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事小情

2013-12-29

摄影世界 2013年11期

手机摄影或将辅助治疗眼部疾病

近期,美国马萨诸塞州眼科与耳科医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和哈佛医学院眼科学系研究了一项新技术,利用iPhone进行眼底摄影(Fundus photography,也可称为Retinal photography,意为视网膜摄影),辅助治疗眼部疾病。

眼底摄影是医学摄影的一支,经常用于临床眼科检查,但是专业照相设备价格不菲,该项研究成果如果用于临床,将大大节省医疗开支,对医院和病人来说都是好事。这项技术并不复杂,只需用到iPhone手机,一个摄像App Filmic Pro,一只诊断用间接镜前置镜片(型号20D,美国Volk Optical公司生产)以及一只房角镜(美国Ocular Instruments公司生产的Koeppe lens)。拍摄时,医生一手拿手机,一手拿诊断镜片,拍摄眼底视频,再用视频分离App得到静态照片。研究者称,此技术在门诊和急诊中都适用,且所需要的亮度低,另外不用局部麻醉,也可以轻松完成拍摄检查。

日本最年长新闻摄影家用照片讲述他人“遗言”

2013年9月14日,日本最年长新闻摄影家、92岁的福岛菊次郎在东京举办了一场特殊演讲会,名为“遗言”,同时举办个人摄影展和以其摄影生涯和代表作品为主线的电影《日本的谎言》的放映活动。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摄影家用语言和影像细细地谈论他的人生体验,向人们展示战争和现代社会问题给日本带来的伤害。

福岛菊次郎于1946年起开始新闻摄影生涯,对广岛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跟踪拍摄成为他用相机记录尖锐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起点,并因此获得业内和读者的广泛认可。之后,福岛参与了有关水俣病、三里塚战争、浅间山庄等日本二战后诸多社会问题的报道,积累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当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时,他毅然站到了报道的最前线。福岛在演讲会当天这样说:“每一张照片就像是记录着照片上人们的遗言一样,并将之传递给观者。”

《走进墨脱》大型电视纪录片开机

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这里曾经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每年仅三个月可以翻雪山出县城。

2009年4月20日,策划、筹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墨脱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隧道毛洞贯通,墨脱公路即将正式建成通车。从此,墨脱不再与世隔绝。

为了用影像展示出墨脱—这颗高原明珠的人文生态及令人心醉的世外美景,同时记录墨脱公路建设中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由人民网、北京江桥国际传媒公司主办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墨脱公路》于2013年10月10日上午举办开机仪式,并计划于年底完成拍摄。

与该片一同启动的还有“2013走进墨脱—爱心公益行”活动。由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力帆公益车队将跟着摄制组一起赴西藏拉萨,途经林芝地区的波密县,穿越1200公里,最终到达墨脱县,并在抵达后举办“大型爱心慈善捐赠”仪式。

澳大利亚母亲因照片难看起诉照相馆获胜

对照相馆拍的照片不满意是常有之事,可你想过到法院告他们吗?2013年9月,澳大利亚一位母亲Samwarit Tuku因嫌照片难看起诉了照相馆并胜诉,同时法院判决照相馆赔偿她的全部花费。

这家照相馆名为Pixi Foto,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际连锁公司,总部位于英国,在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设有分公司。Samwarit Tuku带着一双儿女来到Pixi Foto花费790澳元拍摄合影,但结果令她非常失望,她抱怨“照片太丑陋,看不到女儿漂亮的长发,眼袋也太重,儿子就像没洗过澡似的。”于是,Samwarit Tuku向照相馆讨说法,希望退款,但照相馆没有同意,她便愤然起诉。不过,该照相馆最近日子也不好过,即将破产倒闭,Samwarit Tuku的赔偿金很可能就此打水漂。

美国骗子婚礼摄影师行骗十年

婚礼本是幸福时刻,新人们都希望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但与婚礼有关的各种骗局报道却也时常见诸媒体。最近,美国新泽西州38对新人就接连遭遇了同样经历:被同一位名叫Michael De Rubeis的骗子婚礼摄影师欺骗,交了钱,婚礼结束了却没有拿到照片。目前,Rubeis面临12项指控,其中6项涉及偷盗图片行为,6项涉及假冒摄影师行为。

在这件事中,为什么定性Rubeis为骗子,而不是商业纠纷呢?原来,Rubeis并非初犯,且早在2003年就在纽约州面临过相似指控,当时的受害者超过了150名。而且据警方调查,Rubeis名下注册了多家经营婚礼摄影业务的公司,接活时用不同假名蒙骗消费者。

盖蒂保护研究所发布研究成果助力摄影史研究

在数字时代,虽然银盐胶片和更古老的印相介质与方法吸引不了很多人,但对于博物馆、摄影研究者和机构、收藏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以及拍卖行来说,它们的价值仍不可小觑,特别是对梳理和研究摄影史有很大帮助。但是,即使老照片好找,如何确定它们的拍摄者、拍摄年代及所用技术并不是件容易事。位于洛杉矶盖蒂中心的盖蒂保护研究所(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采用现代科技对之前尚难确定具体信息的老照片和老印相工艺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并于2013年9月17日正式发布了一批历经十年研究的成果。

这批研究成果被称为 “摄影工艺的分析识别图集(The Atlas of Analytical Signatures of Photographic Processes)”,按照印相技术分类,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免费发布。研究者希望这些成果能帮助业内相关人士,并借此使更多人能清晰地认识那些古老的拍摄、印相技术及摄影发展带来的变化,并给有兴趣的人提供学习暗房技术的途径。

《共和国不会忘记—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在京展出

2013年8月5日至2013年8月14日,《共和国不会忘记—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作品系湖南省平江县在世的24位失散老红军正面巨幅黑白照片,包括群像作品1件,单幅肖像作品18件。这些老红军中,年龄最小的89岁、最大的高达101岁,目前有4位老人刚刚去世。此次摄影展用影像推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再现了当年“红小鬼”的经典形象,是研究失散红军的重要历史文献。此次影展上的作品均使用Epson Stylus Pro 11880C和纯棉无酸收藏级相纸—爱普生。传统纸基相纸输出,所有作品都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珍藏。

《达里雅布依·克里雅人》摄影展在京展出

2013年9月10 至2013年9月18日,摄影家陈亚强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达里雅布依·克里雅人》摄影展。

新疆维吾尔族达里雅布依地处大漠,人烟稀少。自古以来就生活着一群克里雅人,相传早在四百多年前他们便迁徙于此。克里雅人思想单纯、性格豪爽、没有烦恼、没有斗争、没有奢求。每户人家的周围都有一片胡杨,每户人家都养着一群山羊。他们倡导人性、珍惜生命、从不狩猎、对身外之物十分淡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2008年,摄影家陈亚强去了那里。作为一名摄影家,陈亚强以全新的视角,留住了一个个涤荡心灵的瞬间,展现了克里雅人最为真实的生活情景。

郎静山之女向国家捐赠郎静山摄影作品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亚洲影艺联盟(台湾)和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台湾)共同主办的“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于2013年10月1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郎静山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集中亮相。展览开幕之际,郎静山之女郎毓文将向国家捐赠郎静山摄影作品134幅,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作为中国画意摄影的先驱,郎静山的摄影作品,重在表达中国画的美学意境,其代表性的集锦摄影在国际摄坛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地位。

郎静山用一生几近痴迷的执著,为摄影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作品中,有34幅是郎静山当年亲自冲洗的原作,这部分作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同时这134幅作品的捐赠,填补了国家美术收藏的一项空白,也为“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开启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