核心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让国内企业摆脱被锁定于价值链条中的低成本制造与加工环节的困境。[2]
1.1 商业信息需求分析
从信息被需求程度进行统计发现,企业对于各类商业信息的需求较为均衡,其中市场信息与竞争情报为主要需求内容。[3]
从息获取难易度进行综合分析,竞争情报、市场信息的需求量大,但其数据却也最难获取,并且可获取的相关信息纷繁杂乱,需要通过情报分析、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与挖掘,因而竞争情报和市场预测等研究报告受到了企业的重点关注。竞争情报与市场信息的需求程度和获取难易程度差异较大,这应是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
1.2 科技信息需求
科技信息是指在企业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的过程中需要研发信息,既包括科技文献、专利信息、标准信息等,据调查专利信息及科技项目信息是需求最多的,其中中国知网、维普等中文文献的问询度较高,而对外文文献的关注度较小。而从信息获取难易程度的角度来看,最高的是专利信息。而通过具体用户访谈得发现,科技动态、科技项目信息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信息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较为滞后。
1.3 政策信息需求
政策信息可以细分为产业发展激励政策、企业发展政策、行业管理政策、园区管理政策。
根据统计,产业发展激励政策、企业发展政策方面的信息需求度最高,其次为行业管理政策。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政策激励对于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但通过综合对比可以看出,政策信息的需求程度与获取困难程度也呈现出了一致性:越需要的信息在获取方面越困难。产业发展激励政策、企业发展政策等最为需要却也最难获取。在访谈中企业则表示这两类信息的获取困难主要在于信息的滞后性,不能及时获取而非不能获取。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需求特点
1.4.1 高质量信息
信息质量主要表现在新颖性、准确性、时效性等方面,因此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必须及时、方便、快捷。[4]此外,对于专利信息、科研项目信息还要求准确性高,以减少在投资成本较高的前提下导致的高风险。
1.4.2 多样性信息
首先,信息需求种类多样。新兴产业往往通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式发展,这其中包含完整的价值链,包括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不同阶段,信息需求涉及整个过程。同时,对于商务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研发信息等也尤为关注。
1.4.3 信息的自我满足能力高
新兴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其信息化程度较高,十分重视企业内部信息能力建设。信息保障模式在国内新兴产业企业中几乎是全覆盖,同时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具有专业信息人员,部分企业还设置了竞争情报部门,并有自建数据库或建立了本企业的图书馆和资料室。[5]
2 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信息流通现状
2.1 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获取现状
2.1.1 信息获取渠道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新兴产业企业来说搜索引擎是最受欢迎的信息获取方式,其次为专业数据库、专业网站。他们普遍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行业会议和展览等传统信息获取渠道也十分重要。相比之下,此类企业较少利用自身的情报系统和外部信息机构获取所需信息。[6]新兴产业企业更期望有更多的同行交流机会,或向同领域大企业学习的机会。
2.1.2 信息获取障碍
网络是高新区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进一半的企业用户认为网络信息冗余、繁杂,实用性较差,这也是信息获取的最大障碍。“图书馆、咨询或情报机构的信息产品质量不高或针对性、主动性服务较差”也是重要的信息获取障碍[7],尤其值得关注。总体来说,针对获取障碍,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以咨询或情报机构为中心的信息保障机制建设。
2.1.3 信息保障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化、集成化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保障建设中占据越加重要的地位,这些企业用户最常使用的是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其次是专利信息网站、标准信息网站、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8]总体来讲,企业对政府机构网站的利用较少,对行业、专业信息平台利用较多。
2.1.4 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链条问题
国家虽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但科研成果难转化为实际市场产品的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一方面,企业内部创新成本高,研发能力弱,非常缺乏自主研发产品;而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大量的科技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体系内不能形成互利共赢的技术合作机制。[9]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链条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发合作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与企业预期产生了一定偏差,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合作的质量和产出的效率,因而纠纷问题不断。第二,新兴产业发展中产学研合作的产出成果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其突出特点是高研发成本和低复制成本,这也是致命的缺陷。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技术前景的难以预测,新兴产业发展中产学研合作信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3 科学图书馆面向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分析
3.1 科学图书馆优势分析
3.1.1 拥有大量学术研究资源及众多专业研究人才
随着科研工作的积累,图书馆资源既能展示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又囊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全过程,科学图书馆掌握众多学术研究资源,并且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与信息服务,较其他类型图书馆有更大的优势建立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平台。
3.1.2 社会性信息服务机构的主体性质
掌握创新型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或产业的未来,市场中的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鲜少将技术信息公开。而由于性质上的巨大差异,信息咨询公司与科研机构、高校还无法建立有效的信息流通机制,更加难以获取各产业技术的核心信息,为企业提供的主要还是管理咨询类服务,通过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和战略格局来推动发展,[10]科学图书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3.1.3 具有强大支持后盾
首先,科学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重视,拥有构建强大信息集成平台的技术与资金,同时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专利、标准、国家政策等信息,并来源渠道丰富。其次,科学图书馆往往与高校学术科研联系紧密,较易形成有效的学术联动,将科技研发信息链条中的众多主体联系在一起。
3.2 科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现存问题
3.2.1 图书馆自我营销意识薄弱
图书馆作为传统社会文化与信息机构,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地位,工作内容与性质不够灵活,因而图书馆往往没有自我营销的意识。新兴产业企业不了解科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便不能够有效地使用其服务,同时科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总是缺乏针对性与主动性。
3.2.2 市场竞争力差
科学图书馆长期致力于科学文献信息的保存与利用,关注点多为学术研究信息,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较低,科学图书馆易出现因不了解市场运作规律等经济因素导致的错误分析。如今市场经济中不断出现专业咨询公司,并有国外咨询行业巨头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此类公司虽不如图书馆等传统信息机构的资源众多,但其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以及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经济产品的能力都远高于图书馆,因而形成了强烈的竞争。
3.2.3 信息聚合与分析的速度滞后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保存与传播机构,其作用往往在长期的历史推进中才能凸显,因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并不十分关注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新闻传媒的传播要求明显不同。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在对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及高校提供信息服务时要十分注重其时效性与更新速度。
市场是变化多样的,而技术则是日新月异,科学图书馆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跟踪技术前沿,否则提供的信息服务只能用作滞后的教科书,同时也会对企业、政府等根据市场、技术的变化所做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图书馆进行信息的聚合与分析速度要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甚至要更超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4 对于科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建议
4.1 调整资源结构
鉴于新兴产业企业信息需求自我满足能力较强,科学图书馆应着眼于也存在强烈需求的对二次信息加工产品等深层次信息产品,更加注重深层次信息产品的开发与建设[11]。
4.2 采用灵活的信息服务手段
网络是高新区企业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但是网络信息的冗余给企业信息获取带来较大障碍,科学图书馆应当加强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并利用个性化的服务平台与现代化的信息搜集技术,通过信息导航、信息重组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并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层加工。与此同时,要注重新型服务工具和平台的利用,例如信息推送、手机平台、博客、实时参考咨询等服务模式,以提高信息服务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图书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应有效地协调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信息的流通,并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这样的信息服务将有助于当地政府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发展策略,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搭建企业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胡玉香.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中国市场,2006(22).
[2]李燕萍,吴绍棠.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
[3]韦劲.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贵图学刊,1999(1).
[4]张新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12).
[5]刘莉,黄赞琅.信息服务业与图书馆情报服务[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2).
[6]徐东风.关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J].现代情报,1998(1).
[7]李润秀.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J].贵图学刊,1994(S1).
[8]靳萌萌,钟永恒.高新区企业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55-58.
[9]陆晓红.关于高新区图书馆企业专利信息服务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1,31(8):100-108.
[10]邓胜利,周婷.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与保障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7):6-13.
[11]郑祖婷,史宝娟.唐山市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6):14-16.
[12]陈敏.新兴产业发展中产学研合作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2(9):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