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避两个误区,掌握四大要点

2013-12-29周远喜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3年10期

翻看历年中考语文试卷,与读书相关的阅读与作文题总会成为最抢眼的方阵,与此相关的满分作文比比皆是,一句话,作文因为书香浸润而满目芳菲。要写好读书生活类作文,一定要力避走入两个误区,掌握四大要点。

一、要力避选材误区

1.力避“泛化”。一提及读书生活,一碰到诸如“伴我成长”“陪伴”“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就如数家珍般地罗列从幼儿园到初中所读过的书名,或全方位“展示”所读书的只言片语,或不厌其烦地罗列读书心得……书名泛泛罗列,没有了轻重详略,阅读感受也只是蜻蜓点水。

2.力避“窄化”。一提及读书生活,就自然联想到语文课本,就拟下“语文从我身边流过”等题,仿佛除了语文课本,就没有读过其他书籍,有意窄化选材,造成选材上屡屡“撞车”。要知道:纵使牡丹再美,如果遍地都是,也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如果篇篇选材雷同,一定会使人阅读兴趣大减。

3.力避“稚化”。欣赏中考满分作文,我们惊喜地发现,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连同其诗词一次次走进中考作文。这样,既使文章的文化底蕴更显厚实,又使文章的语言更富诗意。

但不少考生,遇见“如星子滑过夜空”“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文题,一提及李白,总是眉飞色舞地述说“铁棒磨成绣花针”;一提及白居易,就想到他写诗修改,直到老婆婆都能听懂的故事……这些故事,小学作文就已差不多写俗用滥了,如今初中生的作文依然对此津津乐道,未免幼稚化,与中学生身份明显不相符。

4.力避“俗化”。“凤姐”因为好附庸风雅却不知廉耻,人们对她厌恶之极。凤姐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古汉语,“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现主要研读经济类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也有“凤姐”似的考生,平常读书就没有品位,阅读的全是一些实用化、通俗化甚至低俗化的书籍。写起“好书伴我成长”“陪伴”等,所列举的是通俗读物、“快餐”文化,甚至粗俗不堪的地摊读物、鬼怪小说,让人大跌眼镜。

二、要力避写法误区

1.要力避“绕圈子,慢慢道来”。一提及读书生活,一碰到“好书伴我成长”“陪伴”,先要炫耀般引用名人的读书名言,诠释读书好处,然后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一步一脚印,直到快到结尾,才如梦初醒,开始切入主题。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想进步,也在不断地进步。我也不例外。因此,书成了我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我的读书生活也给我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第一次接触书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我5岁。幼儿园的老师发给小朋友一本崭新的童话书,我小心翼翼地给书穿上新“衣服”,生怕弄脏了这可爱的书。

以后是讲述小学六年读书经历,一番兜圈子,写到500字时才正式切入主题,“流水账”造成文章主次不分,题旨不明。

2.要力避“借梦境,无限提升”。书的魅力不言而喻,不少考生一旦遇到“我终于战胜自己”“陪伴”“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主题,常常简化情节,神化书及名人的功效:只要一碰到困难,一遭遇挫折,耳边就会萦绕名人鼓励的话语,这种情景常常出现在梦中。于是,勇气鼓了起来,信心涨了起来,矛盾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大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不信,请看:

那天早晨,我正在树林边背英语单词,操场上不时传来击球声和叫好声,让我心猿意马。读来读去,英语单词总像调皮的蝌蚪在眼前晃来晃去,扰得我心神不宁。我向树林深处走去,坐下来静读。读着读着,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突然,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向我“走”来,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遇到困难了吧?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别泄气,振作点!”我一惊,醒了,哦!原来是一场梦。我振作精神,不一会儿就记住了所有单词。

且不说“读着读着,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是否可能,梦中张海迪几句话不仅让“我”精神大振,而且让“我”学习效率大增,真让人匪夷所思。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困难千差万别,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既有容易的,也有困难的。简单的,容易解决;困难的,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写文章要真实刻画人物战胜困难的心理过程,而不能简化故事情节。3.要力避“拼摘组合,一桌杂烩”。有些考生,遇到“好书伴我成长”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主题,就像说书艺人,娓娓讲述看来的故事,然后抒发一些读书感受,谈一点读书好处;也有考生胡乱拼凑几个书上看来的故事,弄一桌大杂烩,让人看了没有“食欲”。

4.要力避“所串珠链,珠质欠佳”。“一线串珠”即选用与文章主旨关系密切的句子,在文中灵活穿插,前后呼应;或将中心句独立成段,引领一片段,连缀全文,形散神聚,如翡翠珍珠,璀璨夺目。可以说,“一线串珠”每年都串联起一大批满分作文。但有不少考生没顾及“珠”的色泽、质地,项链质量不佳。要么随意串联几本低俗的书名,要么胡乱拼凑语段。殊不知,除了注意书的品位外,在读书内容、读书的时间和具体写法上也要各有侧重。

三、要掌握读书类作文四大要点

要写好读书生活类作文,除了在选材和写法上要避免“两大俗”外,还要掌握读书生活类作文的四大要点。

1.新。凡牵涉到读书生活,一是选材要力求新颖,要关注当下为人称道的、品位高的书籍及内容。二是读书要有新发现、新体验。可反弹琵琶,对前人某些说法提出质疑,或补充完善对前人的认识,挖掘崭新的含义。如《在记忆深处消逝》:

有一天,当我猛然看见龙舟,才想起那忧伤的江畔,屈原的投江;繁灯的夜晚,我们偶尔吃着元宵,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不经意间离我而去了。

作者道出自己的忧思,行文如行云流水,着语似珠落玉盘,清新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是写法上力求创新。可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甚至采用微博等形式;可变换视角,或以成人视角,或以物的视角切入,出其不意,让人耳目一新。

2.深。对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喜爱的文学文化现象颇有研究,不妨展示研究的深度,以深取胜。满分作文《一缕哀伤的阳光》,凭作者对20世纪40年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熟悉的程度和认识之深刻,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

出名即热闹。年轻的张爱玲似乎就是这样。她才情洋溢,跋扈地自恋着。爱玲如此恣情地活着。他与胡兰成恋爱,与赖雅结婚。她是纯粹的女子,从不矫情和做作。

她的文字是那么精致,精致到只有中国文字才能表达出来;她的文字是那么的迷茫,迷茫到只有40年代的中国才具备;她的文字是那么的冷静,冷静到只有她才能写出来。人们把她称为“40年代中国沦陷区的废墟上绽开的花”。正当人们对她的过去津津乐道的时候,她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孤傲地独居。不接受访问,也不接任何电话。

爱玲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她一生绚丽多彩,却终究要平淡沉寂的。她是一缕阳光,一缕哀伤的阳光。

把张爱玲喻为“一缕哀伤的阳光”,形象而深刻;语言老到、凝练,遣词造句生动而贴切,显示深厚文化底蕴。没有对张爱玲透彻的了解,没有对作品仔细深入的研究,要写出如此文章几乎不可能。

3.雅。阅读是获取信息、提升素养的重要渠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很难设想一个丢弃《诗经》《论语》《鲁迅全集》的孩子如何获得精神支柱。没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人是浅薄之人,他的人生之路将缺乏文化的支撑;不知晓泰戈尔、莎士比亚的人是可怜之人,他的视野必然狭隘,头脑必然空乏。中考作文,应尽力地展示高雅的读书情趣和阅读体验。

4.美。既然是读书生活,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清新自然,文采斐然。如《今生与书相伴》文首:

“无论春天多么远,我心坦然;今生有书相伴,于愿足矣……”

一杯清茶,一盏黄灯,独处斗室之中,捧起一本书,静静地享受其中的韵味,有一种“举杯邀名著,对灯成三人”的飘逸与洒脱。

书亦人生,人生亦书。

写读书类生活作文,要仔细经营文章结构,注重整体和局部构思,行文既要清晰,更要灵动,切忌死板。即使是罗列所读书目及感受,也要做到灵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