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访谈

2013-12-29

出版广角 2013年3期

“这是贾平凹长篇小说中唯一一部对当下现实不仅直面而且充满关切的作品。贾氏过往的长篇小说中固然有现实的因素,但像《带灯》这样充满了如此现实关切的则唯此所独占。” 著名评论家、《带灯》的第一读者潘凯雄曾这样评价《带灯》。2013年1月10日,时隔《古炉》出版两年,贾平凹新作《带灯》面市。

时隔两年,50余万字的《古炉》余温未消,近40万字的《带灯》已至,这样的写作速度,即便是善于用电脑写作的高手恐怕也难以做到,更何况贾平凹是一个纯粹以笔写作的作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并未因时间的长短而有质量上的改变,可以说,他是一位勤劳的、孜孜不倦的、天才般的创作者,然而他却谦虚地把这种勤奋戏称“鸡不下蛋它憋啊”。于是,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就这样持续问世,这不仅是贾平凹的才情,更是中国文学的幸运。

关注乡镇基层 立足农村现实

《带灯》是贾平凹带给文坛、带给读者的又一惊喜,作品不仅保持了作者以往的艺术特点,更是达到了新的文学高度。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带灯”的女乡镇干部,她原名叫“萤”,即萤火虫,像带着一盏灯在黑夜中巡行。这个名字也显示了“带灯”的命运,拼命地燃烧和照亮,却命里注定微弱无力,终归尘土。“带灯”是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她所身处的环境正是中国基层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她容貌美丽、孤芳自赏却又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的鸡毛蒜皮和纠缠麻烦。农村的琐事让人心烦又让人同情,“带灯”在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乡镇干部的职责,她既不愿意伤害百姓,又要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带灯”从一出场,就浮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她有丰富的内心和丰沛的情感,她更愿意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她每天面对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断向上飞升,“带灯”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她把精神理想寄托在了远方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的乡人元天亮成了她在浊世中的精神寄托,她不断地给他写信,向他诉说。所以,“带灯”的痛苦是无法救赎的,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得到解脱。“带灯”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她注定要燃烧了自己来祭奠理想。

应该说,《带灯》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贾平凹文学上的独特造诣,他把视角瞄准中国的基层,关注的是一群基数庞大却轻易就被人忽略的角色。他借“带灯”之口把中国基层生活中的问题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而 “带灯”的命运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这一大群人,一大群活生生的生命所正在遭受的命运。贾平凹说:“深入了乡镇政府,知道了那里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者的精神状态。我的心情很不好。既然不能女娲补天,那也得杞人忧天,或许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吧。”就这样一句非常朴素的话,已经道明了贾平凹写作这本书的真实意义。

首次尝试女性主角 原型为身边女干部

贾平凹的《带灯》有一个明显的突破,那就是他首次以女性为主角,在“带灯”写给“元天亮”的信中展现了一名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在《带灯》这本书中,众多男性人物都是为了“带灯”而设置,这与他以前长篇小说中的设定有着极大的反差。他之所以能够把“带灯”这个女性角色描写得如此丰满,素材来源于他身边“综治办”的女干部。

贾平凹在《带灯》的后记中写道:“她经常与我联系,在短信里讲述她的生活和工作。她还定期给我寄东西,比如五味子果、鲜茵陈、核桃、蜂蜜,还有一包又一包乡政府下发给村寨的文件、通知、报表、工作规划、上访材料、救灾名册、领导讲稿,有一次可能是疏忽了吧,文件里还夹了一份她因工作失误而写的检查草稿。”这位乡镇干部滔滔不绝地倾诉着,而贾平凹则在一旁安静地倾听着,正是这样的结识,让他了解了不一样的生活和工作,也让他开始关心起那个深山地区的天气预报。奇特的缘分让贾平凹再次提笔,写下了《带灯》。

高品质文学回馈大众 实体书与电子书同步首发

自2012年的下半年始,中国文学重新回归大众,先有“哈利·波特”系列之母J. K. 罗琳的新书《偶发空缺》火热上市,后有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横扫眼球,再有央视知名女主播柴静的《看见》首发大卖,而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新作《带灯》更是早早引起了文坛内外的期待。《带灯》最早与读者的见面是在2012年《收获》的第六期,甫一面世就广受好评。虽然在2012年《收获》上只刊登了《带灯》的前半部分,并非全文,但盗版商还是看中了所谓“商机”,盗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古炉》封面,改头换姓,竟成了一本“新书”,卖价仅8元钱。

作为一个迄今为止坚持用笔写作的作家,可以说贾平凹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浸透自己的心血。他曾在2011年1月出版的《古炉》后记中写道:“我感激着那三百多支签名笔,它们的血是黑水,流尽了,静静地死去在那个大筐里。”而这些浸满自己心血的文字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不法的盗版商所窃取,这样的伤害令作家、出版方一言难尽,而这种一言难尽远不是利益被损害那么简单,这关系到精神产品对读者滋养的品质。

在传统出版业与电子出版业齐头并进的今天,如何满足读者对阅读的不同需求,如何让作家的优秀作品最大限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目前所有出版行业的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次贾平凹《带灯》新书发布会上,除实体书的上市之外,人民文学出版社代表贾平凹正式与腾讯网签约,把《带灯》的电子版权授予腾讯阅读独家运营,实现了实体书与电子书同步首发。电子版《带灯》也在10日正式上线供喜欢网络阅读的读者下载。这次贾平凹、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腾讯阅读的三方携手合作,解决了之前传统阅读单向流通的缺陷,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模式,更把单向阅读变为双向,甚至多向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称:“作为传统出版企业,这是我们第一次联手新兴网络平台共同深度开发一个选题的多方面价值。这不仅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一次自我的突破。出版载体和形式的多元化意味着读者阅读体验的多元化,这次的联手既是一种合作开发选题价值的新模式,也是为了迎合更多读者不同的阅读口味。”

管士光表示,之所以选择与腾讯阅读携手,正是看中了腾讯阅读雄厚的实力、热诚的精神以及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这与人文社的出版理念不谋而合。他对这次的合作充满信心与期待。而腾讯网副总编辑王永治也称,腾讯阅读不仅拥有庞大的读者用户群体,同时还有腾讯网强大的媒体资源支持,他相信腾讯阅读与人文社的强强联合不仅能让贾平凹的作品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更能够让读者体验到电子阅读快捷、便利、便于交流的特点。他也希望这次的合作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契机,这种新的合作模式能够得以持续和发展,进而促进中国出版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