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六小七做朋友

2013-12-29

中学生天地(B版) 2013年12期

呵呵,又是一个为人际关系所困的孩子。

我想这些同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生性比较敏感,会细细地体察人和人相处时一些小细节,有时甚至放大了主观感受,比起来,那些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孩子,要轻松、快乐许多。

这些同学的另一个相似处是:往往在班级里,他们不属于最优秀、最强大的那类,他们成绩平平,外貌平平,甚至比平平还低一点点,或多或少,在人群里会有些自卑,故尤其看重周围人的反应。

在信中,你详细地描述了你的朋友小七,为了叙述方便,我就暂且称你小六好吗?

小六小七做朋友,我看起来还蛮合适的,小六小七,不是最令同学崇拜的人,也不是最令老师头疼的人,小六小七,就是最普通的大多数。小六只有小七一个朋友,“不跟她来往的话,我又要独来独往了。”小七呢,恐怕真心的朋友也不是那么多,否则,她何苦要拿好朋友小六的隐私去讨好别人?

你们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小六对所有人都热情,生日送礼物,节日送贺卡……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你也明白“这样百般迎合别人是在委屈自己”,你用“付出不要求回报”来安慰自己,只是不想承认,其中有讨好的成分。

小七呢,小六刚刚对她倾诉心里的难受,这是对知心朋友才会说的话,完全是出于信赖,小七对此有自己的见解,可是她没有安慰小六,分析给小六听,反而作为谈资去别人那儿评说。要我是小六,我也生气。

为了所谓的人际关系,小六委屈了自己,小七委屈了朋友。

小六小七的方式不同,人品有差异,目的却是一个,以讨好来示好,博取友情。

由此看,小六小七在人群中的地位是差不多的,有一点你分析得对极了——她对你不够尊重,喜欢在你的身上占心理优势——仅此一点,能看出小七比小六心理上自卑感更甚,因为她需要找一个看起来比自己还弱势的,来彰显她的优势。为此我觉得小六比小七强。小六还表示,小七有很多优点,这说明小六对朋友能包容,能欣赏,很可贵。

对于小六的苦恼,我想说,人际关系贯穿一生,处理不好是个麻烦,相处好了带来愉快。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属于最单纯、最美好的一类。要不为什么赵薇的《致青春》获得那么大反响?从电影来说不是最好的,但她触动了人们记忆中最美好也最伤感的那一块,致青春,不就是致那些值得怀恋的青春岁月和人际关系吗?

真正的朋友,是拿来信任拿来当亲人对待的,是众叛亲离尊严扫地时你第一个想到他的。真正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小六和小七,显然还没有成为这样的朋友,所以小六没有必要去依赖小七,更没有必要去要求小七,作为朋友应该怎样怎样,这样在同学相处中就比较轻松。

其次,遇到不尊重你的人和事,可以合理宣泄愤怒。要知道表面一团和气并不说明人际关系好,反而容易被人当软柿子。说出来,心里舒坦些,别人也不会对你得寸进尺,肆无忌惮。

还有,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品质,是的,我们是普通人,但普通人也有尊严,人各有长,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势所在,就像大自然里的树木花朵,不如牡丹艳光四射,桂花没有活不下去,因此,包括小六小七,任何人都不要懦弱,不要迎奉,要正确地评价自己,适度地表现自己,充实和提高自己,坚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学会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做一个活泼的、有力量的人。

小六小七,做朋友,就要做这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