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对体育出版的重要贡献
2013-12-29郭利利
[摘要]在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整理了商务印书馆在近代中国体育出版方面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体育出版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也客观地见证了在近代体育出版中,大众传媒的传播理念、形式和内涵。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文化 体育出版
在20世纪对中国文化和思想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它代表了我国最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社。20世纪末期,在商务印书馆的史料梳理、回顾和探究性方面的著作很多。此文选取“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对体育出版的重要贡献”为研究题材,对商务印书馆做一史料的探究。
一、体育教材的出版
从商务印书馆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开始,它就已经涉及近代体育出版。清朝晚期,我国就开始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虽然科举考试制度在清朝后期废除,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创办新式学校,但是适应新式教学的教材非常少。这个机遇的到来,被商务印书馆紧紧地把握住,并开始从事教材的编译出版。1840年以后,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模仿西方学逐渐修正的阶段。从清朝末期的模仿日本学制到民国初年的批判和继承,经历过1922年的新文化运动后,建立了壬戌学制,最后逐渐形成了民国学制。此时,教科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也应该随着学制的变化和学生的特征的变化加以调整,而商务印书馆做到了依据学制的变化,适时地出版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在近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是我国首次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编写的教科书。1908年末,商务印书馆又继续出版了《简明教科书》。商务印书馆还编写了专门供教师用的书。1911年以后,商务印书馆推出《共和国新教科书》,以此来适应新学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务印书馆逐渐变得成熟,出书范围、规模逐渐扩大。出版的书籍涉及幼儿教科书、小学、中学、师范类、字画类等等,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商务印书馆决定编写并出版《大学丛书》。教育方面的研究迅速发展,教科书往往随着学制的变化而变化,通常一部教科书还没有出全,就得转向去编写第二部。从最初的日本说到亲近西方说,后来采用法国说。
我们参考体育方面在学制调整中的变化,可以得知,体操科在各级院校都建有,这是《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和民国不同的是,民国之前的体操科包括一般体操与兵式体操。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虽然仍继承清朝末期的体育,重视国民的教育,然而,我们已经注意到游戏性和竞赛式的体育运动。通过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暂行执行标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关体育类的教科书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相继出版的《普通体操》《中华武术》《体育原理》等等,我们不难发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与体育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其出版的书籍随着体育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依据教学理念的变化和学制的调整,商务印书馆及时地出版有关体育方面的教材。由于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的市场上占有大部分份额,所以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伴随教科书观念的更新,体育理念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体育在学校里得以广泛地传播。
二、体育专业方面书籍的出版
商务印书馆在体育专业方面出版的书籍可谓是琳琅满目、形形色色,涵盖体育的各方面,但有自己的特点,有所侧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关体育类的书籍达一百三十多种,这点可以通过《民国时期总数目》得以佐证。体操运动和武术在这一百三十多种体育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可达21%。这一数据的意义深远,它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我国的体育发展的特征:第一,将西方发达的体育模式引进我国;第二,在引进外国模式的同时,逐渐发展中国自身的民族模式。在我国,起初“体育”一词专指“兵式体操”,直到1920年初,才将“体育”一词代替“体操”。由此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现在所谓的体育就是指“体操”。中国体育的最初重心可以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体操书籍得以证实。这些体操书籍涉及方方面面,有理论知识的,有有关方法的,还有健美操、竞技表演的等等。在这些书籍中,商务印书馆大力提倡出版的更多是关于武术类和民族形式的体育。这些武术书籍广泛地发展我国本土的体育运动形式,且提倡崇拜武术的理念。而这些理念又恰好和北洋政府的马良的新武术相似,都极力推广“国粹主义”。
商务印书馆对于体育的传播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武术和民族体育上,还表现在球类运动上。商务印书馆在球类运动方面的书籍种类可达二十二种,占据总数据的17%左右。依据有关球类运动的书籍,我们可以得知球类运动始于学校体育,在1911—1919年间,球类运动只有篮球、足球、乒乓球三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对于运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尤其在20世纪20年代后,球类运动的种类迅速增加,这些运动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关健美运动的书籍占据总书籍约8%,健美运动的普及是商务印书馆对体育传播的又一个大贡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部分体育类书籍不只是单独发行,而且还在综合类、师范类、文学类等各类丛书中得以纳入。因为,商务印书馆在体育方面的传播是全方位的、系统的而并非分散的。我们都知道在师范类的丛书中大部分都纳入了体育,百科全书之类的综合性丛书中也都纳入了有关体育的知识。此外,还有专门收入体育知识的书籍,诸如《老年体育丛书》《儿童体育》《室内体育》等等。其中的《儿童体育》是由以下几种书籍构成的:《体育原理》《儿童体育卫生》《儿童安全保护》《乒乓》等。
三、体育期刊的出版
《南方杂志》《体育杂志》《学术论坛》《东方杂志》这些重要的杂志都是商务印书馆传播体育的重要传媒介质。《东方杂志》在民国期间就开始关注体育运动,这本杂志创办于1904年,该杂志起初的重心在于体操方面。1915年,《东方杂志》对远东运动会做了详细的报道和分析,并且还刊载了在上海举办的女子运动会以及在江苏省举办的第2次联合运动会的照片。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期是1933年的第29卷第20号,这一期的《东方杂志》对体育各方面进行探究,例如体育的实质、运动会的内涵、如何大力弘扬国民教育、体育的未来发展等。《东方杂志》还出过一期《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画刊汇订本》,这是一期号外专刊。商务印书馆在出版综合性期刊的同时也印发专业刊物,比如1938年在香港创刊的《健与力》,这是我国最早弘扬健身运动的杂志,其主编起初是赵竹光,后来是王学政。当赵竹光还是江沪大学的学生时,在商务印书馆的资助下,他已经将有关锻炼肌肉的书籍翻译出版。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又接着翻译了二十多本锻炼身体的书籍。当时,商务印书馆订购了海外有关锻炼身体的最新出版的书籍及期刊,这些书籍和期刊的信息新奇且广泛,及时地反映了全世界范围内体育运动的变化和趋势。当然,这些书籍和期刊对于赵竹光的非凡业绩也多有助益。《健与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健身运动,使我们间接地认识到商务印书馆为什么能对体育运动的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商务印书馆正是以多种传播形式对我国近代的体育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文获平顶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学院体育系)
[1]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2] 石晓燕.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新思路——评《想象现代性革命新时期的研究》[J] .中国图书评论,2007.
[3] 王建辉.旧时商务印书馆内部关系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