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会消亡吗?

2013-12-29马霖霖

走向世界 2013年28期

除夕夜一大家子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哪个场景比这更有年味儿?世界杯期间,居民楼总在半夜传出电视机前熬夜球迷的呐喊,哪个扎啤摊不盼这4年度的疯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是获取资讯和家庭娱乐的最主要方式。代表独生子女的80后更是被称为伴随电视长大的一代,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视曾是他们“惟一的玩伴”。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对地球实行全面接管,人们在网络上就可以获得最新的资讯、最in的影片和最潮的剧集,再加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风卷残云般的普及速度,以及微博妄图彻底瓦解“新闻”架构的野心……关掉电视,转移“战场”。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谁还愿意守着电视机、忍受着比节目时长还要长的广告轰炸,去观看那些了无新意、荒唐作秀的山寨娱乐节目和粗制滥造、盲目跟风的某些国产电视连续剧呢?很多人甚至已经分不清自家电视剧与机顶盒的遥控器,哪怕升级成了数字电视,也依然逃不出渐渐无人问津的命运。

于是,“不看电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常态,几十年来以电视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不少学者提出了对电视未来的担忧,甚至有学者直接称电视“即将消亡”。

电视消亡论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首席知识官亨利·霍尔茨曼预言:电视台将死!因为:

1、电视和电脑越来越一致:

2、节目已逐步转化为用户体验,运营可以不通过电视完成;

3、电视台消亡,视频兴盛,电视机厂商们必须变革。

4、多屏互动、社交电视的兴起将改变电视特征。

5、每人都将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视”。

此观点一出,引起了争相讨论,各路网友们纷纷在新浪微博上晒出自己的观点。

@刘步尘:大家想想,“每人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视”什么意思?就是说,手机将承担起电视功能,传统的电视可有可无。

@version82:单向的节目没有优势了,节目需要及时反馈;受众需要哪些内容,有哪些偏好,受众自己聚合一些想看的内容,或者可以称为tv2.0,传统的电视台会被这种方式取代,此所谓消亡。此外,广告方式也会不同。

@北小河边钓鱼人:能参与才是硬道理。国家培养那么多的大学生,于是高素质的消费者增多了,死板的单向媒体没戏了,这个年代谁还喜欢被说教?电视只能给那些识字不多的人看了。

亨利·霍尔茨曼的论点尽管很坚决,但他强调的还是“电视台”将死,这代表着旧媒体的势必消亡,却并没有全盘否认“观看方式”的可存在性。相对于电视、报刊这些传统媒介,新媒体显然更加灵活多变,更加能反映社会变化的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微博,这两年微博上出现各种新颖问题,有人认为这些问题是对中国文字语言的颠覆、结构的破坏,引起巨大的争议。但反观电视这些“装满传统的匣子”,对于时代、社会的变化反应并不那dxmzXuJm53goXAuwFMWhiw==么强烈。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人与电视的距离,北京晨报曾做过网络调查问卷,向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的人发出了调查问卷,希望以此一探人们对电视的态度在当今城市生活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表示,家庭生活不再以电视为中心,而变得多元化,这是好事。即便是对电视来说也同样如此,因为竞争带来压力,但也带来生机。

确实,技术层面上,互联网、手机、电子书等极大地压缩了传统媒介的生存空间,比如印刷媒体那种“油墨的芳香”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电视观众那种对节目的等待、期待也同样不再是一种“幸福的煎熬”。在内容层面上,一直以来都有人批评电视没意思、低俗、弱智等,甚至在价值观上都存在问题。

时统宇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世界的社会学家、传播学者都喜欢用一个同样的词,叫作“伴随电视长大的一代”,甚至还有人干脆就把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一网打尽,叫作“沙发上的土豆”。那个时代长大的孩子,电视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黑猫警长、奥特曼、猫和老鼠等,风靡了不止一代人。到了这个世纪,正在长大或者已经长大的人们,只要有时间、只要不是作业缠身,一般都在和电脑、手机打交道,而不是电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说“伴随电视长大”这样的词汇了。这并不稀奇,事实也确实如此。电视的渐渐没落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之类的事情。在这个时代,“沙发上的土豆”不再出现,也有人说现在是“新媒体的春天”,这都正常。新技术;中击的不仅仅是电视这种视听媒体,印刷媒体所受的冲击也同样不小。传统出版物和传媒方式都面临困境。最典型的例子是200多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已经宣布不再出印刷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电视困境”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如今,看电视确实不再是惟一的选择,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没有机会了。20年前,中国电影的困境比现在的电视要难得多,当时连电影业内人也认为电影没有出路了,当时的局面就是多拍多赔,少拍少赔,不拍不赔。20年后如何呢?去年中国电影票房是130亿,今年据说有望150亿,当时谁又能想到?

电视不灭说

“10多年前,就有人批评‘弱智的中国电视’,当时影响不小。但是那时候只是说‘弱智’,还没有说‘再见’,原因很简单:不看电视看什么?现在不一样了,不看电视,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显然,对于电视的“不受待见”,专家没有予以否认。但要真论及“消亡”,专家也没迅速给予肯定:

“电视刚刚普及的时候,人们说电影会死掉。互联网普及的时候,人们说报纸会死掉。电子书普及的时候,人们说纸质书会死掉……事实证明,那些曾经被认为会死掉的都还活得红红火火。我认为,‘告别电视’,‘再见电视’,甚至‘消亡电视’等论调有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因素,但更多是表现人们对现在电视节目的不满意,而不是对电视本身的否定,这也是给电视业的一个提醒和挑战,让这个领域中的人们思考,人们究竟为什么开始远离电视,开始抱怨电视,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原因。”

并非单纯地一根筋赞美或否定电视,也没有诋损或抬高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新媒体,仅仅站在个人的角度想表达自己的观察:我也不想一棍子把电视拍死。它仍是被需要的,如果电视在今天还没有被发明出来,那它很快就要被发明出来。即使电视被淘汰了,那它还会被重新发明出来。

就具体技术的实现方式来看,未来电视本身也会实现更多的功能,这能让它同样实现可操控。这算得上是电视的重新发明。而且,电视的存在靠的是一整套的电视文化,其背后有着完整的、“引人喜爱”的电视节目制作体系。关于电视会被淘汰的理由中,最多的是说它不能被任意操控,而它的替代者——电脑及其他智能设备,具有以上的优势。我想,当人们想要操控一件物品而不得时,给了他操控的权利,他才会高兴;如果他压根不想操控,甚至是疲于操控,那么他更可能想要放手不管。这时,他需要的就是一部简单的电视,而不是电脑。

也就是说,高科技的各种电子产品在中青年人的面前是绝对的香饽饽,但是在对高科技产品需求度相对很低的老年人面前,电视依然有它的优势。电视之发明,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即使在电视文化显露出某些式微的迹象时,我们依然能感到它在改造人们生活上发挥的威力。如果电视未被发明,而电脑(包括智能手机等掌上终端)和网络已经普及,那么电视会不会还会被发明出来?我想依然会的。因为后电脑时代,电视的“不必操作性”更适合某些特定人群的需求。

对于电视不灭说,众网友也都抱持着自己的观点。

@上海芮斌:电视机和电视台都不会消失,只是你需要重新去定义。未来家电卖场会出一个设备叫“客厅屏”。

@飞猪小成:变局在即,给电视重新定义——视听器。娱乐不死,电视台不死。

@Chinese-Child:脑残的节目和沙发土豆的观众还将存在,但是数量会越来越少。

@Clwood:这是典型的新技术乐观主义,电脑出现后说电视马上会死;电视出现后说广播马上会死,广播出现后说报纸马上会死,结果呢?新媒体的出现不意味着旧媒体的消亡,而是会将旧媒体变为其内容。

反观现实:喜新,但不厌旧

做了24年电视人的闪动科技首席运营官王明轩2009年出版了《即将消亡的电视》一书。他说,其实电视消亡并不是一个前沿的命题,甚至不需任何说明和数据,就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这么久没看电视了!当然很多调查研究及数据更能说明电视情况不妙,几年前就已经在急剧衰败:2008年美国一个报告指出,在美国,相比2006年春天,2008年春天有250万观众关闭了电视服务。而且还看电视的观众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在下降。

再看现在的中国,最近艾瑞咨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3年,北京电视机开机率从70%下降到30%。虽然这个调查结果也许有样本的局限,情况或许并没那么严重,但是对于80后和90后这一新兴的庞大消费群体而言,在视频生活多样化的今天,电视渐行渐远已是残酷的现实,这一点没人会怀疑。

那么为什么电视还没有消亡呢?或者说,消亡的速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快呢?

2010年初,发布未来10年的10个预测,其中有一条“电视拯救世界”称:电视仍是时下各类信息传输方式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介。知名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Meeker)2012年10月18日发表的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展示的各媒体广告时间及广告投入的图标中,电视广告时间及投入仍然是最大的,而且广告投入还在增加。

时统宇也表示,至今为止,即便是看电视少了,中国人家庭的布局也仍旧以电视为中心,客厅里最重要的地方,一定是电视的位置。“这种生活方式的形成原因很多,有娱乐方式单一的原因,也有历史发展的原因等。但是在今天,确实已经出现了变化,家庭生活的中心不再是惟一,而是多元的。电视、电脑、手机,至少是三个中心,以我为例,我儿子是1989年出生,也算是80后吧,晚上回家,就是电脑,时不时的还要看看手机,我爱人多是看电视,有时候也听收音机,比如做饭的时候等。在今天,家庭生活正在多元化,这是好事。但是不要忘记,电视仍旧是这多元化中的一份子。”

似乎我们没必要急匆匆的去定义“电视已死”。从世界范围看,电视仍是最大的信息媒体。仍是很多地方获取信息以及娱乐的最主要方式。而且对于体育赛事以及一些重大活动,大屏幕的电视仍是最佳选择。穷国和富国之间的科技发展及科技使用普及情况非常悬殊,而且对于老一辈人仍然更习惯看电视。所以电视虽然正在衰落,但消亡仍需要一段时间。新新人类们疯狂地爱着各种最新的移动终端、App和新媒体,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传统人士对于电视旧爱的坚持让它短时期内还不会退隐江湖。

那么,电视从一元变成多元中的一个,有人说这已经代表它成为边缘了,事实是这样吗?

专家如此回答:多元并不意味着谁被边缘,新兴媒体加入,和传统媒体竞争,最终可能形成的是共生,而不是非此即彼,也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人类的发展总是从低级走向高级,越来越文明,而不是相反。事实证明,多元往往更具生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都会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竞争力,而一元反而容易僵化。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比如纪录片,被称为电视哲学的体现,但是一直都被认为是边缘节目,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纪录片,这便是一个成功的反证。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你不能否认,还有如此之多的人在需要着电视。

比如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或许不是电视相对于其他媒体对他们有更大的魅力,而是他们还接触不到很多更高的科技,没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老年人对于崭新技术他们很难立刻接受。相比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新应用,他们更容易选择一种早已习惯的简单的做法。

再比如有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对他们来说传统电视媒体能让他们更有耐心看完感兴趣的东西,选电视频道对他们来说更有控制感。

于是,从全球范围来说,在一段时间内电视仍会是最重要的媒体。不过电视也必须得承认并习惯这个事实:你已经没那么受宠并在逐渐被抛弃。

电视消亡,破而后立

科技在飞速进步,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电视呢?它也并没一直躲在被窝里睡大觉停滞不前。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打开电源捧着遥控器,电视台给你放什么你就乖乖看什么的“播放器”了。2013年3月19日,小米公司面向试点城市正式官网发售小米盒子,首批1万台在几分钟内全部售馨。3月26日,第二批1万台小米盒子再次全部售馨。

这个小米盒子是个什么神器7它是迄今为止是小米手机最发烧的配件,学名叫做“高清互联网电视盒”,用户可通过小米盒子在电视上免费观看网络电影、电视剧,同时能将小米手机、iPhone、iPad、电脑内的照片和视频通过WIFI投射到电视上。小米盒子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及应用,系统软件每周更新。小米盒子采用了安卓4.0系统,最高支持1080P高清输出,在视频接口上采用了HDHI和复合视频CVBS,能够覆盖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小米盒子除了拥有视频接口和LAN口以外,还支持Micro USB接口、支持OTG功能,可以扩展小米盒子的存储空间。小米盒子内还预置了丰富的游戏及应用,如豆瓣音乐、植物大战僵尸、宝石迷阵、多米音乐等,并将对开发者开放API接口,更多游戏与应用将随系统更新不断增加,你完全可以对着电视机感受比视频影音更丰富的娱乐体验。

小米盒子安装也很简单,只需要插好电源,并使用HDHI线连接到电视即可(同时可选购复合视频连接线来连接CRT电视)。内附遥控器,同时支持手机、iPhone、iPad等设备直接遥控,老人孩子都可以轻松使用。通过小米盒子这个新鲜的电视盒来看电视,像通过各种智能电脑设备在浏览视频一样可随意操控,但不能否认的是,你依然还是在“看电视”,在看“高科技的电视”。苹果公司也表示将会发布电视产品iTV,虽然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但别忘了苹果总是能给世界带来惊喜。不知道没了乔老爷的苹果还能否像以前那样颠覆手机界一般将电视业态也改变,或许苹果会将电视界成功拯救,谁知道呢。

网友@文华青扬表示:这种“Xx将死”的预言一般不靠谱!多年前有人预言自行车、摩托车、报纸等将死,事实上,这些都活着,有些甚至还返老还童,越活越年轻了!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才是硬道理!不信就去看看小米盒子!

流媒体网则总结地漂亮:“电视消亡,破而后立。”

随着传统通信行业、互联网和电视行业的融合,以及向社会个性化的演变的大趋势下,一个融入了互动和互联网新元素的电视新时代正在到来。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是IPTV还是互联网电视或是互动电视,虽然从概念到现实的理解可能因其专业而还颇感抽象甚至困惑;但纵观身边,电视的互动化和互联网化的趋势正在逼近和融入我们的生活。电视产业的革新以及未来的发展轨迹正在悄然发生。

从被动到主动、从看到玩,电视产业在互动和互联网的背景下不断演进,正逐步摆脱原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原来所谓的黄金时间坐等电视的时代将逐步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随时回看以及通过不同终端交错观看的新电视时代,比如小米盒子和iTV。原来有局限的内容资源正在和互联网的海量内容信息接轨。而这样的变化,除了迎合目前日趋碎片化的城市人群生活节奏外,还将引发整个电视产业的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从而为整个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在电视节目播出选择的单线程到多线程的演进中,频道专业化、运营频道化、节目细分化、质量高清化将成为新电视产业的必然方向。而原本以秒计算、以抽样样本为依据的广告形式也将被更新颖的广告形态、更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方式所替代,而在这样的变革过程中,便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同时,电视是不是也该练练内功了?

专家表示,中国电视目前最缺的就是创造力、是原创节目。好的内容是人们永远都愿意看的,不管是电视、电脑,还是手机,只是传播媒介的不同,没有好的内容,什么样的媒介也无法吸引人。对生活的提炼、观察不够,任何媒介都不会成功。当前的电视节目,即便是很多看起来很生活化的,其实并不是真的生活化,比如到处泛滥的苦情戏,家庭纠纷、情感纠葛,网友戏称为“三破一苦”,婆媳关系破裂、情感破裂、婚姻破裂、家庭苦难,这些东西固然生活中有,但是显然并非每个家庭,每个人全都有“三破一苦”。而且,对年轻人来说,显然没有成熟到经历过这一切的时候,对他们自然也没有吸引力。

借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传统形态逐步被新变化所取代的形势下,你究竟是与时俱进还是墨守成规?相信“即将消亡的电视”这一趋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有更多的启迪。

正如中国古话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唯有推倒老去的旧电视的围墙,方能打造智能新电视的未来。燃去陈旧,方显活力。

编辑 马霖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