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出版与人文关怀

2013-12-29岳晏

出版广角 2013年12期

[摘要]艺术出版将艺术作为主要的传播内容,从艺术内容的角度出发,大多数艺术都是人的艺术,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艺术出版需要人文关怀。但我国目前的艺术出版大多在个人和社会关系处理方面缺少人文关怀,艺术出版物追求“档次”,忽视受众的消费能力,因此,艺术出版需要突出对人的主体性尊重,在题材选取和表现方式上多采用平民视角,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艺术出版;人文关怀;表现;本质;对策

[作者简介]岳晏,新乡学院。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维度。每一个对马克思著作进行认真研读的人都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文精神到处都是,不管是在马克思青年时期所撰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还是《巴黎手稿》《博士论文》《资本论》等,都包含了对于人的权利、自由以及尊严的不懈追求,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一、关于人文关怀的定义和内涵

“人文”概念最早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当时的“人文”与“神文”相对,人文主义在当时主要是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的反对与抗争,并且强调对人存在本身的自然本性的回归。随着人文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人文”的内涵也经历演进过程,但其核心基本没有远离最初的范畴,即承认人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意义,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

不管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都体现出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生存状况进行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进行肯定,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类的自由、解放。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要点:第一,重视终极关怀,处理好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第二,对人的价值进行发扬,善待自己,处理好他人和自己的关系;第三,坚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自由原则;第四,坚持理性,反对认识领域强制服从、盲从和迷信。

二、艺术类出版物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

1. 艺术出版在个人和社会关系处理方面缺少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缺乏这一问题在艺术出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明显。如某艺术出版社出过一本以人作为主题的书,这一本书中的人生活在中原地区,这个地区一直都是产粮大省,这个省的农民在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农民这一阶层中十分突出的代表。但是,这本书却没有对当地农民本色——善良以及地方淳厚的民情进行描写和提及,而是用一种强劲的笔法对这个省某一个农民的狭隘、自私、懒散以及怠惰进行挖掘,将这本书冠以民俗艺术和民俗文化这样的雅号奉献给读者。这样的书一旦发表,后果可想而知。出版人的初衷是博人一笑,但是,这一初衷已经变味,该书一出版,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将从此被拒之门外,陷入到失业的尴尬境地。知名杂文家曹林先生认为,人文关怀不是故意轻视财富和贬损金钱,而是放下地位和架子来尊重那些财富匮乏的人,尊重这些人的选择,这种关怀才充分体现了社会自身内在的涵养。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对公共利益基础之上的功利价值进行维护,已经成为艺术出版发展这一事业的应有之义。因此,将图书中的人文关怀进行追加,已经成为出版事业摒弃浮躁的全新任务,同样成为我国现代出版走向成熟的根本体现。

2. 艺术出版物追求“档次”,忽视消费能力

2003年11月的一期《劳动》栏目,对一所乡村小学进行了介绍,栏目画面中有一位女教师教授蒙语,她有110位学生,这么多学生仅仅有4本蒙语课本,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这位女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一组使用一本蒙语课本。在她的课余生活中,常规的工作就是用胶带将破了、散了的书页粘贴好。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特别是媒体不断进行宣传造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农民一夜之间全都暴富,过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富人生活。实则不然,我国大多数农村仍没有摆脱贫困,他们仍然在为衣食问题担忧。再看当下艺术出版业现实的操作,除了追求标新立异和挖空心思的策划,更加追求艺术出版的豪华包装和档次,以此来凸显艺术出版物的品位和不俗。因此,人们对于艺术出版物的图书装帧越来越研究,价格也不断攀升。这些表现都将艺术出版物的人文关怀抛之脑后。

三、艺术出版体现人文关怀的对策

1. 艺术出版要放眼域外文化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历史的变革时期,从传统前现代农业文明转向现代文明,有人将其称之为社会转型,有些人将其称之为现代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从文化、经济、政治到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个人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将旧秩序打破,进而建立起新秩序,推动自身传统文化,引进域外文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必须要得到充分的落实和贯彻。只有广泛地汲取国外艺术出版的优秀经验,才可以使我国的艺术出版突出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

2. 艺术出版要突出对人的主体性尊重

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而在艺术出版领域,对人的主体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一种双重的存在,主观上作为自身存在,而客观上则存在自己生存的物质世界之中。在马斯洛需求体系之中,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即为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对每个作为个体的人来说,许多时候其自身存在于的自我价值甚至是高于社会价值的。当然,过分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会使个体变得自私和缺乏责任感,但是如果忽视个体的自我价值,而片面地宣扬社会价值,那么个体的主体性也会被漠视,更加不能体现人文关怀。因此,艺术出版一方面要注意整体的社会价值,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个体自我价值的尊重,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进而在艺术出版领域更为有效地发扬人文关怀的精神。

3. 在题材选取和表现方式上多采用平民视角

艺术出版工作应当在题材的选取和表现方式上多采用平民视角,这样可以体现更为深切的人文关怀。当前有许多艺术出版作品在选题上追求标新立异,不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不关心受众的文化需求;或者在表现方式上采取抽象晦涩的形式,完全将艺术出版的作品独立在广大人民之外。这类作品往往自诩为“曲高和寡”,其实根本就是脱离群众的失败作品,更加谈不上人文关怀的体现。在艺术出版工作当中,应当更多地选取一些平民题材,让作品更贴近人民生活,多采用平民视角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使作品可以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样才可以令艺术出版作品更充分地体现人文关怀。

4. 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类生存在整体物质世界之中,其自身的所有物质资源都源于自然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可以说是对人自身发展空间的关注,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对人自身的一种终极关怀。因此,关注人文关怀,就必然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艺术出版工作同样也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艺术出版工作只有在关注个体的人本身的同时,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才可以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的特征。

人文关怀是在对其他对象的关系理顺过程中将人的主体性确立,进而确定一种赋予人生价值以及意义的关怀。艺术出版将艺术作为主要的传播内容,从艺术内容角度出发,大多数艺术都是人的艺术,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总是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有倾向和有选择地接受各种艺术信息,因此,艺术出版需要人文关怀。

[1]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

[2] 何萍.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多元路向——论本·阿格尔、马里奥·本格和凯·尼尔森的哲学[A].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 2001.

[3] 王汐朋,胡亚军.马克思与黑格尔知性观之比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

[4] 陶富源.马克思辩证哲学革命的路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

[5] 乔国强.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