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型教学法”与学生英语写作技能培养

2013-12-29卓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10期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词汇量少、语言素材贫乏、语法意识缺乏等问题,把“主题型教学法”(TBI)应用到高中英语写作课中。“主题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主题进行外语教学,把语言和内容相结合,通过主题发散来建构内容,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一种教学法。这一新型外语教学法对于帮助学生积累与话题相关的写作词汇、写作素材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写作 能力培养 6Ts 主题型教学法

一、主题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生写作方面的主要问题

“主题型教学法”(the Theme-based Instruction,简称“TBI”)是“内容型教学法”CBI(the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下位概念,主张围绕与某个特定主题有关的话题组织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容来培养语言技能。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然习得(Cameron,2001),除了复习已经学过的词汇外,更有助于新词汇的学习。

在历年高考中,都有很多学生的英语作文存在较大问题,普遍得分不高,甚至多达10%以上的考生的英语作文在0至3分之间。他们的作文问题主要体现在:语句不通顺,词汇贫乏,选词不恰当,连贯性差,缺乏必要的语法意识,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无话可说,缺乏辅证,且偏离主题现象严重。造成这一现象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所考的话题不熟悉,缺乏相关话题的词汇、短语及句型;此外,学生缺乏对所考话题的语言素材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主题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

“主题型教学法”从多方面汲取了各种外语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具有可实践性和有效性的鲜明特点。为了使“主题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更直接有效,“6Ts”要素值得关注,即主题(Theme)、话题(Topics)、课文(Texts)、任务(Tasks)、过渡(Transitions)和线索(Threads)。主题是贯穿课程设置的主要思想;课文就是内容(content);话题是主题的体现,它被置于主题之下;线索把一个个不同的话题或一个话题的不同部分有机地紧密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主题的完整性;任务则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活动。根据主题型教学法的特点及高中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调整6Ts的要素来实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第一步:主题(Theme)的确定

高考写作题都在课标或高考考试说明中列出的Personal information,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等24个话题之内。本文以话题“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 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为例,展示简化并改良后的6Ts教学法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第二步:话题(Topic)的决定

在同一主题下面可能引出很多相关的话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工作,并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事先确定相关话题,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复习、巩固或学习与这些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或其他素材。

BuMrNf2bTRSsxQW3x+OGd6sy+GrT4dLQFuu+ZIQDxaY=

第三步:文字(Text)材料的选择

文字材料的选择要注意话题的范畴必须与教师预先确定的一个话题相关。材料可来自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其内容须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背景相关,(Freeman, D. & Freeman, Y.,2006)要让学生看到材料后有话可说。

第四步:主题型活动(Task)的设计

主题型活动的科学设计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每一话题的写作活动都离不开下面几个步骤:相关词汇、相关短语、参考句型、思考的问题等。活动的安排由浅至深,先易后难,从词汇向篇章过渡。

在设计“主题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通过诸如pair work, group work, group discussion, retelling,presentation等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的设计要结合相关话题并为最后的写作任务的完成而服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接近生活,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积累同一主题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主题型活动设计可分为三类:信息差型任务活动(information-gap task)、推理差型任务活动(reasoning-gap task)和见解差型任务活动(opinion-gap task)。三种类型任务活动的内涵如下所述。

(1)信息差型任务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目的语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如:在“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主题单元,在热身活动中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完成以下表格:

(2)推理差型任务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概括或演绎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在“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主题活动中,让学生讨论问题“Imagine you get lost after an earthquake and you have nothing with yourself.”和“What will you do to get in tough with your family or friends?”,最后由spokesman展示讨论结果。

(3)见解差型任务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某种特定的情境或话题来辨别和表达个人的情感(爱好、感受或态度)。如在“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主题中,要求学生讨论问题“Should work be divided into ‘important’ or ‘unimportant’?”并给出“Yes”或“No”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种类型的活动需要协同作用才能奏效。如:在“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主题写作中,要求学生根据在活动中收集到的写作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附:写作任务——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写作要求”省略)。

To many people even the word “work” sounds unpleasant, not necessarily because they are lazy. The same man, who dislikes his job in the factory or even in the office, may work hard at the weekend, painting the house or digging the garden.

What is the reason, then?In most cases, it is because these people simply do not enjoy the job they are doing. It does not give them any real satisfaction. It may be quite easy, like making up wooden boxes, but it is very boring. Very often they are doing a job which is just a small part of a much larger one, such as attaching a door handle to a car. But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tually making the car is so small that they can never say: I have made something!

Yet in modern society somebody has to do ordinary jobs such as cleaning streets because this is the way society is organized. No matter how ordinary a job is, it plays a part in society and therefore deserves our due respect. Society cannot function a single day without the “dull and boring” jobs.

三、主题型写作教学活动的实施关键

在活动准备阶段,一定要明确学习小组成员的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角色;在活动实施阶段,学生个人、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完成任务来进行语言学习;在活动后期,学生通过各种语言活动来展示所完成的任务,为最后完成写作任务而准备素材。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的角色一定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助学者(facilitator)、任务的组织者(organizer)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monitor),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伙伴”(partner)。对于学生后期的习作评价主要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点评的方式。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解决一些简单错误,教师则通过点评指出小组内的普遍问题。

四、对主题型教学的反思

主题型教学在我国已为一些中学英语教师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任何教学法都因为特别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大行其道。也正因为如此,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顾此失彼的烙印,它的先天不足就足以让人一目了然。”(龚海平,2005)在运用西方外语教学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扬长避短,而不拘泥于某一种流派。以前面主题型活动的设计为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翻译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法。

对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改造的前提是大胆吸收和充分利用其积极和有益的方面,这也应当被看作是对西方外语教学法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基本原则。龚海平(2005)曾经指出,这种改造既不是对西方外语教学法进行简单的复制,也不是将其进行机械的拼装,而是对其在进行正确取舍后,将其与那些我们已经掌握的、被实践证明是比较成熟的外语教学法进行合理优化基础上的再创造。唯有如此,西方外语教学法在我们土地上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它的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CAMERON L .Teaching Language to Young Learn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 FREEMAN D. & FREEMAN Y. Teaching Language Through Content Themes: Viewing our World as a Global Village[A]. In YOUNG T & HARDAWAY N(Eds.),Supporting the Literacy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earners: Increasing Success in All Classrooms[M]. New Yo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2006.

[3]龚海平.关于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思考[J]. 教育科学论坛,2005(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