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需求满足程度与出版企业商业模式评价标准的相关性

2013-12-29姚建丽

出版广角 2013年12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出版市场的逐步深化,图书市场正在发生改变,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中国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版方式的变化给读者带来了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正逐步成为核心问题。

[关键词]出版企业;商业模式;读者需求;满足程度

[作者简介]姚建丽,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要应对挑战,就应该努力进行商业模式变革,通过重新设计优秀的、适应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去寻找图书出版的蓝海。出版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保障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出版物的生产主要依赖出版人才资源、文化书稿资源、印刷物资资源等生产要素,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出版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持续推进出版社内部改革,按照现代生产经营的原则,完成内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的重组。在保障图书出版方向、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分析读者需求满足程度等变量因素,逐步建立适应出版行业发展要求的商业新模式。

一、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

图书出版业每年数以几十万计地出版发行图书,浩如烟海、卷帙浩繁。这是出版企业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是得到市场认可并产生利润的,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出版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而在评估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时,需要判断这XQuLQa1zSTji0RSVzYBqHjD7PJVcfF/Jc4JxgORs1jw=本书的读者需求覆盖度和读者对其的满意度。这些判断标准可以通过统计产品的市场份额来完成。任何类型的图书,只要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卖出至少一本书,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本书在这个时间段内是有销量的。

二、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

任何组织,无论盈利组织或非牟利机构,制定一个目标系统,系统中包含其生存与发展运作的手段措施,这就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图书出版企业,还必须考虑产品特点和其他关键影响因素,如读者需求满足程度等因素。图书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不仅要构建有效的内部经营和资源配置体系,还要考量战略创新以获得超额利润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它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而目前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相关性分析

1. 出版企业商业模式评价标准的测量

通过分析,图书出版企业商业模式成功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第一,码洋增长率;第二,优秀的业务模型设计。出版企业的盈利可以是短期净利润的增加,也可以是长期价值的增长。在模型中,为了便于直观测量与评估,主要是以码洋增长率作为衡量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标准。与出版企业的特点相结合, “码洋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M=(M1-M0)/M0

其中,△M表示码洋增长率,M1表示本期的码洋,M0表示上期的码洋。

2. 读者需求满足程度的测量

对于出版企业,读者的需求满足程度可以用动销品种占有率来体现。这个动销品种占有率是指,在零售市场,某类图书的动销品种数与该类图书在全国图书市场上动销品种总数的一个比率。动销品种占有率高的图书品种,代表出版这些种类图书的出版社正悄然占领全国市场越来越大的份额,也代表着这些种类的图书在读者群中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比较高,而这个读者群随着动销品种占有率的提高仍在扩大。动销品种占有率计算公式如下:

d=(D/DT)×100%

其中,d表示动销品种占有率,D表示某类图书的动销品种数,DT表示该类图书在全国图书市场上的动销品种总数。

一般来说,动销品种份额高,就代表着出版企业图书市场的需求高,读者满意度较高,则出版企业在这类图书的市场地位也高。如图1所示:

3. 读者需求满足程度与商业模式关系

根据北京Openbook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我们选择了一个知名的图书出版企业各种书籍在市场动态销售品种中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SPSSl7.0系统处理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

我们再以企业在图书市场占有份额作为因变量,对以各种市场份额作为变量的动销品种进行相关分析,验证出版企业业务模型与满足读者需求的关联度。表2为统计分析软件SPSSl7.0回归分析表。

表2显示了出版企业的各种图书在市场份额和动销品种之间相关性和重要性的测试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市场份额和相关系数r=0.813动销品种份额,显著水平为0,远低于0.01,表明市场份额和动销品种之间存在非常重要的关系。

表3反映了线形回归的拟合情况,相关系数R=0.813,决定系数R²=0.661,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理想。

从SPSS软件统计结果表明,出版企业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动销品种与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出版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出版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质量,图书动销品种的比率反映了该类图书的读者满意度。

[1]穆青.数字出版全新商业模式的创建[J].出版参考,2009(6).

[2]杨光辉译.重塑商业模式[J].品质·文化,2009(2).

[3]汪树义.虚拟与商业模式创新[J].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9).

[4]王雪梅,张风环,无光耿.新经济中的商业模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5]孙滨丽.谈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职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