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文化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2013-12-29王瀚林
当今世界,文化日益成为政治、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力量深深融入到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人艰苦创业,在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兵团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力的发挥、竞争力的提高和凝聚力的增强,都离不开兵团文化的建设。如何创造性地繁荣和发展兵团文化,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用兵团文化丰富兵团人的精神世界,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兵团的性质是兵团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兵团是党和国家治国安邦战略决策的产物和重要举措,直接服从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兵团的根本性质要求兵团的各个方面、各项事业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维护祖国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这一目标进行。同样,也要求兵团的文化事业、文化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按照服务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宗旨开展。
服务党和国家治国安邦战略决策、服务祖国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这一根本性质,直接规定了作为兵团文化内核的兵团精神的内涵,它要求兵团人具备“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只有热爱祖国,才能有效服务祖国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自觉把服务新疆各族人民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只有艰苦创业,才能推动兵团事业健康发展;只有开拓进取,才能确保兵团始终坚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在建设兵团文化中,必须从兵团性质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兵团文化核心内容的兵团精神,通过丰富和发展兵团精神,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兵团文化的独特内涵,不断繁荣兵团文化。
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联系的。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中,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因此在文化发展中必须强调坚持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兵团的根本性质直接体现在兵团使命和组织形式上,这种使命和组织形式作用于兵团文化,决定着兵团文化发展的规律。兵团事业的本质要求兵团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用党的屯垦戍边理论指导兵团实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要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立足于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实践,着眼于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着眼于吸收各地各民族文化精髓,这是把握兵团文化的必然要求;要求建立和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兵团风格、兵团特色的军垦文化,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武装职工群众,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这是把握兵团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国家的大局是兵团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1.要有大局眼光,把兵团文化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观察和推进。新疆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汇地区,历史上受国外思想文化影响很大。新疆的文化形态受宗教文化影响很深,由于敌对势力的支持煽动,解放初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盛行,对中华民族文化中爱国、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追求产生了严重的消解作用。特别是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利用新疆特殊地缘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勾结,对新疆境内进行文化渗透,宣传分裂主义思想。这些情况,成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新疆的屯垦戍边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应对这一威胁、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兵团从组建之日起,就以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营造新疆和谐的文化环境为己任,大力宣传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广泛开展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各族群众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促进内地文化同新疆当地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随着世界反恐形势的发展、新疆周边地区局势的复杂化和反分裂斗争中意识形态斗争不断加强的新特点,文化建设在屯垦戍边中越来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兵团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同“三股势力”和“西化”、“分化”斗争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兵团文化服务大局、服务国家长治久安的能力。
2.要有历史眼光,把兵团文化放到屯垦戍边的历史长河中去观察和分析。新疆是东西方文化融合汇聚的地区,是古代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更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的交汇之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影响、交融,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都在这里留下过印记。这种影响使得屯垦戍边活动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历朝历代的屯垦戍边活动都同文化交流融合密不可分,这些活动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带来了内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满足了新疆当地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新疆形成了开放融合的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历朝历代的屯垦戍边活动,不仅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和国防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边疆与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相互之间文化的碰撞、交流、吸纳、融通、汇合,促进一体多元、水乳交融、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丰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兵团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历史上屯垦戍边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兵团文化从源远流长的屯垦戍边历史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3.要有发展眼光,把兵团文化放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去观察和分析。从新疆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形势十分严峻,西方敌对势力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三股势力”在遭到国际反恐力量的打击后,也在变换手法,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美国“自由亚洲电台”开设了维吾尔语播音;近年来,美国又启动了“新疆工程”,鼓吹“新疆地位未定”,“新疆的问题主要是人权问题”等。境外“东突”组织也在建立自己的宣传体系,“东突厥民族中心”在慕尼黑开设“解放电台”。“东突”组织还出版《东突之声》等十多种报刊,“东突信息中心”、“维吾尔联盟”等组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美国及“东突”组织利用这些“媒体”,通过输送图书、传单、音像制品等对新疆大肆进行分裂宣传,而且这种渗透活动已指向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西方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极力通过意识形态手段扰乱民众的思想意识,鼓励煽动反社会、反政府、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行为,灌输分裂意识和宗教极端思想,蓄意歪曲历史,攻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各项政策,制造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各种谣言等。这些情况,成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建设屯垦戍边文化,必须坚持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始终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文化在屯垦戍边事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发展兵团文化,团结教育新疆各族群众,维护好国家的文化安全。
三、时代的要求是兵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兵团文化建设。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建设之路,才能推动屯垦戍边文化的繁荣。长期以来,兵团各单位文化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单位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繁荣兵团文化、推进文化戍边,必须尽量缩小这种差距,促进兵团经济和文化的均衡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要大力发展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使屯垦戍边文化建设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发展,实现兵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设兵团文化中,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文化建设与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当地群众的文化需要出发,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把财力、物力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要着眼职工群众的新需要推进兵团文化建设。兵团职工队伍,从成立时起,就具有人民军队政治信仰坚定、纪律严明、有较强吃苦耐劳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等良好素质。但在当前,兵团职工队伍的素质发生了令人忧虑的变化。兵团老职工队伍进入退休高峰期,同时,大量内地贫困地区的农民为着经济利益的需要落户兵团,在兵团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不小并且还在逐渐增加。如何尽快提高新职工的素质已经成为兵团文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随着兵团经济社会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职工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在推进兵团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体现兵团最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使最广大职工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文化利益。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群众文化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文化发展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要逐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军事素质和健康素质,为屯垦戍边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通过理论指引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促进兵团人的全面发展。
3.要立足屯垦戍边的新实践推进兵团文化建设。立足于改革开放和当代屯垦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建设文化戍边的内在要求。必须围绕屯垦戍边的新实践发展独特的屯垦戍边文化,激励和调动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使人才得以充分发挥作为的人文舞台和广阔空间,使屯垦戍边活动的参与者和各种有志之士产生对屯垦戍边事业的热爱和向往;必须围绕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繁荣兵团文化,为屯垦戍边活动营造有凝聚力的氛围,让经济发展目标、前景和各项举措深入人心,为职工群众所理解和拥护,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围绕促进安定团结的要求发展兵团文化,强化各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俗和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必须围绕促进边防巩固的要求推进兵团文化建设,使职工群众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守边固边的意识,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事业,提高职工群众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素质,抵御境外的文化渗透,使职工群众扎根边疆、为国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