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视角透视“巴以冲突”

2013-12-29黄赵华

地理教育 2013年2期

2012年11月14日,为回应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越来越频繁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单方面发起对巴的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军事行动造成巴众多平民伤亡。巴以冲突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拟从地理视角“另眼相看”巴以之间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一、水资源是双方争夺关键

1.气候干旱,降水不足,水资源匮乏长期困扰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地区(34°E~36°E,30°N~34°N)地处西亚,北靠加利利高原,南接伊朗高原,西濒地中海。西部滨海平原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位于高压中心范围,盛行下沉气流(并伴有绝热增温),因此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地表蒸发旺盛;冬季副高南移,这里转而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带来大量降水。全年降水多在300~1 000mm。虽然以色列大部分国土地处地中海式气候区,但受到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高原的迎风坡地带,南部地区沙漠广布,并与西奈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连成一片。

2.地表河流稀少,汇水有限,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

水资源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使得该区域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加之河流、湖泊稀少,使得人们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约旦河是该区惟一一条常年不枯的国际性河流,全长约360km,流域面积达1.83km2,从大巴列湖向南流经约旦河西岸注入死海。河流水与湖泊水是人类利用的直接水源,所以仅此一条的约旦河自然成为矛盾激发点。

3.以色列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水资源

虽然国土面积只有1.52万km2(实际占领2.5万km2),但它的总人口数却在不断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1.5%左右,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在工农业方面,完整的工业体系、齐全的工业部门、源源不断的农产品供应都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据以色列中央统计署数据显示,尽管他们采用并推广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技术(如滴灌和循环利用),但还是有大约60%的水被农业消耗掉。在以色列的农产品中除了小麦、玉米、柑橘等外,还有蔬菜、花卉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并且有大量的包括花卉在内的农产品远销欧美。

4.地下水抽取过度,海水倒灌,以色列需另辟蹊径

由于地表水远远不能满足巴勒斯坦地区的需求,所以巴以双方都大力进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并占到全年用水量的25%,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地下潜水位不断下降,海水倒灌。为了能够开辟新的地下水抽取点,以色列的水井正慢慢地向东、向南推进。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的矛盾也成为冲突的聚焦点。

二、领土(人地矛盾)问题成为争端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决议,当时占总人口数2/3以上的阿拉伯人只获得43%的土地面积,而不到1/3的犹太人却得到土地面积的57%。因为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多次发生战争与武装冲突,其结果是以色列夺取部分原属巴拉斯坦的阿拉伯领土。

在日益发展的经济推动下,以色列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超过80%的人口聚居在城市。作为人口的集中地,物资、能量、信息交流与转换的场所,城市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在本土环境人口容量逐渐达到饱和的情况下,以色列正不断向巴以争议区(以色列占领区)进行人口迁移与城市建设,这进一步加剧了矛盾激化。

三、民族、宗教问题处于敏感地位

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由于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历史认同意识,因此,任何民族文化在与异族文化进行接触的时候,都会以自己所认同的文化来衡量外来文化,而当异族文化冲击和威胁到本族文化时,就会引起民族感情的冲突、民族矛盾的对立乃至民族冲突的爆发。

在宗教方面,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是世界上少有的民族宗教之一。犹太教徒认为虽然犹太人在历史上历经磨难,但最终上帝会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脱离苦海,回到“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耶路撒冷。历史上,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积怨太深,宗教文化层面存在很大的分歧与差异,这就使得双方的宗教文化传播扩散在空间上容易产生排斥与碰撞,也就自然成为双方的敏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