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民学英语的哲学思考
2013-12-29侯家军
摘要: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角度对国家采取的全民学英语举措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全民学英语 从实际出发 内外因 矛盾 实践
目前,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高潮,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小学三年级向上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几乎都要学英语。而我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全民学英语的时机还不成熟、条件还不具备。下面我从哲学角度对全民学英语阐述自己的看法。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那么,我国目前正在全国推行的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各类中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的做法是否符合各级各类学校的事实情况呢?我走访了许多所农村中小学,了解到的情况是×××镇实验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四个年级共有十六个班却只有一位英语老师,每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英语课,×××乡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二十个班一位专业的英语老师都没有。虽然在每个班的课程表上每周有一节英语课,但事实上上这节英语课的基本上都是数学老师或语文老师,当然,他们所上的科目要么是数学要么是语文,而绝不可能是英语。试想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英语课程设置,这样的英语师资力量,能完成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英语教学任务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知识能力的培育、品质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内部的矛盾性。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很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吸收、内化,才能起作用,才能真正变为学生的东西,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事实证明,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想学英语,也不愿意学英语的,更谈不上学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有许多学生的英语学得很好,但他们学英语只不过是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指挥下不得不为之的一种无奈之举。
第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却各不相同。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会千差万别,事物之间会有相异性、差别性,就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而我国目前推行的全民学英语的举措,可能是想仿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民学英语的做法。吸收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应看到,我国的国情与这些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历史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曾经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在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下已经被同化,失去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母语,他们学英语、讲英语、用英语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我国有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并且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在使用,更何况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英语的使用率并不高,说英语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以下。所以,我国目前推行全民的举措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没有多大的实际使用价值。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中国历史上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国交往,当外国侵略者用洋枪和大炮打开中国清政府的大门、清政府又不得不与外国侵略者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蒙骗。基于这一点,当时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奏请清政府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以适应与洋人打交道的需要。1862年8月,清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请外籍教师任教。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清政府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解了清政府当时外交方面的燃眉之急。这充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但我们绝不能因为我国历史上由于中国人不懂得外语被外国人愚弄蒙骗,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推行全民学英语,我想这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已经成为一个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不仅不可能、行不通,而且是注定要失败的。尤其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更需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外,必然会和其他国家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与交往。这一切决定了我国必须有一大批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英语翻译人才,以适应对外贸易、翻译和外交的需要。
也许会有人问:国家该如何解决自己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英语人才问题呢?我想国家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比如,可以规定各个学校可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将那些学有余力而又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编排到英语兴趣班进行英语学习和辅导。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英语学校,甚至可以从幼儿园开始就选拔部分学生进英语学校进行专门的英语学习和训练。在考试制度上,国家也可稍作调整,英语科目可以单独考试,英语考生可以单独招生,这样做既可以培养、选拔国家所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还可以把大量的学生从学英语的烦恼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们今后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既为国家节省巨额财富,又减轻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