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榆关夺取平津告兵士书》看榆关抗战
2013-12-29李秋奇
2013年是日军拉开侵略华北序幕的80周年,1933年日军在占领了中国东北之后,开始准备把罪恶的黑手伸向关内,而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华北的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日军于1933年初,开展了对榆关的可耻进攻。本期要公布的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的珍贵档案,是抗战时期的河北省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会的一份告兵士书,号召士兵们团结起来停止内战共同抗击日军侵略。档案原文如下:
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榆关夺取平津告兵士书
起来!!!
全华北的兵士兄弟们:
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已经侵占榆关夺取秦皇岛占领大沽口,眼看就要夺取平津了!在这六七天之内,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屠杀了五六十工农劳苦群众,成千成万的人民造成冻馁失业,流离失所,但是国民党政府还是一贯的投降主义,现在又是拼命的退让平津,出卖华北。上月八日国民党军阀张学良何柱国就已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代表土肥原订立出卖条约。在三日日本帝国主义第二次轰炸榆关的时候,国民党用机关枪、大炮,压迫二十旅的兵士不许还抢抵抗,但是英勇的二十旅的士兵们,为着打倒帝国主义,保全民族利益,已经不听国民党的命令,不怕枪炮的威胁,自动的向日本帝国主义开火了!国民党军阀看到兵士的觉悟,他们马上拿出屠手蒋介石出卖十九路军的旧把戏了,准的以军事失败主义来出卖战争!!!现在国民党一枪一弹不拿去援助前方抗日兵士,刮民党恐怕扩大民族革命战争。它若干干的把抗日的士兵兄弟们断送给日本帝国主义!!!不足奇怪,这是国民党的一贯政策。
现在国民党军阀张学良把军队一大批的一大批的向平汉平绥二路开走,准备着到河南陕西去攻打红军,防止兵士自动抗日。近几天来,所有的官僚家属和姨太太等都搬往天津外国租界了,眼看着平津就送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手里。
全华北爱国的兵士兄弟们:自从国民党出卖东北以后,我们生活待遇日益恶劣,好几个月好几个月不发饷,三十六天当一个月这些情形已经使我们不能再生活下去,他们这是继续出卖不抵抗我们士兵是更要没有出路,将免不了像十九路军一样,叫他们去打红军,他们不打自己的兄弟“红军”。国民党就把他们活埋了六百,枪杀了一千,解散了一万多人,这些事实已经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还要忍受他们的欺骗吗?!起来!!兵士兄弟们:反对国民党调开河南陕西去攻红军不打日本帝国主义!要求发清欠饷,反对三十六天算一个月!检查日货没收日货,援助前方抗日战士及东北义勇军!没收张学良于学忠的逆产分给士兵及灾民难民!自动开拔前线援助抗日弟兄扩大民族战争!枪口瞄准日本帝国主义同不抵抗长官!武装哗变自动对日作战!抵制日本帝国主义及一切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走狗国民党!
河北省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会
一月八日
榆关简介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是明长城东部的重要关口。榆关城东、南、西、北阳门分别称镇东、望洋、迎恩、威远。原四门均筑城楼,现仅存东门城楼,即“天下第一关”门楼,面向关外,设防三重,即罗城、瓮城和城门。
榆关抗战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国民党采取不抵抗的政策,使得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了中国东北以后,准备进一步向关内推进。由于日军深知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塞。此外,山海关也是关内援助东北义勇军主要通道,日军为消灭东北义勇军,正欲“夺之而后快”。为此日军不断在山海关东罗城、东关校场等地建设营房、构筑工事、设置岗哨,与中国驻军呈犬牙交错之势。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实现其侵略野心,便于侵占我华北地区,于是开始垂涎山海关。
榆关抗战始末
1932年12月8日,日军第8师团1列铁甲车,突然向城内开炮,前后共发射38发炮弹,隆隆的炮声震动全城,从而揭开了历史上称为“榆关抗战”的序幕。1932年12月9日早晨6点,日军两架飞机在山海关上空进行低空盘旋,铁甲车在车站上示威。晚间7时许,3000名日军进入那道台坟阵地,向中国军队开枪射击。
炮击事件发生后,日方反诬中国军队开枪射击,又说城内藏匿义勇军,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挑衅,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而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处理这一问题,以事出误会为由不了了之,其结果使日军更加嚣张。对此,上海《申报》发表文章,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研究,认为日军于“12月8日在榆关挑衅,向城内发38炮,不过小试其锋,试测我当局之态度如何,以定进攻热河之步骤与方略,结果以事出误会四字和平解决。现日逆两军向辽西积极增兵,并增筑直通热河之汽车公路数条,及一切军事侵略之准备,企图一举而下榆关”。
1933年1月1日中午,榆关的日本侨民忽然接到日本宪兵队的通知,立刻迁往“南海”——即八国联军营盘所在地。日侨纷纷动身,中国百姓见状,知道要有大事发生,也收拾细软乘车出城逃难。下午,日本守备军突然收缴了南关警察的枪械,并扣押了南关公安分局的局长。晚21时许,日本守备队儿玉中尉派人在日本宪兵队车站分驻所和满洲国国境警察厅门前各扔了一枚假手榴弹,制造爆炸事件,早就在车站附近等待的日本兵闻声开枪,形势大乱。大批日军从关外开来,一部日军占领南关并向南门城上的守军密集射击,另一队日军则在东南城角攀登城墙,同时日军的铁甲车开进了车站并向城内开炮。晚22点40分左右,南海日本兵营向榆关城内发射重炮弹5发。23点50分,日军向车站及南关一带进行鸣枪示威,大搞恐吓活动,扰乱人心,并指挥伪满便衣队进占山海关城。日军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军队击退了伪满便衣队。之后,日军提出要占领南关,并不断扩大事态。
根据种种情况分析判断,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不可避免,因此要做好打战的准备。当时驻守榆关的只有东北军第九连旅626团1346人。626团团长石世安,受命积极作应战布置。
1月2日凌晨5点,日本关东军第8师团的3列铁甲车,把2000多名步兵、炮兵运送到了山海关车站。上午9点,日军守备队长儿玉率部70余人,一边在民房上架设机枪向我城上守军射击,一边率兵架木梯登城。儿玉手持战刀督战,面对猖狂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给侵略者以坚决的打击,他们向爬城的日军投掷手榴弹,儿玉及19名日本兵当场被炸死。这些打头阵的日军敢死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中国守军,为了民族的尊严,打响了榆关抗战的第一枪。在中国驻军的打击下,挫败敌人的第一次攻城。上午10点,3000多名日军,在30余门火炮、8架飞机和2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分多路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猛力攻击。中国军队将士们奋勇还击。11点,日军炮兵和空军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向南门冲击,企图攀城,达到重点突破的目的。我官兵沉着应战,坚守阵地,激战达4小时之久,再一次挫败了敌人的猖狂进攻。
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损失惨重,指挥官落合急电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和华北驻军司令,说明情况,请求支援。由于山海关的战略地位重要,事关日军以后的走向的大问题。于是关东军司令部立即调动驻锦州、绥中一线的铃木第八师团迅速出动支援。
1933年1月3日清晨,日军出动了步兵6000余人,动用了40余门野炮、重炮,飞机8架,铁甲车三列,坦克20余辆,以及停泊在老龙头的两艘炮舰,开始了对山海关我军的第三次进攻。双方激战开始。日军先以炮火猛攻,又以飞机狂轰滥炸,掩护步兵攻城。我守军虽有重大的伤亡,但仍视死如归、奋勇抵抗。奋勇杀敌的626团,没有任何重型武器,最先进的是机关枪,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对侵略者的先进的重型武器,战士们用手榴弹、步枪甚至是大刀片和敌军对抗,但终因力量过于悬殊,当日,榆关沦陷。
中国军队坚守城池的626团阵亡官兵400余人,负伤300余人,其中安德馨营全营300人力战殉国,驻军眷属遭日军杀害的有10多人。劫后的山海关城,城内外大火燃烧三昼夜,满眼焦土,iA3KYWymdxUy/k/k/j0p7yPtOZdrFWBAY2IZzqAYK9g=死尸狼藉,情状惨不忍睹。1月7日,临榆电称:“榆关之役,敌炮火剧烈,并放燃烧弹,以致城内外商号毁于炮火者500户以上,伤亡达3000余人。”
在我军的顽强抵抗下,日寇进攻山海关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据战后实际调查,日军伤亡人数达500名以上。
榆关失陷后,日军入城大肆搜捕,滥杀无辜。凡着中山装者杀,着军服者杀,写反日标语者杀,就连便服内穿灰色裤者也杀。日军借口清扫战场,挨户搜查,青年学生尤遭日军仇视,死于非命者数以千计,许多青年妇女遭受到了日军野兽般的蹂躏,居民财物劫掠一空。在北宁铁路,有3名中国警察不肯投降,日军强行在他们背上插上“欢迎大日本”旗帜,游街绕全城后,将3人杀害。
榆关抗战的意义
榆关抗战,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以武力抵抗日军入侵,是中华民族英勇悲壮的一战。它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侵略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正气,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我国的抗战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