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故事”是人像摄影师的硬本事

2013-12-29郝远征

摄影世界 2013年4期

往事如烟,也许对许多人来说过去的事情早已淡去,但在历史中一些当事者的故事却依旧令人记忆深刻。有些人曾经被历史洪流所左右,有些人却在洪流中坚守自己的人生态度。本期,我将用镜头为大家展现一位很有性格的新闻界前辈。

从“高帅富”到“落水狗”

用刚直不阿来形容戴璜是再贴切不过了。他人生经历中的传奇色彩也深深吸引着我。为戴老拍摄肖像是我早有的愿望。

拍摄之前的功课是必须好好做的。戴老从小当兵,后来到新华社做军事记者,他身材高大,气宇不凡,二十多岁已是大尉军衔,工资更是有156.7元之多。这个数目在五十年代可算得上是“高薪阶层”了,一般干部每月五六十元的工资就能养活一个六口之家了。所以用现在的时髦词儿来形容他,最合适的就是“高富帅”了。

不幸的是,在1956年“反右引蛇出洞”的运动中,戴老不幸中招。因为直率的性格,在党的会议上,戴老直言不讳地给党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内容无非是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浪费、提倡节约、改善农民及工人的生活待遇、降低高薪者的工资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现在看来是很正确的,可在反右运动中,他的这些话成为被人利用的口实,使他一夜之间成了“反革命右派”,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戴璜。

用提问来调动情绪

出于对戴老这段经历的好奇和了解那段历史的渴望,我决定联系如今已八十多岁的戴老,为他拍摄肖像。爽直的他马上答应了我的请求。为他拍照并不难,以我的经验,两个直性子碰到一起,合作起来往往能发挥得很畅快。

一天,戴老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了摄影室。为表达出被摄者曾经历过的孤独感,我决定使用黑色的背景,让他站在背景的一角:大片的黑色寓意着他曾经历的那段黑暗的岁月;我又用强逆光勾勒出他坚强不屈的身影,用侧逆光照在他的脸上,使他棱角分明的脸看上去有一种斗士的气质。由于年岁已高,他的眼睑略微下垂,在我看来似乎比年青时期的他少了些许倔犟劲儿。我故意“尖刻”地提问:“戴老,你是反革命吗?”“我不是!” 他大吼着,在眼神光的照射下,两眼更加明亮,我快速按下快门。“好”,第一张就很成功。紧接着,他讲了自己以前的故事,我的快门不停地发出咔咔声,一张又一张记录下戴老面部所流露出的内心情感,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被凝结在影像中。他似乎忘记了正在拍照,喜怒哀乐表现得淋离尽致。他讲得慷慨激昂,在相机背后的我也拍得浑身大汗。

用镜头讲出被摄者的故事

这几张照片(图1、2、3)是我从近百张照片中选出来的,“呐喊”最为中意。我用暗背景侧逆光照明,把戴老安排在画面的左下角,图片大部分“留白”,人物虽小,但让人感觉寓意深刻……另外选的几张也是表情各异,充分表现了戴老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他的内心情感。

这次为戴老拍摄肖像,感受很深。岁月刀刻斧凿出一个人生命的轨迹,那些记忆可能会淡忘,但时间的痕迹却会留在每个人的脸上,注入到每个人的瞳孔之中。摄影师通过与被摄者充分的互动交流,才能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人物肖像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互动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对生命的理解是作品的精髓。优素福·卡什在二战时期为英国首相拍摄的《愤怒的丘吉尔》之所以成为名作,是因为卡什深入刻画了人物的灵魂,拍出了那个时代领袖人物的责任感,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卡什将那个时代的故事深深根植在了人物肖像摄影之中。

一幅好的作品,其摄影语言一定是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同时,被摄者内心的悲、喜、沉默、愤怒、呐喊,都能在画面里自然流露。如何在一瞬间去定格这些情绪,不只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的。摄影是一只双面镜,一面反射出被摄者的音容笑貌、精神气质;另一方面反射出拍摄者自身的修养和观念。我认为每一张精彩的照片背后都有着一个更精彩的故事,怎样“讲故事”是摄影师的本事。这里需要的是阅历、知识、情怀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肖像摄影有着自身的手法和语言,这一点与风光摄影、广告摄影、时装摄影等有很大不同。拍摄一幅好的作品首先要做好预案,了解被拍摄者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画面中传递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