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及应用

2013-12-29陈娜谷慧琳

出版广角 2013年12期

电子商务是近几年来新生的商务模式,是指在因特网普及的网络环境下,基于电子平台的客户服务模式,买卖双方不用谋面即可发生商品交易的运营模式,其交易内容涉及商务、金融、在线支付等综合交易,这种方式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生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实时交易,其低成本、铺面网络和流畅的销售环节更是以绝对优势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传统出版业特指依赖于纸质介质来传播图书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通过物流实体来实现发行,是编、印、发三位一体的实现机制。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几年内,传统出版业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趋势,仅是出版社的数量在20年内就翻了5番,直到近几年来才呈现疲软和衰退的苗头,不幸的是这种苗头趋势蔓延速度之快令众多传统出版业措手不及。

然而万幸的是,传统出版业仍以其经典的阅读方式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存在方式并不是完全可替代或忽视的,在此阶段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和传统出版业的逐渐衰退渐渐平衡,达到一个相互竞争的共存时期。一方面网络的快捷便利使得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节约了大量的选购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视觉习惯,人们还不能完全接受当前的电子阅读方式,仍然有大部分读者青睐纸质阅读所带来的舒适感。

可以说,网络用自身的绝对优势帮助发掘了大部分潜在的读者,而这部分读者群体又反过来刺激了部分传统出版业的再生,扩大了出版市场,二者相互影响,共生共存,电子商务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简化工作流程,促进传统产业优化重组

在传统出版时代,由编辑部负责对稿件进行筛选和编辑,策划部门进行书本设计和营销前战,出版部门负责给书本配置正规的书号,将书本引入正规的渠道形成成品,最后再由发行部门对市场进行预估和实体销售。整个流程看起来流畅,但却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短板,比如在编辑初期,对稿件的审理和修改等环节,次数多了必然影响成稿时间,而采用快速的网络平台来处理则能直接连线作者与读者终端,并将交流结果自动入库,并对稿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大大节约了处理稿件的时间。

而在后续的发行环节中,由于涉及到仓储、书店以及报刊营业点等多重销售部门,电子商务的绿色链条更显得高效而节约。它既不需要支付昂贵的地租,也不需要承担大量书刊冗余和销毁的资金,大大缩短了商品流通的环节,节约了成本费用,从而降低了最终销售价格,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扩大出版市场,刺激消费渠道

传统出版业以其精细精心的制作流程,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深深抓住了读者的心,力求给读者以视觉的享受、心灵的洗涤,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取悦读者,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谋求双赢。现代电子商务无疑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化了对读者的受惠程度,效果比传统出版业来得更快更明显一些。

比如在传统出版业中,读者也许只能通过写信或者通过出版社相关人员才能去和心仪的作者进行沟通,很多时候这些中间环节的低效往往会让读者们失去兴致、倍感失望,电子商务的快捷可以直接省去中间环节,帮助沟通和交流;又比如,传统的出版业中,一个读者能拥有的图书数量实在有限,其存放空间多依托与书架书橱等物体,而电子商务下的电子阅读则轻松达到几十万册书目同时在线任凭挑选,可以利用简单的硬盘存储来实现海量空间,使得拥有图书的数量无极限增大;再比如,传统出版业依赖于实体销售的模式,书店有关门的时间。但是网络阅读可以做到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任何时间想看就看,而且挑选的面积也变得更大,在阅读自由度上大大提高。

在能够切实体会读者利益的基础上,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刺激了疲软的图书市场,使得那些原本仅仅在书店里销售的图书,还可以在网络上实现盈利,回收了出版运营的成本。

减少盗版盗印,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传统出版业最怕遭遇的莫过于盗版盗印,一个成熟的图书或音像制品,由于前期的昂贵制作成本,无法走低端的营销路线,往往都是以打造精品的方式来进行。而盗版盗印商只需跟踪最终的成品环节,模仿其成果形式即可赚取高额利润,尤其是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很多出版商都无法分辨真品和包装精美的盗版制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的音像制品仅有12%左右是正品销售,其余全部都是盗版商品,正规出版部门可谓损失大矣。

现代电子商务可以引入低廉的价格机制,以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比如一本印装精美的图书成品标价是30元,制作成电子书售价仅为3—5元,盗版商没有必要花费高于该价格的成本来破解商业密码,购买者在同等价格比对下也不会再去购买盗版制品。这在无形中规范了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走向有序的良性循环。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先进的电子商务在对传统出版业带来促进等积极因素的同时,自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有时候太多快速的传播发生在良性刊物上也许叫人称赞,但若是对一本淫秽书来说却是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网络本身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缺陷,任何人都能够随意地发布言论,甚至是诋毁作者伤及无辜,这些都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如何在现代环境下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应用在传统出版业当中,从而真正发挥正能量。

事实证明,传统出版业是可以从电子商务中汲取养料,加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已经有了不少良性应用的事例,以下简单列举几项仅供参考:

1. 利用网络刺激消费。目前一些出版社已开始开发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在前期就把图书选题上传到网络供读者打分和选择,并征集意见进行取舍,避免了不必要的出版风险。在销售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热销图书进行排名,刺激读者的从众心理,营造实体出版前期的人气,为后续出版工作打下基础。

2. 打造网络营销模式。传统的出版业中,读者想要购买图书,只能去书店,在有限的书目中进行选购,当前不少出版商在维持实体书店销售的同时,开设网络书店,以预览部分章节来吸引读者眼球,最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在线支付,回收经营成本。这种实体和网络同时进行的营销方式,既弥补了两种方式各自存在的缺陷,又加速了成本回收的时间,降低了经营风险。

3. 培育高端产品优势。随着年青一代对电子产品的青睐,很多纸质出版物的发行量逐渐缩水,其实恰恰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可视短板催生另一种阅读机制,即利用前期电子商务运营方式,在产品链的最终环节将纸质出版物打造为图书中的高端产品甚至奢侈品,在电子图书大行其道的年代继续存在下去。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大约5000多个传统出版商开设了电子书店,国内也有500余家出版社打造了电子平台,这种电子商务的出版营销方式也初具规模,出版人对互联网的应用仅次于金融业的热捧位居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将越来越快地占有市场,成为出版业的主流,这是时代发展的自然趋势。

当然,我们不必过多地担心传统出版业会最终被电子商务完全取代,因为就人们的生理功能和视觉习惯来说,接受一本好的电子读物远远不如看一张实实在在的纸张来得舒服,当前的电子产品也远远达不到不伤眼睛的功效,尚不足以被医学界追捧和推荐。面对快餐化的电子读物,年轻人对待它们的态度大多是“一次性”消费,读完之后就不曾从电脑中打开过,而传统的经典小说,具有很强的重复可读性,在此情况下纸质刊物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传统出版业不会完全消失,而将可能成为消费链条的终端奢侈品,就像在电灯发明之后人们并没有快速取消蜡烛的生产,而是将其作为特点应用或是营造浪漫气氛的净瓶。电子商务和传统出版业都各有利弊,只有合理加以融合运用,才能相辅相成,获得利益最大化,最终被读者群体所接受。中国经济出版社韩天雨社长说:“网络出版是大势所趋,我们会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如果做得好,将是传统出版业的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 朱婧.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2]姚湘君.浅谈我国电子出版单位的困境与出路[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7辑[C]. 2005年.

[3]孔为民.电子阅读的未来[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2).

[4]梁威.数字出版产业布局进入全面实施阶段[J].出版参考,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