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横波演示仪

2013-12-29高艺

物理教学探讨 2013年10期

摘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现象和实验的感性认识很重要,一个好的实验对物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本文在设计制作关于机械波的“横波演示仪”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波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横波;波的形成;横波演示仪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0(S)-0038-2

学习高中物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时,为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波的形成过程,教材中例举了艺术体操表演中的彩带飞舞,还有抖动柔软的长绳。物理教师也在课堂上进行了现场演示,但是实际效果不佳。利用这些情景对我们学生认识与理解波的动态形成过程帮助不大,甚至还会出现偏差。在学习物理中,笔者感觉到对物理现象和实验的感性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实验对我们学习物理会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决定去尝试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波的“横波演示实验仪器”。

1 “横波演示仪”的设计、制作和使用

1 在木架上悬挂一排“橡皮筋振子”,橡皮筋与弹簧一样有弹性,振子在竖直方向可以做简谐运动。当然,有适合的弹簧代替橡皮筋会更好。由于用的是相同的橡皮筋,橡皮筋的长度和小钢球质量都是相同的,所以每一个“橡皮筋振子”的固有频率是相同的。如图1所示。

2 另外用一根橡皮筋将小球等间距地横向串连起来,每个小球与橡皮筋固定连接,小球不能在橡皮筋上滑动。这样,当其中一个振子做上下运动时就会带动旁边的振子运动,如图2所示。

注意,横向串连的橡皮筋不能用细绳替代,因为在形成波的时候,振子之间的间距是在变化的。再者,横向串连的橡皮筋要稍有一点拉紧,但

3 在最后一个振子下面安装一个阻尼装置。阻尼装置是在振子下面垂挂一个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的物体(图3中是用了一个橡皮塞),将物体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其目的是将波源传到末端时的振动能量衰减掉,不至于将振动反射回去干扰波的传播。如果振动能量衰减不够,可以在最后两个振子下面安装阻尼装置。如图3所示。

4 在演示时,将波源的第一个振子小球的橡皮筋与木框的连接解开,手持这个振子小球做上下运动,控制好振幅和频率,就能够形成一列持续传播的横波。如图5中所呈现的情景。

它不仅帮助同学学习时建立机械波的概念,使同学理解了横波形成和传播的动态过程,并且对后面学习“波的图像”都很有帮助。如图4,图5中所示的就是“横波演示仪”实验时的两张照片。

参考文献:

[1]黎超雄,解读“弹簧振子”模型[J],物理教学探讨,2009,(4):78

[2]侯长兰,评析《简谐运动》教学片断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物理教学探讨,2009,(12):77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杨介信,张大同,中学物理实验大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栏目编辑 罗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