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12-29戴春艳
摘要: 跨文化思潮对大学英语教学有较大的影响,外语水平即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某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教育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反过来,文化的发展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形成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英语教学中,大量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水平即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环节。如何理解跨文化思潮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如何认识和评估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出适合国内高校实际情况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法,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语热”现象持久不衰。这一事实形象地反映出国人希望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的迫切心情与实际需要。但是传统英语教学中,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与认识是狭义的。在外语教学中通常只是在孤立地教语言,重视语言形式,强调语法词汇,重点在对书面语言的学习和特定语言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语法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界定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已提出许多年,广大外语教师已意识到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总体模式始终没有完全确立。大部分外语教师都是在本国学习外语,与外语民族交流的机会很少,缺乏外语民族的社会文化环境,自身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也很少特别系统地分析探索外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因此,他们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很容易会在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忽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介绍,或在文化导入环节出现各种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时分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听说课的学时,然而,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未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成了应付考试的练兵场,为了让学生通过每学期的英语考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把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做学习英语的全部。由于英语教学是为了应付学校英语考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整体教学过程注重讲授语言知识,因此分数成了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这种理念限制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受制于应付考试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时往往力不从心,因为他们的相关知识贫乏,表达方式单一,知识面窄,最后只能用汉语的习惯模式套用英语的句式结构。因此,在对外交往中不能用地道的英语进行得体的交际,导致双方难以沟通而产生误解。学生常常犯文化错误,而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文化错误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所以,在培养学生地道而准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三、适合高校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丰富。我们必须从大学英语教学和高校教学实际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取舍。在我国有意识的文化教学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让文化教学形成体系,制定文化教学大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外语教学界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束定芳将文化导入内容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类,从外语教学角度来看,束定芳的分类方法比较适合高校实际。这种分类方法操作性比较强,老师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都是我们可以看得见听得到的表层,而精神文化是底层,我们的文化教学也应该由表及里。即由词语文化、话语文化入手,最终到达精神文化层面。
目前各高校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主要是通过设立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课程来进行的,比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学等。这种方式较为直接,而且省时高效,可以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传递自成体系的文化知识材料。但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文化教学模式对文化的导入往往是简单粗线条的。影响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从而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种方式将外国文化的教学与外国语言的教学人为割裂开来。因为文化因素本身的特点,它的存在必须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其他语言要素的形式显现出来,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看做是独立于听说、读、写和译之外的第六项技能。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加强文化导入,增强文化敏感性,注重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识辨力,创建文化氛围,发展文化感受力,解释词汇的文化内涵,注重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等。
首先,将词语文化教学引入读写课程。词汇既是英语语言能力学习的第一步,又是文化教学的第一步。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首先从词汇中体现出来。而读写课程的特点使其适合开展词语文化的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角度出发,在讲解语言点的时候,要找出相对应的文化点,并进行适当的联系与展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具备双重文化理解能力,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目标语文化,做到双向互动。其次,将话语文化教学引入听说课堂。为了尽可能避免学生在汉语思维的指引下,用语法正确的英语进行违背英语文化的对话,老师有责任纠正学生文化上不得体的话语。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的便利条件,组织一些课堂文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英语文化中的交际规则,比如教师可以从影视作品中节选一些与西方文化相关的故事片段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片中反映出的西方礼仪、饮食、生活习惯、社会问题和经济体制等,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再进行口头汇报。把听说训练和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化活动成为每堂课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文化教学的介入可以使外语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并且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感知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外语界,1996(1).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