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出版业财会制度改革
2013-12-29于小梅杭瑞友倪睿
[摘要]数字出版的异军突起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出版业财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出版机构要认清发展现状,通过引入人才,提高财会管理者素质,实行财会集中管理、增强控制能力等手段来改革现有的财会制度。
[关键词]出版业;财会制度;影响因素;数字出版;电子商务
[作者简介]于小梅,杭瑞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倪睿,中国人民银行泰州支行。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课题项目,课题编号:QN1223。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与变革,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崛起,传统出版业也亟须转型。财会制度作为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制度,要使其与出版业的发展实际相吻合,与时俱进。
一、出版业财会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业要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路,而不能沿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思路。社会文化正慢慢走向繁荣,国家政策也逐步变得宽松,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出版业在整体上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出版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正是我国出版业财会制度亟须改革的主要原因。
1. 财务目标不明确。近年来,出版产业一直比较乐于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在由小单位组成大集团的过程中,少不了地方政府或者更高层面的行政力量的干预。很多出版集团在成立之初,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的财务战略目标,使集团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财务规范和执行条件,阻碍了集团的深层发展。
2. 资金管理方式陈旧。很多出版集团虽然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是管理过程比较混乱,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很多集团的下属单位多头开户,对资金管理执行力不够,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也不高,应该发挥的资金效益完全没有得到发挥。
3. 出版产业政企不分,产权关系混乱。很多出版企业虽然早早就开始走市场化道路,进行企业化管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对政府的依赖,产权关系不明晰,有的甚至还在沿用以前的企业制度,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管理制度。这些发展结构的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过程,造成财会管理的思路混乱。
4. 预算不够科学。出版产业在组建集团之后,并没有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把握预算编制过程,使用的预算方式不够科学有效,对预算的控制也仅仅只是形式化的一纸空文,并没有制定严格、具有执行力的预算控制方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出版产业的财会工作。
5. 信息闭塞,效率低下。虽然当下已是信息化社会,但有一部分出版企业在进行财会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引进信息化手段,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没有保障;另一方面,财会工作的效率也大幅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财会信息对出版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就不具备科学有效的指导意义。
二、出版业财会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版行业所处的环境出现了极大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出版异军突起,出版行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产业价值链获得进一步的延伸。财会制度作为出版业发展过程中影响重大一项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改革。笔者认为,影响出版业财会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出版重塑了出版业的产业结构,影响财会制度。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不少出版机构都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数字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在产业结构上与传统出版产业有很大不同,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更当然会对出版产业的财会制度形成影响。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出版产业绝不能再沿用以往传统的财会管理形式,必须采用信息化的财会管理制度。在传统出版产业过程中沿用很久的人工化、“事后记账、事后反映”的传统操作方式财务管理方式需要彻底摒弃,要及时引入自动化办公程序,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建立出版产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实时掌握财务信息变化情况,有效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2. 电子商务促使出版业的财会制度发生变革。电子商务是指在实物经济的基础之上,利用当下发展成熟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将客户和销售者之间的有效关系进行信息化处理的电子服务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出版业的财会制度产生重大变革,我国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在积极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来推动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一些实力雄厚的出版集团尝试自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而更多的出版集团选择和一些发展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对出版产业财会制度改革形成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出版产业的财务工作转向集中化管理。所谓的集中化财务管理,是指出版机构的总部或者集团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财务工作的统一化管理,包括财务计划的统一安排、财务信息的有效反馈、经营资金的集中化配置以及财务预算的统一监控等。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出版单位更多的开始依赖客户,也就从一定程度上促使出版机构开始走向财务管理的集中化。
其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出版产业开展动态财务管理。众所周知,以往的财务管理依赖的是对静态信息的处理,也就是财务关系发生之后收集到的信息,是一种静态化的管理。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出版产业开展动态化的财务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对出版机构的每一项经济行为进行动态化监督,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其三,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出版单位的协同化管理由不可能变为可能。所谓的协同化管理是指出版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协同处理。在以往的出版财会管理环境中,协同化管理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管理方式,但是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出版产业的协同化管理成为现实。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对出版单位的财务管理空间形成影响,也使得在线财务管理成为现实。
3.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使出版产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产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更多的是一种宏观形态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信息化社会里,数字出版和电子商务借机而生,由此才掀起了出版产业财务制度的改革发展。当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财会制度的改革也有一些微观意义上的影响,譬如促使出版产业的财务管理手段更加即时化,使出版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逐步走向一体化。这些微观意义的影响促使出版机构针对信息化革命而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保证出版产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和科学。
三、促进出版业财会制度有效改革的策略
我国出版业的财会制度在当下已经很难与出版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匹配,改革成为必经之路,出版业必须要依赖财会制度的有效改革来推动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营与发展。
1. 引入人才,提高财会管理者素质。出版产业的财会管理者不能再是简单地利用传统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手工化的预算、报账、结算等工作的人员,而必须是一些对信息化技术有一定了解,对数字出版产业有深入认知,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有成熟想法的财会管理人员,只有在这些人的管理之下,出版产业的财务管理才能够与时俱进。
2. 有效引入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财会管理的现代化。在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出版产业的财会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统一化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出版产业内实行全面的电算化;二是通过财务的一体化最终实现出版产业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管理。这样出版机构就可以很容易追溯到产供销任何一个经营环节的关键信息,从而即时地对财会管理进行处理,保障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目前,信息化管理在诸多出版产业集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已提上日程,整个集团的信息化管理势必会影响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如安徽出版集团在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行集中化管理,对财务数据进行快速的整理和收集,并开展统一维护,最大化地提高财务信息的使用率。
3. 实行财会集中管理,增强控制能力。在出版产业内实行财务管理的集中化,首先要保障重大财务决策权的集中,其次就是要实现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最后就是要在预算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化管理。只有在这一系列的集中化管理方式下,出版集团的财会管理才能实现控制能力的增强,而只有控制能力获得增强,企业的各项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如山东出版集团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实行有效的集中化管理,不仅对各成员单位的信息进行集中化的收集和管理,还在集团内部建立财务信息集中管理的体系与制度,涉及出版产业财务管理整个系统的细枝末节,保障了财会管理的有效性和集中性,也顺利推动了出版集团的顺利持续发展。
数字出版的异军突起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出版业财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版机构必须认清发展现状,通过引入人才,提高财会管理者素质,以及实行财会集中管理、增强控制能力等手段来改革现有的财会制度,实现出版产业在新时代的突破性发展。
[1]李永强.转企改制后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1(9).
[2]余敏.国外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3]王宏.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J].财会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