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念来化解羞辱
2013-12-29郭冬仙
典型案例一:
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愈来愈近了,各班同学正在加紧努力备赛,而八年级二班的教室里却静悄悄的。原来,班里的“全能选手”肖颖突然生病住院了,长跑和接力项目她都不能参加了。“这可怎么办呢?”班长急得团团转。
“我来跑!”张露自告奋勇地说。
“什么?你去跑?”体育委员林枫拉长了脸,一副怀疑的表情。
张露是班里最胖的女生,走起路来直带风。她想跑1 500米?这不是自不量力吗?
“瞅你一身肥膘,别给咱班丢脸了。”林枫说。
“我是为班里救急,你却……”张露本来就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胖,没想到这伤疤又被戳痛了。她红着脸站在一边,本想做只沉默的小羊,可林枫又说话了:“你参加铁饼还行,可是学校没开这个项目。”
“张露,你报跳高吧,这个项目还空缺呢!”一个男生说。
“跳高?这个主意好。”又一个男生在一旁起哄。
“对啊,你妈给你起名字的时候就想让你飞吧。你若飞上天,一定很酷!”
……
几个男生有说有笑的,一点也不顾及张露的感受。
“行了,都别说话了,胖是过错吗?杨贵妃还胖呢。”班长说完,走到张露跟前。
张露并没有笑,而是低着头,不声不响地离开教室。那几个男生的话伤了她的自尊,她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事后,班长找到张露,说:“你别把那些话放在心里!其实,你比他们强多了,至少敢报名。他们呢,就像缩头乌龟,净说些没用的。”虽然有了班长的安慰,但是她的心里总不是滋味,毕竟被人羞辱了。
典型案例二:
文学家沈从文年轻时曾遭受过深重的羞辱。抗战时期,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的西南联大里的教授真可谓是星光璀璨,刘文典便是其中一位。这位以研究《庄子》闻名的大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并通晓欧美多国语言。有一次防空警报响起,他看到沈从文也在躲避行列,于是非常不屑地指着沈从文说道:“我跑是为了《庄子》,学生们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可该死的,你干吗跑啊?”沈从文羞得满脸通红,无言以对。
后来在沈从文晋升教授时,刘文典不支持,他说:“沈从文是我的学生,他都要做教授,那我岂不是要做太教授了吗?”
不久以后,刘文典在课堂上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元钱,我该拿40元,朱自清该拿4元,沈从文连4毛都不该给。”刘文典此话自然是很有戏谑性的,但在民国大师辈出的那个年代,沈从文彼时的学识水准也只有挨扁的份。
沈从文虚心接受了刘文典的“恩典”,学历低不要紧,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弥补。一次次的尴尬境遇促成了沈从文一次次的提升,他活了86岁,而一生创作的文集有八十余种——真正实现了著作等身。由于他风格独特,佳作迭出,被誉为中国文坛“乡土文学之父”。
心理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有一个层次就是被尊重的需要。他指出,被别人尊重与其他生理需要一样重要。然而,许多人说话不注意分寸,喜欢揭别人的伤疤,甚至羞辱对方,让交往处于尴尬的局面。
人生最难以忍受的是什么?恐怕有人会说是贫穷困苦、饥寒交迫。其实,羞辱对人的心灵伤害很大,往往让人难以忍受。
一个人是否坚强,关键在于他能否忍受外界的种种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奚落、歧视和羞辱。羞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既易于使人信念全无,也常常激起人们心灵深处最坚强的力量。它是一块试金石,美丽也残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必须艰难地忍受别人甩给你有意或无意的羞辱。
心理处方:
1.用自控来平衡心理。当羞辱的刺激来临时,很多人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既伤人也伤己。激化矛盾很容易,而熄灭狼烟就困难了,甚至使你处于难以收场的地步。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是控制自己,不要总盯着“黑暗”,要多看看“光明”,使自己冷静下来。
2.用信念来化解羞辱。被别人羞辱了,心里一定很难受,此时的你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控制情绪的过程也是增强意志力的过程。你要懂得,羞辱是上天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鞭子,不能因为鞭打的痛苦而丧失理智,失去希望,而要清醒地看待刺激,以此为动力。当你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说法。即使别人说风凉话,甚至是嘲讽,也要一笑了之。这种“厚脸皮”的方法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不被外界因素所困扰。
3.用沉默来远离羞辱。有些人头脑简单、口无遮拦,这样的话不听也罢;若是对方有针对性,可以选择沉默。沉默,就是以回避的方式冷处理,这既显示了你的大度,也有力地还击了对方,俗话说“沉默是最好的反抗”。
4.用幽默来化解羞辱。幽默是有效的社交方式之一,有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当被别人羞辱时,幽默地转移话题或者给对方“挑刺”,让他哑口无言。
5.树立志向,努力改变印象。有些东西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比如生于穷乡僻壤,出身寒微,长相、身材等。一个人,只有当他毫无志向的时候,人们才会轻视乃至歧视他。在受到羞辱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问一问自己,到底是他人势利,还是由于自己不努力才被人瞧不起。没有志向的人,不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嘲笑才怪呢!而志向远大的人,对于一时的屈辱只会一笑置之。
有时候,你在生活中受到羞辱,主要原因是他人对你尚不了解。如果一受到奚落、歧视,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还使自己的理智受到遮蔽,反而会使自己无法拉近同他人的距离。要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不妨处羞辱而不怒,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理智地行事。
鲁迅先生说,从繁华跌入困顿,能体验到人生的真谛。人处顺境时,所注意的不过是那些漂亮的、浮在表面的东西,人一旦受到羞辱,反而能够沉静下来,获得一次审视自己的机会,得到平时不易得到的发现,使自己的人生真正地步入成熟,获得和积蓄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