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术期刊运营模式刍议
2013-12-29白长燕
[摘要]随着我国学术期刊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学术期刊何去何从成为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国外知名学术期刊的管理模式、运作模式、盈利方式等,指出我国学术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其对我国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学术期刊;爱思唯尔;施普林格;NPG;运营模式;建议
[作者简介]白长燕,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1年,随着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我国非时政类报刊改制拉开序幕,全国5000多家非时政报刊全面开始转企改制工作[1]。2012年7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就非时政类报刊改制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将学术期刊划为非时政报刊,并为学术期刊“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种种迹象表明,学术期刊的改制势在必行,而其未来的发展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首要问题。国外的学术期刊经过多年市场化运作,已形成符合时代发展、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运营模式,本文对爱思唯尔、施普林格、NPG等国外知名的学术期刊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国外学术期刊运营模式分析
1. 内容管理
优质的内容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如何优化内容、管理内容则是出版单位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国外学术期刊在内容的评价和管理方面有较为成熟的一套体系,每年推出的《期刊引用报告》(JCR)就是检验其内容优质与否的最直接手段。
《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由美国的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期刊引用报告》收录了包括SCI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共计4700种期刊,通过对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核算出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数据并加以报道。目前,国外学术期刊都将《期刊引用报告》 作为考核其内容优劣、影响力大小的重要指征。在2012年6月公布的《期刊引用报告》中,爱思唯尔2011年的影响因子较2010上涨54%,旗下约40%、近700种期刊位列《期刊引用报告》各学科排名前十,其中188种期刊位列所属学科前三名,9种期刊位列所属学科第一名[2]。再如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旗下的知名Natrue期刊,在此《期刊引用报告》中有14种期刊位列同类期刊第一名,影响因子高达36.28,连续5年位列综合类科技期刊第一[3]。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合理严格的内容管理是分不开的。
(1)严谨高效的审核流程是内容优质的保证。随着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以及全球信息共享速度的加快,抛弃地域,实现跨国投稿,成为各行业学术论文希望并正在实践的工作。由此衍生出的实际问题就是期刊的外审环节不断增加,从语言到学科、从专业知识到学术前沿等,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把关审核。尽可能缩短审核时间是国际优质期刊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线投稿系统(ES)是适用于目前爱思唯尔、NPG等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通用的系统软件,其极大地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环节,实现了作者投稿、编辑加工、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编辑流程。爱思唯尔期刊通过在线投稿系统的电子化使用,将作者、稿件、评审等相关信息统一放置在系统内,当有稿件投稿时,期刊会分发给各专家、同行进行评审,评审后,专家将相关意见反馈至系统内,期刊便会根据其意见对稿件进行安排。Nature期刊就缩短审稿流程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努力和尝试。目前,Nature的投稿论文投稿录用率为10%,一个月内完成审核流程。通过审核的优质稿会在收稿后一个月,甚至15日内发表。这样的审稿速度是很多国内学术期刊无法比拟的。
(2)注重内容创新,适时调整内容架构。与国内学术期刊不同,国外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和阅读群体不单单是投稿的作者或者某些领域的学者。以NPG期刊为例,其始终坚持以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为第一要务,其次才是为专业的学者、科学家的学术研究服务。NPG期刊十分注重把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话语表述出来,让读者易于阅读,以使更多的普通受众关心科学、了解科学。因此,在期刊内容的创新与拓展方面,该期刊以作者需求为根本,维持现有深受读者喜爱的栏目,如新闻、热点等栏目,同时增加符合当前发展热点的栏目,诸如产业、发展等栏目。NPG坚持在获得学术领域内极高声誉的同时,也保持在普通受众间获得广泛的良好声誉。
2. 营销管理
学术期刊的学科排名竞争激烈,优秀的学术期刊为了不落于人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心态,不断尝试提高期刊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各种方式。在营销管理方面,国外期刊常常将多种营销方式综合运用,进行整合营销,旨在稳固并扩大影响领域和涉猎范围。
(1)数据库营销与个性化营销相结合。由于学术期刊的先天优势,很容易获取作者和读者相关的个人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使用是经过作者和读者同意授权的,这就为学术期刊的数据库营销和个性化营销提供了条件。NPG期刊通过建立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选定客户维持电邮、电话等方式联系,对客户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和维护。Nature Materials创办于21世纪初,在创办初期,编辑人员合计4名,编辑部在网站上公布编辑的个人邮箱、简介等内容,鼓励编辑走出去,面对面与读者、作者接触。在期刊成立当年,这4名编辑分别参加了20余场国际性学术会议,极大地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网罗了大批作者和读者,为Nature Materials期刊后来跃居同类期刊排名第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施普林格期刊针对客户个性化的要求,推出了个性化订制的营销策略,将用户订制的内容以碎片化、模块化的形式重新打包整理,以订阅者希望的模式展现,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受到了订阅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数字时代,单纯地依靠传统营销方式已不再适合期刊的长久发展,网络营销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以施普林格为例,在通过数字平台和纸质出版物为读者提供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与一些学术查询系统的运营公司签订合同,同意其嵌入施普林格的相关期刊内容,所获收益分成计算。此外,施普林格还与苹果、谷歌等数字平台运营商和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制作销售直接面对客户“一对一”的电子书,扩大了期刊的阅读人群和消费群体,同时也增加了期刊的收益。
3.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包括NPG、施普林格等在内的学术期刊最为重视的环节之一。期刊为员工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各种培训、进修和晋升机会,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NPG业务遍布全世界近20个区域,员工近800人,高效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维持集团运作的重要保证。施普林格在人才培训方面则建立了全球化的培训项目,旨在强化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施普林格还在内网自建E-Learning数字学习平台,并实施考核,为员工创造时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4. 盈利策略
目前,全球学术期刊的传统盈利渠道普遍集中在收取审稿费、发行订阅费以及广告收入等方面,随着数字平台的建设,国外学术期刊开始通过数字平台获取盈利。国外的学术期刊普遍收取审稿费,且金额不菲。NPG旗下的OA期刊《分子系统生物学》每篇文章向作者收取3900美元的论文处理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同行评议,需另交900美元的评审费用。有些期刊虽然不收取论文审稿费,但是会要求作者交纳论文纸质本的付印费用,至少几百美元。施普林格也同样收取审稿费用,如Springer Open Choice的审稿费用为3000美元。由此可见,在国外,学术期刊收取高昂的审稿费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共识,而这笔金额不菲的审稿费也成为学术期刊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之一。
在数字平台盈利模式方面,学术期刊主要集中在数据库上,客户以付费形式购买所需数字资源,在这方面,爱思唯尔实现了数字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爱思唯尔将期刊订阅细化到以各种门类划分进行订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本订阅、按学科订阅、按次数订阅,或者按年限订阅,给予读者更多的选择空间。此外,开放存取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付费选择。目前,爱思唯尔已有28种期刊实现了开放存取,另有30种正在开放存取的准备阶段。
灵活多变的盈利模式为学术期刊注入了活力,使员工能够更专心、专业的从事编辑工作,保证了期刊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
二、对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建议
1. 组建学术期刊集群,向国际化迈进
2011年7月,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成立,旗下拥有期刊200余种。为便于管理,科学出版社建立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从事期刊的编印发及相关业务工作,成为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旗舰。事实上,前文提到的爱思唯尔、NPG等都是经过规模化、集团化得以快速发展壮大。爱思唯尔成立于19世纪末,当时只是一个小型出版公司。经过近100多年的发展,在20世纪末,爱思唯尔开始期刊的兼并重组和跨国相关产业的收购与扩张。于21世纪初,爱思唯尔在伦敦证交所挂牌上市。上市时的爱思唯尔已拥有期刊2000多种,作者、读者、编辑、评审等各环节的人员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期刊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反观我国目前学术期刊的境况,区域色彩浓重、条状分割领先,单兵作战,实力单薄,加之学术期刊结构不均衡、不合理,导致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进程缓慢。因此,我国的学术期刊应首先组建学术期刊集群,只有抱成团,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利用,才有可能实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
2. 加快数字化进程,构建数字出版平台和内容资源数据库
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由来已久,目前,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为代表的学术期刊数字平台运营商已经成为我国学术期刊在数字化方面重要的合作对象,大多学术期刊缺乏自有数字平台,完全依靠这两个运营商来制作、集成期刊的内容资源。这种模式虽省事省时,但不利于期刊的长远发展,构建自身的数字平台和内容资源数据库是我国学术期刊亟须推进的数字化工作。
有条件的期刊可以设立数字运营部门,用于推进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碎片化整理工作。学术期刊的内容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排他性,完全可以作为数字内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除借助数字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外,期刊还可与数字终端提供商进行合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而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这是一个基数庞大的学术期刊潜在阅读群体,数字运营部门目前可针对此群体进行数字内容研发,开展数字出版业务。2010年,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天翼”成立数字阅读基地,2011年,中国联通“沃”阅读基地开通手机阅读业务以及手持阅读器的普及,这些都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和选择。毫无疑问,合作开发、互利共赢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词与着力点。
3. 强化经营意识,打造国际期刊品牌
经营意识是我国学术期刊较为缺乏的一个概念。多年的行政管理模式使得学术期刊的工作只有编印发,虽然目前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着市场的巨大压力、同类期刊的强势竞争以及作者资源的快速流失,但期刊管理者始终没有真正意识到经营的重要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NPG已与各国协会合作安排21个国际型学术会议,很多会议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召开学术会议一方面可以网罗大批处于学术前沿的优秀学者,一方面可以吸引媒体眼球,更重要的是,能加大期刊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我国的学术会议大多由协会组织,即使是由某一家或者几家学术期刊牵头,所涉及的范围也局限在期刊行业内,很少会邀请行业外的媒体或机构,如此一来,影响力仅局限在原有范围内,自然起不到树立品牌、扩大影响的目的。
我国学术期刊的改革正受到业内外人士关注,而改革之后的发展之路更需要人们深思。目前虽然已有部分科技期刊走出去,与其他同类期刊同台竞争,但是与国外优质期刊相比,这些期刊始终难有较大成绩。这一方面需要国人的支持和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可喜的是,我国对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希望学术期刊能够借助东风,尽早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
[1]王莹,曹虹.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挂牌[EB/OL]. http://www.dfdaily.com/html/113/2011/5/9/602145.shtml.
[2]陈丹,董鑫,张玉洁.爱思唯尔期刊运营模式及数字出版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2).
[3]张聪,张文红.NPG期刊运营特点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