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3-12-29
陈晋:从邓小平“四句话”看改革开放的前进规律
分析和总结改革开放的前进规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鲜明思想品格和政治品格;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和前进方式。邓小平1989年的“6·9讲话”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两篇高屋建瓴论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要文献。在这两篇文献中,都谈到了怎样总结经验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对的要继续坚持”,“不足的要加点劲”,“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四句话看似浅白平实,却深刻而有分量。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回望来路,邓小平的“四句话”揭示了我们能够与时俱进的原因所在,指明了我们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具体途径,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规律,即:在坚持“对的”过程中深刻地发展新认识,在弥补“不足”的过程中睿智地完善新理论,在改正“不对”的过程中勇敢地做出新决策,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敏感地做出新判断。30多年来,正是因为遵行了这“四句话”,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局面!
(来源:《党的文献》2013年第3期)
赵启正:珍视我们自己的信仰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的信仰是“文化信仰”,有“诸神”在监督,就是家人、朋友、同事、邻居,这种来自周围人的社会监督很有效,无处不在;还有自我监督,就是“良心”,我们讲“天地良心”、“君子慎独”,说的就是自己监督自己。天地是“道”,对于“道”的信奉、崇敬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核心。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当然有自己的信仰传统。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如在中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那么多人为之流血牺牲,不都是因为坚定的政治信仰!今天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而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重新提炼和发展,形成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价值信仰,它应当是在传统价值信仰上的继承和扬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当坚持信仰的自觉,更加珍视我们祖先传下的信仰,同时亦应展现更加进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的胸怀。
(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5月14日)
齐彪:“两个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义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在中国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要不要搞改革开放的问题。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否定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两个不能否定”的要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历史认识上的表现。“两个不能否定”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党的历史、巩固党执政根基的重点问题。坚持“两个不能否定”,一是正确认识党在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二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两个不能否定”是进一步统一对党的历史的认知,把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基础。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5月7日)
朱继东:如何实现中国梦
首先,我们要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中国梦”涵盖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我们需要用“中国梦”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从而汇集力量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其次,积极寻求“中国梦”和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结合点。第三,实现“中国梦”要客观公正评价我们的历史和伟人。在当今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又开始沉渣泛起甚至兴风作浪,有的人在所谓“反思历史”的名义下,怀疑甚至否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我们要看清楚,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蓄意歪曲历史就是为了制造思想混乱,他们否定历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否定现实。第四,要多塑造一些能凸显“中国梦”的时代符号。要大力宣扬像罗阳、杨善洲、袁隆平、郭明义等那样的新时期优秀典范,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自信和民族自信,使更多的人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五,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样才能早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早日实现“中国梦”。
(来源:《党建》2013年第2期)
华风:制度优势能否得到发挥,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
近年来,关于制度的讨论和争论颇为热烈,理论界关注,社会上也议论纷纷。“泛制度化”倾向,又叫“制度归因”,这在当前中国社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凡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都是制度问题或体制缺陷造成的。“人的因素归因”倾向在看待资本主义制度或在观察西方社会时尤其普遍,无论西方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总是习惯于从“人的因素”方面去找原因,仅仅就事论事,而很少从制度和体制上看问题。这两种倾向都是“制度迷信”、“制度万能”思维定势下的产物,从根本上割裂了人与制度的内在联系,都把“人的因素”和“制度因素”极端化和绝对化了,因此难以正确地认识和解释社会现象,更不能深刻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泛制度化倾向把任何问题或矛盾,皆归因于制度,而人在其中的责任被淡化甚至掩盖了。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问题归结为制度缺陷,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在历史上发挥的主体作用。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进程中,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人与制度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制度的优越性,科学地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来源:《北京日报》2013年5月13日)
黄仁伟:促使危机向机遇转化
风险与机遇的关系是辩证的。30年的改革路,我们是从机遇与挑战的不断转化中走过来的。近十年来,在内部是机遇,在外部可能是挑战;在外部是机遇,在内部可能就是挑战。我们要把内外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起来。短期看是挑战,长期看可能是机遇;短期是机遇,长期可能是挑战。不同时间和范围,看法也会不一样。机遇和挑战在不同的领域相互转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中,在一个领域中是机遇,在另外一个领域可能就是挑战。如果把国家制度和党的建设这两个关系厘清,所有的挑战都会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并有很大的可能由挑战转化成机遇。
(来源:《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18日)
任平:群众路线的当代阐释
当代群众路线的主题内容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过程中凸显、保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既是民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一切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建设事业的主体、建设成果享受的主体。对于执政党而言,当代群众路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当代群众路线的路径就是教育、制度和纪律惩处三位一体。要坚持把群众路线教育放在首位,转变作风,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大兴调研之风,多做求真务实之事。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实施群众路线的制度保证,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群众民主监督制度、群众意愿表达制度、领导机关联系群众制度、廉洁奉公制度等等;要建立和完善惩治干部脱离群众的各项法纪规定,用更严格的戒律来保持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当代落实群众路线方式就是要坚决摈弃民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两种错误倾向,坚决不能把“文革"式群众运动和所谓“大民主”当作群众路线的实现方式,而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和法治民主条件下,用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来实现群众路线。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美]J·T·海特:美国主流媒体威胁民主
资深媒体专业人士安·库尔特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主流媒体正威胁着美国民主。他说,“如果这个国家的媒体仍然诚实的话,民主党恐怕赢不了任何选举。媒体对政治权力的左右能力正在增加,甚至左右着美国还能否继续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度。”媒体对民主有极大的影响。在过去50年间,电视媒体一直向民众灌输自由主义的优势以及保守主义的弊端。结果,大多数美国民众都对此深信不疑。美国主流媒体正在逐步改变着美国民众。他们用最阴险的方式腐蚀着美国民众。他们假装呈现给我们的是关于世界形势和事件最真实的报道与分析,实际上却是将所谓的进步的价值观、观点和判断灌输给美国民众,从而在实际上控制民众的思想和信仰。美国主流媒体为达目的,几乎不择手段。而民众也正在被媒体绑架,他们像孩子一样完全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当政府官员开始与主流媒体联合起来剥夺我们的新闻自由时,我们的自由也同时被剥夺了。这正是最令人担忧的。目前,美国的主流媒体的确正在威胁着美国的民主。
(来源:《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