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仿真情

2013-12-29廖静

民间文学 2013年1期

A城博物馆春季开了一场古董鉴赏会,古董爱好者都慕名前来,王明就是其中之一。

王明经营着一家小瓷器厂,对收藏古董很有兴趣。他在鉴赏会上看到一只二十厘米高的瓷杯,瓷杯旁有小贴,写着“唐代御用龙杯”,他隔着玻璃仔细地观察了很久。

站在不远处的博物馆馆长注意到了他的举动,走过来说:“怎么对这只龙杯这么感兴趣?”

“可以拿出来看看吗?”

龙杯很昂贵,但馆长还是拿了出来,王明看着看着,说:“这只龙杯是假的。”

这话让周围人十分惊讶,馆长说:“你怎么知道?文物专家都没鉴定出来。”

王明还是斩钉截铁地说:“我敢断定这是只仿造水平很高的赝品,其实这只龙杯还配着一个凤杯,是唐宪宗和皇后成亲时,官窑专门制作的进贡之物。如果这只龙杯是真品,再配上那只凤杯,将价值千万。”

几个行内人士不服,王明一文不名,一定是信口胡说。王明不惊不忙:“我是烧瓷的,对于高仿有点心得。这只高仿应该出自杭州姓李的烧瓷世家,只有李家才有这样的高仿水平。”

王明说得眼睛都不眨,馆长听后严肃地说:“你在大庭广众败坏博物馆的名誉,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你一定要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不然不能轻易放你走。”

王明被一群急了眼的专家围着,也急了:“我就有真正的凤杯,拿来一对比就知道,成色、花样、工艺都不对,你们可以到科研部门做瓷质鉴定,就知道谁真谁假了。”

专家们只当他是信口胡诌,而馆长眼睛却一亮。

王明被请到馆长办公室,关上门,馆长认真地说:“其实你说的一点不错,这就是只高仿,具体是谁做的我不知道。你说你手上有真正的凤杯,可以拿出来看看吗?”

其实王明在说出自己有凤杯时就后悔了,这不是在招祸吗?他掩饰说:“没有没有,我只是瞎说。我其实就是个普通烧瓷的,不会什么古董鉴定。”

馆长说:“我带你去见一个人吧。”

王明被馆长带到一个人面前,这个人五十来岁,名叫李悦,一看就是有文化的有钱人。他热情地接待了王明,说:“我和馆长是朋友,我那只高仿假龙杯是故意放上去的,目的就是要引出认得假龙杯的人。那些所谓专家都认为它是真品,只有你认出假龙杯是李家制作的,请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王明纳闷了,李悦为什么要骗人呢?引出认得高仿的人又有什么目的?李悦从里屋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一模一样的龙杯,王明忍不住叫道:“这只才是真的。”

说出这话王明又后悔了,可来不及了,李悦的表情古怪地变化了一下。送走了馆长后,李悦告诉王明:“我有个真实的故事要告诉你,你看这张照片。”

这是张陈旧发黄的照片,一对年轻夫妇,一个三四岁大的男孩站在他们中间,女人怀里还抱着个一岁大的男孩。王明的心狂跳不止,照片上的女人他太眼熟了。

李悦说:“这是我的全家福,这个大点的男孩就是我……”

王明这才知道:五十年前,李悦父母因解放前是瓷业大资本家而被打成右派,正当他们一家准备出国时,母亲和弟弟因各种原因没有走成,留在了国内,临走时父亲和李悦带走了龙杯,另一只凤杯留在了母亲处。五十年过去了,现在父亲病重,想和妻子小儿子见上一面,但人海茫茫,这么多年的变迁,通过公安机关也没能查出下落,所以他们就想用假龙杯引出亲人。因为李悦母亲也是烧瓷高手,对古董鉴定有一套,她一定对这行有兴趣,她家烧瓷技术是内传,只有她和弟弟才能认出这只龙杯是假的。

李悦边看照片边看王明:“我母亲姓王,能告诉我你的身世吗?”

王明知道,对方把自己当成了弟弟,怎么才能证明他所讲的是真是假?自己手上有真正的凤杯,莫非他们是来骗凤杯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一想王明就说:“我能认出假龙杯是一个朋友教的,不过他早去世了,你母亲和弟弟的事,我会帮你去打听的。”

李悦动情地说:“不管怎样,你能认出假龙杯,就说明我们之间有缘分。我父亲现在已从美国回来了,医生说他活不过两个月,我不想他临死前还不能完成心愿。”

王明心情复杂地回到家,拿出那只凤杯左右端详,又拿出许多旧照片来看。那上面的女人和李悦那张照片上的女人长得一个模样。这女人,正是王明的母亲王玉梅。

妻子看王明心神不宁,问他怎么回事,王明照实说了。妻子听了一惊一乍地说:“肯定是骗你凤杯的。龙凤两只杯齐了,价值就不得了了。”

王明也是这样想的,但李悦讲的故事又让他心神不宁。母亲的确给他提过父亲和哥哥的事,但他俩的下落母亲没再讲过,如果真是骗子,他又怎么会有母亲的照片和那只真龙杯?

思想斗争了一个星期,王明决定再造访一次李悦。这一回李悦把他领到了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老人骨瘦如柴、气息奄奄,王明思想动摇了。

李悦对老人说:“爸爸,妈妈的凤杯有下落了。这位兄弟认出了假龙杯,他说他手上有真正的凤杯,妈妈和弟弟的下落很快就能找到了。”

老人伸出皮包骨头的手,渴望地望着王明,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扑倒在老人床前,大声叫道:“爸爸——”

老人哭了,王明哭了,李悦也哭了,分别五十年的父子兄弟团聚了。

王明告诉老人,母亲已于五年前病逝,去世时很安详,她这辈子过得很好,自己过得也很好。

和老人相处了半个月,王明对李悦的话再无疑心。他从家里拿出凤杯,老人和李悦对着合在一起的龙凤杯流下了眼泪。这对龙凤杯是母亲王玉梅陪嫁过来的,李王两家都是杭州烧瓷大户,技术高超,且只内传不外传。

老人病情好一些后,专程去了妻子的坟前,回来后就与世长辞了。

王明以儿子的身份给老人送了葬,骨灰安葬在母亲旁边。葬礼完毕后,李悦对王明说:“你既然是我弟弟,就有遗产继承权,所以我准备把一千万家产划到你的名下。”

一千万!王明晕了,这些钱对他太有诱惑力了!李悦目光炯炯地看着他说:“嫌少?”

王明鼓起勇气说:“其实我在骗你们,我根本不是你弟弟。”

王明说,他其实是王玉梅的养子,他是个孤儿,是母亲收养了他,又教会了他李家瓷器做法。不过李悦的确有个亲弟弟,已于十年前去世了,那天看到老人急切地盼望亲人的情景,王明不得已冒充了他的亲生儿子。

王明还告诉李悦,其实母亲这辈子过得并不好,吃尽苦头,积劳成疾,郁郁而终。弟弟不学无术,十六岁就因流氓罪被判了刑,让母亲伤透了心。十年前,他是因群体斗殴被刺伤而抢救无效死的,这些他不忍心告诉病重的老人。

听王明说完,李悦哈哈大笑:“看来,我的眼光没有错!其实我早查出了你的底细,知道你不是我的亲弟弟,不过这些年,我母亲的确被你精心照顾,你也继承了李家的烧瓷技术。为了让我家的烧瓷事业发扬光大,这些钱算是我捐献给你瓷厂的吧。”

原来李悦早调查出了王明的身份。王明捏了把冷汗,一开始他还为那一千万动了心呢,如果真拿了,李悦肯定会当面揭穿他,再把钱收回去,那样真是糗大了。

有了这一千万,王明的瓷厂扩大了规模,并在李悦的帮助下远销海外,那对龙凤杯也在这对非亲生兄弟的手中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