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策略

2013-12-29许赛华满君丰刘强陈芳勤

计算机教育 2013年3期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实施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和提升就业率的重要渠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创业教育;就业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19-03

中图分类号:G642

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大量的毕业生与下降的就业率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难题。学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饱和,一边是失业大军,一边是虚席以待,究其原因是素质不过硬。要解决这种格局,必须加强素质培养,探索实施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进而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创业教育首批试点院校,目前处于探索有效途径、推进实施开展的阶段,在发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偏差

从1999年1月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部分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仍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许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在校期间只需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在校创业是不务正业,毕业后创业是荒废学业,这样的意识导致学生忽略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不注重学习方法,缺乏创新意识,从未想过自主创业。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望而却步,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创新能力突出,又有家庭背景的学生开展的,赋予了浓重的精英色彩。

1.2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是普遍问题。创业教育内容丰富,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综合和实践能力等多种素质,目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师有限。满足要求的教师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种是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另一种是原本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老师。但他们缺乏创业经历,在授课中无法指导和纠正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化水平不高。这是影响创业教育成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1.3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是教育新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但也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这类课题的研究缺乏客观实践条件与软环境,是对现行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冲击,阻力大,难操作,一些高校只是喊口号而已。相关研究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不足以指导教学实践。

1.3.1课程问题

课程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表述是进行课程选择的基础,课程设置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中。目前,许多高校仅仅通过开设选修课来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对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进行科学的分类,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1.3.2教育模式问题

众多高校选择统一刚性的教学计划,一个专业甚至一个院系用同一种培养模式,没有针对学生个性特点与基本素养分梯队培养,造成同一类型和层次的人才过剩,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不足,导致学生被动求职,甚至失业。

2 发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针对以上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途径来传授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逐步地、动态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授方式与过程中。

2.1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意识

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自主创业,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创业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观,而不是暂时解决就业的手段。学校要从多方面有意识地影响和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例如收集、调查本校学生成功创业案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创业欲望。

2.2课程体系设置

在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化过程中,应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宗旨,顺应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促进学生人格、个性发展。创业课要与专业课、文化课有机结合,将“创新是创业者之魂,技能是创业成功之剑”的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环节之中。采用“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的方式,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相互作用。

课程体系设置应该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一是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二是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问的交叉性和渗透性;三是要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课程体系。

2.3搭建第二课堂创业设计竞赛平台,以竞赛形式导入创业教育

高校第二课堂是学生接受创业基本知识和创业基本技能的主要平台,通过举办各类的讲座和竞赛,扩展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能综合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专项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在社会有立足之本。

大学生“挑战杯”各项赛事、计算机作品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嵌入式大赛以及创业计划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是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拓展综合素质,激发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创业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VnM0kAHmb1pwlygjiJ2xUuhIc/889Wokb8mRSUkxo5k=

2.4搭建创业平台,多组织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要以实践教学强化创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培养才能获得经得起社会检验的能力。因此,学校依托科技园、综合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与社会取得多渠道、多方位联系,建立广泛的校外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实践活动不拘于形式、场所,例如可以举办“创业沙龙”、邀请成功创业者现身说法、成立“创业教育网站”、开设创业知识培训班等,也可以开展创业项目设计比赛,获胜者可获得企业导师指导,可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变纸上谈兵为实践演练,通过实践让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迅速进入创业状态。也可对学生进行模拟演习,在虚拟的企业系统中细致地列出其创建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请专家评析、指导。总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寓全面素质教育于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之中。

2.5创造一个全方位的环境支持系统

2.5.1学校环境

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指导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有经济头脑、创业理论与实践、金融常识、管理才能。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同时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不多,因此,高校必须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同时面向社会采取聘用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与创业专业相关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实践者,优化师资配置、形成合理的师资体系。其次,学校在制度方面、硬件方面、经费方面需要加强,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使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

2.5.2社会环境

社会的肯定是学生重视创业教育的最大动力,社会应在观念上形成对自主创业的认同感,营造积极、宽松的创业环境。政府要尽可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所需资金和必要的优惠政策,例如通过免税等措施鼓励企业对创业教育的参与和支持。

3 结语

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应在创业教育中起核心作用,加大力度推广创业教育,完善各项创业政策,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尽快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的运作机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管理社交及开创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企业、家庭大力支持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编辑:赵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