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体育器材使用常见的四误区

2013-12-29孙建顺

体育教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使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67-01

一、器材使用华而不实,建议返朴归真,经济节约

现象:小学一年级立定跳远展示课上,教师把绿色的地毯剪成“荷叶”形状,给每个学生带有青蛙耳朵的帽子,以“趣变荷叶”游戏为主,设计各种跳跃方式,学生以小青蛙角色进行多种有趣的跳跃,学练气氛热烈,但学生似乎对小青蛙这个角色和色彩鲜艳的教具感兴趣,而对如何起跳、摆臂等动作要领兴趣不浓。

剖析:现在的一些公开课、评优课等,器材开发越来越繁多,总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如投影仪、跨栏架、体操垫、接力棒、昂贵道具等,课堂简直就成了体育器材展示的阵地。笔者认为在器材利用和布置上,要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笔者以为,用绳子代替昂贵的荷叶,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创设学练情景,完全也能达成同样的效果,既经济又扎实,还可以将学生对道具注意力吸引到动作学习上来。器材作为学生掌握技术或动作的辅助工具,其开发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优先选择身边的、常见的、可利用的资源,注重朴素与实用。简单来说,就是化较低的代价,博取同样的效果。

二、软化器材忽视安全,建议周全考虑,抓实常规

现象:在实心球教学中,由于用软化的纸球替代质硬的实心球,教师在教学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动作教学中,而对一些看似安全实则危险的行为视而不见。如课堂中几个学生抢一个球,提前捡球,还发生了“纸球”砸中了学生的头部、胸部和腿部的情况。后续的教学中肯定要使用实心球,这样糟糕的纪律与意识,安全怎能得到有效保障?

剖析:像铅球、实心球、山羊、鞍马和双杠等这样的质硬器材,教师一般都能紧绷安全弦。然而,对于一些“软化器材”,如绳子、彩带、软排、垫子等,教师的安全意识往往淡薄。纸球虽然很轻,但命中眼睛等要害部位,抢球发生撞碰,往往也会“伤不起”,后续教学中一旦真正使用实心球时,万一学生“意识不强”,那将是血的教训。安全无小事,处处要当心,切不可因为软化器材而漠视安全。笔者看到这样的课例,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奖励”学生,给学生一个不痛不痒的“屁股”,让学生在笑声中增强纪律意识。当学生提前捡实心球时,教师“一本正经”地告诫他“危险性”,“奖励”违纪学生深蹲跳。这样的组织与教学,才能确保后续的教学安全。体育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存在着各种风险。无论是质硬、物重的器材,还是质柔、物轻的器材,都要重视安全教育。

三、一物多用走入歧途,建议辩证运用,追求实效

现象:快速跑教学,教师运用羽毛球,一学生快速起动,另一个学生用羽毛球掷,比谁的反应快,由于羽毛球飞行速度慢,与学生快速跑速度相当,游戏趣味性强,学生玩得很开心。为了体现羽毛球在课中一物到底,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手持羽毛球做了不伦不类的球操,在练习步长和步频环节,教师把羽毛球按等间距摆放,分别引导学生练习步频和步长。但学生练习的兴趣与注意集中在“不踩羽毛球”上,动作走了样。设计原因竟然是“体现一物多用”。

剖析:偏面地追求一物多用,就走入了极端。每种器材都有其优势与劣势,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阻碍运动技能的习得。上述练习中,不用羽毛球,改为徒手操,效果会优于球操。练习步频和步长时,教师将学生跨羽毛球练习引导到以羽毛球为参照物,在旁边练习,或者干脆不拿羽毛球作为标志物,改为明确练习要求,在跑动中有意地练习步频和步长,效果会更好。由此可见,“拿器材作秀”,硬性强求“一物贯穿全课”不可取。体育器材布置与利用要与教学目标契合、与教学内容融合、与学生实际和教学形式吻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在器材使用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与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区分器材功能与技能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排除器材与技能之间非本质的东西,辩证运用“一物多用”,追求扎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器材开发避重就轻,建议钻研教法,回归本真

现象:评优课上,执教内容为实心球,选手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替代物,有纸球、有废旧篮球皮卷成形似橄榄球、有篮球替代实心球、有瘪气足球代替实心球等,出现了很多有新颖、富有创意的替代器材。再翻阅他们的单元教学计划,发现器材也是“一用到底”,实心球没了影。放着实心球不用,而去舍近就远开发替代物。原始器材,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

剖析:现在有种怪现象,器材开发“像跟风似的”“避重就轻,避硬就软”。所谓避重就轻,就是上课遇到重的器材,往往选择轻的替代物,如用纸球替代实心球。所谓避硬就软,就是上课遇到硬的器材,往往选择软的替代物,如用捆绑一起的小垫子替代山羊,用PP管架子代替跨栏。原始器材,虽然看起来“笨重”,但有其独特的功能,尤其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过度使用替代器材,“避重就轻”“避硬就软”,就背离了原始器材的本质特性,锻炼价值大打折扣,既不利于发展学生在重量负荷下完成动作的能力,又容易培养遇事怕事,意志不坚定的“软蛋儿”。 因此,作为体育老师,要更多地钻研教材教法,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锤炼,提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追求器材开发更高的层面,把缤纷繁杂的器材开发引回本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