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情境教学浅谈

2013-12-29王莉

考试周刊 2013年48期

摘要: 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词汇与阅读、听说、书写、翻译等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因此,词汇教学是教学中的重头戏。然而,目前词汇教学存在几种低效的现象。文章提出词汇情境教学,并结合一节高三英语一轮词汇复习课,就如何创设情境进行词汇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词汇教学 创设情境 现状

一、词汇教学的现状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作为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英语词汇学习对英语语法和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著名学者威尔金斯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Without grammar,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Mc Carthy说过:无论其语法学得多么好,语音掌握得多么漂亮,没有合适的词汇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但是,在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淡化词汇教学。

课堂教学中不涉及词汇教学,而是把背诵词汇表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作业,课上采用听写的方式督促学生,并检测学生的词汇记忆情况。

2.词汇教学孤立化。

教师用专门的一节课或课堂中的某个集中时间段详细讲解词汇。这种详细的词汇讲解难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言的快乐。课后大量的记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3.单词开花,剥离英语文本语境。

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在词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于是词汇教学引经据典,单词开花,由一个单词引出无数相关的词和词组,再加上词汇教学剥离英语文本语境,导致词汇教学高耗低效。

二、词汇情境教学创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为了走出词汇教学的低效困境,笔者认为“词汇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做法。以下试从理论和现实方面探讨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根据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关键(Krashen,1985)。埃利斯提出:“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流的机会的活动教学,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止学习的进步。”(Ellis,2000)因此,理想的词汇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即词汇教学情境的创设。

无论从高考的应试需求还是从能力培养的现实角度出发,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都是当务之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要求,高中毕业时掌握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教育部,2003)。并且强调在语境中“理解和领悟语言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可见,在词汇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词汇的含义,同时,富有现实生活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情绪高涨,参与度高,学习兴趣的提高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三、词汇情境教学的创设

1.创设情境词汇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

本节课是高三在一轮复习中Earthquake的复习课,以下是两次课堂设计的图示:

第一稿设计:

词汇:动词result in/from,cut,break dwon,call on及相关词组,donate

介词:beyond,around the clock

副词:strongly,heavily,

形容词:convenient

作文电子邮件(关于雪灾)

最后一稿设计:

词汇:Description of the snowstorm:struck,destoy,accident,deaths

The cause of the snowstorm:result in/from

The effects of the snowstorm:transportation,electricity,cut,break dwon等people’s daily life,副词,介词

Measures our government has taken:动词donate,clear up,call on等

第一稿设计:整节课分两个部分,由天气问题过渡到词组的学习,然后到写作上。在课的开始,笔者问了这样几个问题:今天的天气如何?昨天的呢?说完回到所学的词汇上,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很老套,像一颗颗小珠子,内容很多,很繁琐,学生视野不能开阔,学生学得也很枯躁。

最后一稿设计:创设一个情境——谈论现在面临全球的global warming,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论weather和climate,引出许多的词汇,继而在借助提出的话题snowstorm,引出本单元应掌握的词汇。词汇的呈现是以四个分话题Description of the snowstorm,The cause of the snowstorm,The effects of the snowstorm,Measures our government has taken,相应地引出词组,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词写一篇短文(见下表)。整节课以snowstorm为主线,串接情境,词汇和句型,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话题中,这样学生变得乐学。

2009年11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中国北方很多地区。假如你叫李越,原在你校工作的外籍教师Tim非常关心这场雪灾。请根据内容提示,给Tim写封电子邮件。

2.创设情境词汇教学中,要注意“导向性”。

面对weather和climate话题,应有各种各样的名词、形容词,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下两版设计就体现了笔者在词汇教学方面的变化。

第一稿设计:

Q1:What is the weather like?Q2:What about yesterday?

S1:Windy.S2:Sunny.

最后一稿设计:

第一稿设计:该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师限制太死,学生始终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

最后一稿设计:能突出主题,围绕话题阐述,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第一稿设计:要求学生说的词汇有限制,学生的回答单一,而且笔者也无法为以下的教学做铺垫。

最后一稿设计:在笔者提供情境后,学生的回答不是单一的,空间是无限的。学生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为话题snowstorm做铺垫,其导向性很强。由此又导入四个相应的分话题Description of the snowstorm,The cause of the snowstorm,The effects of the snowstorm,Measures our government has taken,学生能在以下的task中顺利完成。

第一个话题:Global warming result in the snowstorm.

The snowstorm is reported to result from global warming.

第二个话题:The snowstorm affected transportation,electricity,agriculture and people’s daily life.

People’s daily life:It is dangerous to walk in the heavy snowstorm with the wind blowing strongly.

It is in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go out in the snowstorm.

The snowstorm covers so many areas that it was beyond our imagination.

Transportation:Many cars and trucks broke down on the roads,causing traffic jams.

Electricity:The electricity lines were brought down,causing a power cut in the storm.

第三个话题:We have helped clear up the snow from roads and streets.

We should donat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help vicitims.

3.创设情境词汇教学中,要注意“剃度性”。

第一稿设计:

break down=stop working

让学生造句:Many cars and trucks broke down.

The lift broke down,so we had to walk up the eleventh floor.

最后一稿设计:

Q:Which “break down” has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one in the sentence “Many cars and trucks broke down...”?

A.The boss refused to sign the agreement.So the talk broke down.

B.He showed us the whole dance,then broke it down so that we could learn it more easily.

C.The lift broke down,so we had to walk up the eleventh floor.

D.When we gave her the bad news,she broke down and cried.

第一稿设计:所举的例句没有提供充分的语境,让学生造句时,他们只会造“stop working”的意思,由于前面的环节对该词处理不到位,导致后面几个词的区分更是漏洞百出。

最后一稿设计:教师可以利用一张图片让学生了解此词。继而通过语境,层层铺垫,让学生明白所学词组的意思。利用The snowstorm affected transportation话题,让他们造句,然后给出与此类似的情境,多种含义,让学生辨析,接下来创设另一个情境,但稍微提高难度,让学生练习这几个词组。

最后一稿可看出,词汇教学中在创设情境时,要有层次、梯度,尽量让学生主动观察,总结,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语境中发现、探究和归纳词汇的含义。

4.创设情境词汇教学中,要注意“留白性”。

教学要“留白”,就是老师不再根据学习需要通过讲述、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一些方式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

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草收场,也会功亏一篑。俗话说:“编筐编蒌,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如此。好的开端必须有好的结尾才能相得益彰,而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课堂内容得以概括和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是我的两个收尾:

第一稿设计:让他们按所学到英语词汇、个分话题写这篇文章。

最后一稿设计:除了写这篇文章外,还布置了一个特小的任务:请描述The heavy snowstorm struck China in the Spring Festival场景,用所学到的词组灵活应用。

第一稿设计:过框架作文检测整节词汇课是否有效。学生可以仿造前面的句型,词组和段落出色完成,可是过后记忆这些词汇还是有困难。

最后一稿设计: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设置空白,弹好“终曲”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求无限,为结尾注入艺术的含蓄,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除了通过框架作文检测整节词汇课是否有效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编故事和描述呈现词汇,强化记忆效果,足以体现语境词汇应用检测的针对性和“留白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外语学习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词汇学习的成败、词汇量的多少和学生记忆词汇、学习词汇能力的高低。总之,我们要将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吴炜.谈英语教学中“留白”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

[2]胡庆芳.加强词汇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实践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

[3]宋德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

[4]孙英英.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中小学外语教学.

[5]李春.语境化词汇教学对于提高课堂实效的积极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