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声

2013-12-29彭少祺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3年3期

确立这本刊物的名字是“风声”的原因呢,大概是今年夏天到的时候,有好几天连着刮大风。吹得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微微晕眩又清醒的奇怪状态。那几天已经迫近期末,大家都有些烦躁,我就听见不少人,用既像感慨又像是惋惜的语气对我说:“真快啊,怎么就过了一年了?”然后话语迅速被风打得模糊,如同氤氲在水里的颜料逐渐变淡,袅袅地分散向各个方向,袅袅地又失去了踪迹。

一般我听见这类的话,都会低头沉默。其实心里像是被什么狠狠揭开遮羞布,直截了当地击中。因为我总会忽然回想并质问自己,然后发现根本记不清在过去的一年里,到底做了什么,或者是以什么姿态走到今天这个日子。换言之,我一事无成。和我一起感慨的人们,其实也大多有这样的心思吧。时间太少又太多,我们总是这样,然后不自觉,人生已百年。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的一篇同名文章。在头顶电风扇的轰鸣里,我想,干脆就写风声吧。经过将近一年的蹉跎,脑子里只留下酣畅淋漓地作完一篇文章的兴奋,以及几句话:“我曾经把衣服张在阳台上,充当罗网,渴望以此捕捉住来往的风。可是每每我去看,都发现衣服上还是空无一物,似乎那些席卷着我们过去岁月的风,就这样呼啸着不见踪影了。从一切细小的罅隙中,如同上个雨季的雨水渗透下去,现在我们就再找不到它。我闻着衣服上曝晒出来的阳光香气,脑子里一片空荡。然后突兀地冒出两个字:捕风。捕风,捕风。恍若成空。”

是啊,恍若成空。那些过去的岁月丝毫没有留下什么,这怎么能不让人恐慌?所以在和他们商讨刊物名称的时候,我说:叫风声吧。

关于这本刊物,严格来说,关于要为文学社出一本刊物的事,我刚刚到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说。从名字扯到内容,从内容到征稿,以及不得不说的经费,我们陷入了无穷无尽低效的推诿和扯皮里。不止一次我们相约说:喂,这次我们找个时间去拉一下赞助吧?接下来是一片应和赞同的声音。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大家又不约而同都有事,都不想出去。于是计划只能无奈搁浅。

后来我想,不行,我们总得做点什么。

那风声在我耳边反复,让我心虚、羞愧和懊恼。这是一本停留在口头上太久,来之不易的刊物,也是我们终于做了的一些事,一些实在的事情。我们想方设法拉来赞助,费尽艰辛折腾出一些文章。而哪怕关于这本刊物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由那种,每次考试作文分数扣十余分的人物创作。也就是说,这些文章并不讨老师们的喜欢。可我觉着,无论现在被评多少分,无论现在你是毫无根据指责我抄袭也好,说我东西写得烂也罢,都掩饰不了文章本身的质量和力度。对我们的污蔑和无谓否定,本来就是一些人心虚的体现。

没错,风在吹走很多事情,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会在它一次一次无止息不知厌倦的吹拂的过程里,从进行时慢慢变成过去时。我们终究也会在风声吹拂里慢慢变得年老,做过的事会变成记忆,记忆也会被磨损。不过年老后迟钝的脑筋,能否遮掩曾经思考的痕迹,这恐怕是谁都不知道的。

在下一次风再彻日吹拂之时,这些努力的人们就可以不再惘然和羞愧,就可以骄傲地昂起头。

风带不走我们努力的痕迹。

这个时候,风声就是为我们所作所为所唱的赞美诗。它无法再嘲笑我,也无法再让我们的岁月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