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生正确就业观的确立

2013-12-29杨丽

考试周刊 2013年48期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死存亡,涉及高职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发展,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培养高职生正确的就业观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高职生 就业形势 就业观

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社区、军队国防、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就业,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基层劳动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更有利于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1]但近几年来,一部分高职生就业观念滞后,创业意识差,就业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直接影响就业。高职生一定要认清新形势下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那么,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怎样呢?

一、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不减,2010年应届毕业生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末,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今年总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是699万)。另外,我国还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局面,总体上劳动力供大于求。再加上一些企业和单位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素质偏低,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略逊一筹。因此,在招聘时,盲目追求高学历,不论什么岗位,都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即使是高职生可以胜任的岗位,毕业生也被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挡在了门外,这些都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同时,高职生在就业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有的高职生在择业时期望值过高,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条件舒适而稳定、名声好、社会地位高”[2]的职业。却不掂量自己的才学,没有对自己合理定位,由于目标不切实际,结果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有的高职生抱着“一次就业,一生职业”的观念不放,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务实就业观,没有意识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前提,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还有些高职生在择业时不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与同学攀比,特别是看到比自己差的同学找到好工作,为了面子而将自己的择业目标设计得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茫然的苦恼之中……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职生在就业时存在的误区,培养高职生正确的就业观十分重要。那如何培养高职生正确的就业观呢?

二、高职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

(一)充分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制定的积极的就业政策。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应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制定的积极的就业政策,为自己毕业后就业做好思想准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3]针对目前存在的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尹蔚民强调:“下大气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3]只有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积极就业政策,他们在择业时才会既不盲目乐观,又不盲目悲观,就会根据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和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这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落实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需要,根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市场对人才的总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计划,应企业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如我院与力帆骏马合作开设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多次与地区残联合作,招收部分残疾的学生到学校进行强化培训,再输送到沿海一带企业就业)。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组织学生参加和自身专业相关的技能培训、技能比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达到“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工作重点,从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将来要做什么,事先要准备什么;提供新的行业动态,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让学生充分了解,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评价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尽早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开设模拟招聘活动(如我院2013年6月举行的首届“恒泰杯”现场仿真模拟面试大赛),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促进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

高职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外,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是就业之源,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将鼓励创业与促进就业并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劳动者创新创业潜能。”[4]因此,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即:培养学生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以及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

(三)高职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更新就业观念。

高职生是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要把就业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在大学生涯中,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实验实训设备,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尽量拿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一定要相信: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抛弃那些旧的就业观念,使自己从旧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把目光从“收入高、工作条件舒适而稳定、名声好、社会地位高,发达地区……”转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社区、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将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在现实的岗位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前途,涉及高职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当代高职生也应在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指导下,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极应对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

[3]尹蔚民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2-22.

[4]尹蔚民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