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种轻松的姿势
2013-12-29莫小米
你是个要强的女孩。我不知道你学小提琴的初衷,是出于父母的选择,还是你自己的爱好?如你信中所说,你的家在离城市300公里外的小县城,你的父母亦不懂音乐,看起来不是世家。你要知道,音乐不比其他学科,说残忍点,真的是需要天分的。
我也不知道你学小提琴,“杀鸡杀鸭”了一段时间后,是爱上它美妙的声音,还是仅仅把它当作考大学的手段?为什么会因为一次月考考差了,就觉得如此难过,“就像被人往高处一拉摔了下来,毫无防备……”
我有个朋友是专业作曲家。他的儿子是在音乐的氛围里长大的,看起来也有不错的天分,但小男孩的理想是要当一名新车试车员。怎么办?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有作曲系,每年在全国招收为数很少的初一学生。我的朋友便带着儿子赶到上海,想请那里的老师鉴定一下,儿子到底是不是搞音乐的这块料。
那位老师的面试很有意思。他和孩子玩“接龙”游戏,并排坐在琴凳上,老师随便弹一句,让孩子接下一句。再弹一句,再接一句……这样,孩子的兴致越来越高,老师边弹边哈哈大笑:这小孩音乐悟性不错嘛!
回来的路上,父亲问儿子:想不想学音乐?儿子大声说:我想!
那个孩子名叫周天。现在,周天的作品已经得到很多国际奖项,还开过个人作品音乐会。
所以我想,学音乐,应该就是这样子的,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的。这样你才有足够的自信爬山涉水,而不会轻易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也许,你“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防范,学会了隐忍,也学会沉默。”但你没学会的,是排解(心结),是转换(角度),是与人交流,你的心思比同龄人更重,压力也更重。你要强,不允许自己退步,你又脆弱,一点点退步或力不从心,就烦躁得想摔了小提琴。这样太累了!
任何选择,都伴随着放弃,郎平选择了排球,她就放弃了跳高,尽管她的弹跳能力极强;郎朗选择了钢琴,他就放弃了外科医学,尽管他有一双无敌巧手。你怀疑当初的选择,但你很清楚自己的状况,“初中成绩不好,只会拉小提琴。”选择自己的强项,应该没错。人总要拿自己的强项来冲刺、来立足。如果说那是“敲门砖”,能敲开高校的大门,深造人生,有什么不对?
当然,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会遇到“瓶颈”的。少年游泳班里,人才济济,为什么最后出来的是孙杨叶诗文?不要害怕,不要轻易怀疑,试着突破自己。
那么,万一经过努力也没法突破,怎么办?你朝着中国音乐学院或者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方向努力,万一考不上,考省内的师范音乐系,也是一种选择,不是吗?当不成音乐家,当个音乐老师,给孩子音乐启蒙,人生也可以很璀璨的呢。
人类的懊悔,很多时候源于对自己做不到、没做好的愤怒,承认自身的局限(每个人都有局限)需要很大的宽容与勇气,也是对自己的深度认同。
我想,你现在首先要选择的,并非考不考音乐学院,而是一种人生的姿势,一种勇于面对(现状)的、善于接纳(自己)的姿势。这样,你说不定就会轻松许多,也就能弹出更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