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
2013-12-29郭铁成龙开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这些重大任务的落实都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与引领,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科技服务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科技服务业是通过市场机制为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专业服务的产业。它是现代服务业核心内容之一。这里所说的科技服务业与作为统计概念的科技服务业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由科技服务企业或企业性质的服务机构构成,这些企业、机构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换,从而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后者既包括市场机制的服务企业,也包括非市场机制的公共服务事业机构,如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气象、地震、海洋、测绘、地质勘察等公益性研究机构。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服务业主要是指科技中介机构,这些机构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等内容开展服务,比较常见的实体有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这些中介机构简单地说是两类:一类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一类是创业服务机构。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大量科技服务活动从传统生产与科研活动中独立出来,催生了两类新兴科技服务产业:一类是创新性科技服务业;一类是基础性科技服务业。
创新性科技服务业是指把研发、设计等活动作为服务内容的产业。一方面,创新活动从科研活动中分化出来,高校与科研院所(及其科研人员)面向市场建立专门的研发或设计服务企业(也称之为新型研发组织),提供创新服务。另一方面,研发和设计业务逐步从生产企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企业法人,专门从事市场化的研发、设计服务。如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自2001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开始,在整车、动力总成、电子系统、新材料、电动汽车、燃气汽车等领域,面向市场开展技术研发、创意设计、样品验证、测试评价和质量检验等专业服务,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整体变更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实现了从科研院所到上市公司的蜕变。再如,新药临床研究等活动从制药企业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市场容量达400亿美元的全球医药临床试验研究服务行业,成就了一批世界级的医药外包服务企业。
基础性科技服务业是指为生产提供基础技术服务的产业。这些技术服务包括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服务,生产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认可服务等。这些服务原来大部分位于企业内部,是企业的自我服务,现在则从企业内部分化出来形成独立业态。如(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以临床和病理检测服务为主营业务方向,客户遍布世界许多地区。(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工业品检测、消费品检测、贸易保障及生命科学四大领域,为全球大量客户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节能改造、认证认可等服务也发展较快,2011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1250.26亿元,截至2012年2月备案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达到2339家;截至2012年4月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8家,这些机构颁发的各类认证证书数量达60多万份。
二、科技服务业上升为战略性产业
随着传统科技服务行业的转制提升与新兴科技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科技服务业在扶持传统产业科技创新、辐射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性产业。
科技服务业从性质上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投入主要不是物质资本,而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它的生产过程是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的,不产生有害物质;它的产出位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很高的附加值。这种“三高一低”(高人力资源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低碳)的新业态,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
科技服务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科技服务业具有极强的辐射性。它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又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与生产融合。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知识化程度,形成了创意农业、研发农业等。科技服务与制造业融合,促成了服务式制造和分布式制造等的发展,2010年全球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20%以上。科技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融合,促成了现代(高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发达国家高端服务业已占GDP50%左右,特大城市高端服务业已占GDP 60%以上,北京高端服务业也约占GDP的40%。
放眼全球,由于科技服务业的巨大引领能力与辐射带动作用,科技服务业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兴经济的制高点。发达国家积极采取税收优惠、直接财政援助等措施,推动大学、研究机构等提供研发、设计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创业孵化服务等。1996—2004年间美国研发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9%;1990—2001年间加拿大研发服务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1996—2001年间英国研发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6.8%。
我国传统制造业体量大、中小企业多、技术落后、生产方式粗放,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主要通过科技服务业;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创新的技术源也主要靠科技服务业;新兴产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但技术仍处中低端,除了靠企业独立研发外,科技服务业也是重要支撑。
三、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及其政策工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进步。但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发展趋势来说,我国科技服务业还存在市场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低、国际化程度低、辐射引领能力弱等问题。为了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要抓好以下四个重点:调整结构、深化服务、规模发展、加强创业。
为了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跨越发展,需要在处理好科技服务业与公共科技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创新政策工具,实行积极的政策。
第一,政府发放“创新券”。利用财政资金设立“创新券”,向创新需求强烈的中小微企业等创新实体发放,创新实体使用创新券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机构凭券到政府财政兑换货币。
第二,设立科技服务政府采购专项。针对科技扶贫、中小企业创新、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对科技公共服务的需求,设立政府采购专项,专门向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企业采购服务。同时组织制定重点科技服务产品推荐目录,鼓励并支持用户择优选购。
第三,对科技服务实行税收优惠。按服务性质、程度的不同,区分研发、设计、转化、孵化等情况,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收入实行免税或一定程度的减税,对企业发生的科技服务支出按一定比例视同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
第四,政府建立合同研发(设计)引导基金。支持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对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服务企业的市场化研发、设计服务,按其服务合同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