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黄色出版物”对当前大众文化的影响

2013-12-29杨毅

出版广角 2013年12期

[摘要]大众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迅猛发展,成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对峙的三大社会主干型文化形态之一,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黄色出版物以身体欲望自由释放的方式排斥了人类理性的自觉,违背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常规律,导致知识和思想让位于原始生命欲望。黄色出版物不仅使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黄色出版物;大众文化;影响;渗透;审美观

[作者简介]杨毅,武汉大学文学院。

大众文化出现于1980年,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播技术的革命,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生活中影响广泛的一种文化模式。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评价和多重社会效应,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效应、价值及其防范问题。

目前,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对峙的三大社会主干型文化形态之一。一方面,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了,这就使得人类的不同文化主体之间有了比较趋同的行为尺度。可以说,全球化给人类文化提供了一个共享空间”[1]。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行军事侵略和政治占领失利后,转向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而黄色出版物正是它们极力推崇的“精英文化”。黄色出版物的出现给大众文化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黄色出版物与大众文化的界定

1. 黄色出版物的界定

在打击黄色出版物的过程中,经常使用“黄色”“色情”“淫秽”等词语,人们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和理解也因文化传统、立法和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些概念中“黄色”一词的外延最大,包含“淫秽”“色情”“夹杂淫秽色情”甚至凶杀、暴力的内容。原新闻出版总署从行政执法的角度,于1989年和1998年先后出台《关于部分取缔出版物认定标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认定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对淫秽出版物、色情出版物及夹杂淫秽内容的出版物分别作出了明确的界限划分:淫秽出版物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的性欲,足以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没有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出版物;色情出版物是指整体上不淫秽,但其中一部分含有淫秽内容,对普通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毒害,而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出版物;“夹杂淫秽内容的出版物”是指尚不能定性为淫秽、色情出版物,低级庸俗,妨害社会公德,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公开展示或阅读会对普通人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危害,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出版物。

2. 大众文化的概述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所谓“大众文化”,主要指一个地区、一个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五大特点。大众文化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化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使得经济全球化机制日益成熟,也使得现代文化产业更加成熟,尤其是依托网络媒体进行的跨国界文化消费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3. 新形势下黄色出版物与大众文化的交织

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黄色出版物在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具有合法性,但在我国是被严格禁止的。目前,我国文化环境的压力主要包括“西方文化的渗透、价值观的较量、借助网络炒作敏感问题、封建文化的死灰复燃、低俗之风久禁不止等方面”[2]。而西方文化的渗透主要表现为以黄色出版物为主要载体向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这种渗透无孔不入。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强加的、无意识的方式渗透着,他们毫无顾虑地把所谓好莱坞大片(其中大量充斥着色情、暴力内容)和“一级片”(充斥着淫亵性的性行为,足以挑动人们原始欲望和性犯罪冲动)输入我国,与大众文化交织在一起,造成受众内在的文化价值观念分裂,最终渗透到受众的潜意识层面上。可以说,黄色出版物最终极有可能导致部分人认同低级趣味和庸俗新奇的内容。

二、黄色出版物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黄色出版物的最主要特征是“淫秽性”,出发点就是表现或者渲染人类对性的原始欲望,但是其基本格调和基本内容是淫秽的、低下的,充斥腐朽糜烂的思想,具有诲淫的效果,足以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从这可以看出,黄色出版物在我国本身就具有违法性,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进行的非法经营和非法消费。黄色出版物作为世俗文化的产物之一,对我国大众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为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黄色出版物造成大众文化内含有色情、暴力的文本

在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世俗娱乐性冲击着人文精神。在大众文化的创作过程中,一些人忽视了精神愉快的内涵,把娱乐简单地等同于感官刺激,只追求高科技手段所带来的浪漫刺激,以消遣为审美准则,用普适的、自娱自乐、消遣性的感官刺激来迎合公众,不考虑伦理道德、终极关怀等人文精神;一些人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他们以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其文化产品生产过程的唯一取向,大量生产刺激大众消费欲望甚至宣扬色情、暴力的模式化文本,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受黄色出版物的影响,大众文化会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失范状态,大众文化本身所固有的商业性、物质性、通俗性就会沦为平庸性、平面性、无深度感,甚至成为宣扬色情、暴力的“工具”。这同时也拆解着民族文化、精英文化的审美性、崇高感和责任感,给文化建设和社会环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造成受众文化品位的低俗化和庸俗化。

2. 黄色出版物的出现使得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

大众文化必须关涉大众生活状况,“如果一个文化资源不能提供切入点,使日常生活的体验得以与之共鸣,那么,它就不会是大众的”[3]。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它不再以经典为标准,受众对于电视剧、流行音乐、畅销书、街头广告等大众文化的接受,往往是与日常生活过程交织在一起的。这种日常性固然可以使艺术打破神秘而与公众亲近,但又容易使艺术变得低俗、庸俗或媚俗。在当下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大潮下,一些学术严谨的文学理论刊物也与部分通俗的报刊一起,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一改往日的严肃正统状态,以炮制庸俗、色情的文本作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主要手段,表现得相当低俗。在黄色出版物的影响下,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冷落古典、严肃、优美的经典文学,而对通俗浅薄的作品极力推崇。在审美追求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

3. 黄色出版物对私人领域的不断介入使大众文化产生低俗化倾向

从现代意义来理解,我们所说的“大众”概念,实际上是工业技术的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市场化以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综合产物。也是在上述前提下,出现“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的交汇。“私人领域”是以个体独立人格为基础的私人活动与交往空间,“在这一私人空间里,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等非行政因素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与交往”[4]。私人领域的出现为大众文化的崛起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而私人领域目前的特点也决定了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外在形式。黄色出版物对私人文化领域的影响不容忽视。这是因为,黄色出版物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以分散、私密的个人为主体,长时期的渗透与影响就会使得作为社会最主要的个体单元——个人在学养、审美、情趣以及相应所表现的行为、言谈等方面,出现庸俗化乃至低级化倾向。而接触的人愈多,从私人文化领域向公共文化领域进行低俗化扩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公共文化领域即大众文化最后就极有可能沉浸在黄色出版物所造就的低俗化氛围里,最终导致大众在文化需求方面的萎缩和单一化,在文化欣赏方面出现一定的弱智化现象。更严重的后果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 黄色出版物滋生了大众文化的“儿童色情”化

大众文化本身具有精神安慰的功能,它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建立起一种大众的生命哲学,体现着一种大众的自由意志。然而,当大众文化遭受黄色出版物的影响后,就会变成一种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媚俗倾向可能导致一种退步,造成价值、思想与文化的倒退,使社会走向平庸化与低俗化。当涉世不深的儿童接触黄色出版物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沉醉其中,遭受严重的“精神污染”,从而滋生大众文化的“儿童色情”化,其后果是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被严重摧残。所谓“儿童色情”,指的是任何以儿童或法定未成年男女为描绘对象,且内容涉及裸露、奸淫、猥亵行为、性暴力、性暗示等情节的文字、图片、影像、动漫、声音及广告物品。从西方传入我国的黄色出版物,涉及“儿童色情”的内容相当多,其对少年儿童会造成巨大伤害。此外,这种“儿童色情”化还诱发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色情消费,产生性体验、性犯罪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期,理性判断薄弱,好奇心强,一旦接触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黄色出版物,往往产生难以自控的生理冲动,从而可能冲破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走上犯罪道路。全国“扫黄打非”办与司法部、全国政协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的对河北冀东监狱的一次调查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因素中,90%与渲染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内容的不良出版物有关[5]。

5. 黄色出版物导致大众文化对婚姻、家庭伦理文化和社会理想价值观的转变

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认为:“色情,从第一步起,基本上是颠覆婚姻的丑闻。”[6]黄色出版物的传播和泛滥会促使大众文化对家庭产生危害,其后果就是使人类传统的两性关系发生变化,造成性关系混乱、婚外性行为、非法同居等,导致基本的家庭伦理道德丧失。一方面,从黄色出版物与家庭暴力的关系来看,黄色出版物所描绘的“性”和“男女关系”,多数是男性主宰并拥有女人,其中的男女关系有很大的依附性,是男性主宰一切意识形态的延伸。这种意识形态强化了男性征服女性、拥有女性等崇尚男性暴力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家庭的表现就是家庭暴力,而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妇女和儿童。另一方面,从黄色出版物与家庭结构的关系来看,黄色出版物的传播,使婚前性行为、非婚同居等成为普遍现象,婚姻对象也过多追求性享乐而忽视家庭责任,离婚率攀升。此外,黄色出版物对夫妻双方的相互关系和情感也会造成某种损害,其所描写的畸形、扭曲的性内容,是对传统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的一种冲击,也是对现有婚姻制度的歪曲,这是需要我们摒弃的。

黄色出版物也引起社会理想价值的缺失,导致大众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悖离。就大众文化本身来说,其积极与消极方面往往纠缠在一起,需要冷静辨析。艺术(美术)的目的就是以“真、美”去“娱人情”,“即是以真正美的东西去使人获得感情愉悦,至于它涉及现实功利关系,实在不是其本意。如果人们凭此强求艺术直接服务于现实功利需要,那实在是违背了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7]。但是,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其在给人们带来轻松愉悦、解脱和满足的同时,一些淫秽色情、宣扬凶杀、暴力内容的低俗文化,对大众精神的衰落、信仰的迷失、欲望的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理想价值的缺失,导致了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背离。

6. 黄色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感性愉悦为主的文化层次,以悦目为先,先睹为快。“它创造了一种不断增长却并不那么丰富的语言和视觉的景观。正是这些不断重复的虚构以及其中的角色填充了大众知识领域,并随之构成了大众文化的很大一部分”[8]。大众文化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日渐成为当代青少年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部分,青少年接受大众文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在大众文化产品中,消费时间感的一种惯用方式,就是对消费者潜意识的诱发。一旦潜意识被刺激出来,突破了意识的阈限,潜意识弥补和占有意识空间,挤压和抑制意识活动,消费者就会投入潜意识的舒放和妄想之中,时间感就会被阻断,忘却时间的流逝。这也正是色情淫秽和凶杀暴力充斥大众文化市场的深层心理原因。“如果大众沉迷在这种产品中,迷恋于对潜意识的反复诱发和释放,就不能直面现实、时间、人生,就会失去价值理想和对生存意义的反思,就会面临在闲暇时间非人化的危险。”[9]黄色出版物的泛滥和传播,必然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大众文化的有序发展。黄色出版物完全打破了大众文化的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道路。由于受黄色出版物的影响,大众文化成了一种“品味低下”的“媚俗艺术品”。

当然,黄色出版物并非大众文化的全部。事实上,大众文化产品中也不乏思想创新、意境超越的作品,但是黄色出版物在大众文化中大量存在,这不能不引起大众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反思。从当代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欲望”和“审美”日益靠近,甚至有些评论家把身体欲望的自由释放当作反抗社会秩序或意识形态规训的通道,比如所谓“法国理论”中的一些学者。身体欲望的释放与人类依据理性反抗压迫,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人类的自由绝不是要把自身变成动物。“娱乐至死”也许正是某些反人类政治势力所需要的,因为在欲望的无限制释放中,正义力量的存在被淹没甚至被消解了。

三、面对挑战的应对机制

黄色出版物给大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商业性及其所体现的物欲和安于享乐的过度追求,不仅冲击主流文化,排挤了精英文化,而且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相当程度的阻碍性。因此,采取相应的应对机制极为必要。

1. 以主流文化规范大众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美学意义

黄色出版物是通过刺激潜意识,把大众对闲暇时间的消费导向于对自然本能的释放和妄想的迷恋,使人的本质在无意义的文化消费中堕落。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不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要不断创作出真正能吸引和鼓舞大众、激起大众审美愉悦的文化作品,弘扬符合当代社会主体意识的主流文化,使大众在欣赏这些优秀文化作品的同时,在感性和理性上达到一个充实而完满的境界。

2. 严厉打击黄色出版物,规范社会文化市场

第一,我们应制定正确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推进大众文化体制创新,完善社会文化活动的阵地和网络,从思想上杜绝黄色出版物的泛滥。第二,建立健全出版物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执法上杜绝黄色出版物,保持出版物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制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文化市场进行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尤其是综合治理各种文化场所,使其健康发展,保持文化市场的规范和有序,从商品的流通渠道上制止黄色出版物的出现。

3. 确立大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以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一是要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积极倡导文学经典阅读。文学经典“以其‘深刻的直觉’洞察人性的内在需求与现实的功利物欲之间的冲突,从而为人类精神的全面发展、为人类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普降雨露、灌注生机”[10]。它可以使人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二是要建设健康的、高层次的大众文化,坚守文化阵地的正确方向,净化格调低下的内容,杜绝黄色出版物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向大众传播健康的文化信息,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三是要高度重视、利用社会各界的文化资源,让高雅艺术、文化名人走近大众,以符合大众需求的多彩文化引导和陶冶,激发大众的积极性、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

4. 加强以先进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对大众文化的领导权,抵制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大众文化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在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增强大众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大众文化市场,那些片面适应身体欲望的出版物往往是在一种关于文化消费者需求的简单想象引导下生产出来的,即认为文化市场就是人们身体欲望支配的空间。事实上,文化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多种多样,审美、思想、认知、交流等都是文化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远比身体欲望的释放要普遍和久远,当我们把文化产品生产的市场定位指向这些需求时,大众文化就超越浅薄的“欲望”而上升到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够消解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尤其是黄色出版物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通过上述剖析,我们了解了黄色出版物对大众文化的严重影响。我们必须对大众文化的发展给予正确的规范、引导,坚持不懈地对大众文化施以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提升,积极有效地赋予大众文化以尽可能高的精神价值、道德品位、文明素质与丰富的思想蕴涵,使大众文化在不断汲取、扬弃与升华中走向完美与成熟,以确保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我国大众文化先进内核的科学构建。

[1]黄人杰.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大众文化评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

[2]柳斌杰.保护文化环境是国家战略文化力量不容忽视[N].人民日报,2011-10-14.

[3][美]约翰·费斯克. 理解大众文化[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54-155.

[4]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5.

[5]桂晓风. 抓好精神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EB/OL]. 人民日报网络版,网址:http://www.people.com.cn/zgrdxw/news/200007/19/071904.html.

[6][法国]乔治·巴塔耶,刘晖译.色情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1.

[7]王一川.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J]. 艺术广角,2001(4).

[8][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7.

[9]赵甲明. 大众文化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课题[J].社会科学辑刊,1997(3).

[10]鲁枢元:文学,一种恢弘的弱效应[J]. 文学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