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凡的刘达临先生

2013-12-29鹿耀世

出版广角 2013年18期

人生苦短,这一辈子总要留一些东西下来,留给子孙,留给社会。

最近,我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国内外闻名的刘达临先生所著的《我与性文化》,很感兴趣地办了借阅手续。过去,通过报刊等媒体知悉他经历非凡,著述等身,读了此书,果然给人以新奇厚重、情趣盎然的精神感染与愉悦的审美感受。

新奇,是指著者不凡的人生经历——在此书的多幅照片中,刘达临先生那端庄英俊的面孔和睿智深邃的目光,使我自然地想到“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两句话。从燕京大学潇洒的高材生到抗美援朝毅然投笔从戎,在军旅生活二十载后,复员到工厂当了十余年干部,五十岁知天命时,才半路出家调到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杂志做了编辑,按世俗的说法,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高,人过中年黄花菜都凉了!但是,刘达临出身书香门第,天资聪颖,少年时即有初步的国学与英文基础,在部队、工厂又培养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可谓“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因而从事专业理论研究有了扎实的根底。他三十年来,孜孜以求,在这崭新社会学范畴的性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骄人业绩,真使人感到新奇。

厚重,是指著者辉煌的专业经历——最初的阶段,依据广泛深入的不倦探索,刘达临发表了大量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评论、论文,1983年他的专著《家庭社会学漫谈》出版之后,就一发而不可收。这以后,他曾参与创办全国第一个性教育骨干培训班,全国第一个性学学会,创办我国第一份性学刊物——《性教育》,承办第一次国际性学研讨会,主办中国第一个性文化博物馆,成为荣获“赫希菲尔德国际性学大奖”的亚洲第一人……赢得了中外性学界一系列的第一。通过对中外历代典籍的潜心研读,精心钩沉和旁征博引,刘达临发表了中外古代性生活的多篇论文,并出版了许多专著,在国内外出版了一百四十多本书,他的书不仅在中国出版,而且被译成英、法、德、俄、日、韩等文字流传国际,真可谓“著作等身”。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内外学术机构的支持下,他率领科研集体含辛茹苦、披肝沥胆地完成了全国两万例性学社会调查,编著了《中国当代性文化》这部大书,并在美国出版了英译本,得到中外性学界的高度评价。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室,人文科学研究就必须深入民间。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金西博士曾是世界公认的性学权威,而刘达临先生由于其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学术贡献,经美国《时代》周刊多次采访,被誉为“中国的金西博士”“引导中国走向幸福21世纪的六个代表人物之一”。

情趣盎然,是指著者的文笔——此书虽贯穿着学术观点、学术活动,既有学术的条分缕析,又有观点的铺陈思辩,但毫无生僻枯涩之感。全书文字生动流畅颇有文采,不少事件及细节的表述,张弛有度、曲径通幽,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令人十分感慨、感叹、感动,显示了著者恢宏的思维趋势与旷达的文学品位。

古往今来,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绘画、雕塑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均离不开对性的贴切生动优雅的描写、表现与独特的展示,这无疑是人类文明的财富。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刘达临倾尽财力和心血,历经挫折和磨难,在坚定的合作者胡宏霞博士的支持下,创办了藏有4000多件性文物的中国第一个性学博物馆。经多次被迫搬迁之后,终于得到吴江市同里镇领导的鼎力相助,安置于地域宽阔、环境优美、林木繁茂且古色古香的庭园之中,成为江南著名景区一大亮点。刘达临这一系列建树卓著的贡献,在不断遭遇少数官员、学者及群众的性冷漠、性愚昧、性偏见的同时,得到了费孝通、吴阶平等中外著名专家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费孝通先生为性学博物馆题词为“中华性文化五千年来第一展”,吴阶平先生不仅在国际性学会议的讲座中,多次引用、赞扬刘达临先生的学术创见,而且不顾身体不适,坐轮椅参观了同里的性学博物馆。这些事,让人十分动情。

刘达临教授的研究为世界所瞩目,不断地获得国际大奖。他第二次获奖是在2001年,在美国荣获“赫伯·林格伦巩固与优化家庭国际奖”。第三次与胡宏霞博士于2004年在纽约同获“抢救与发展文化国际奖”。第四次于2007年在印度与胡宏霞博士同获“生命全程性教育国际奖”。最近,刘达临教授的性文化事业又有了最新发展,他与胡宏霞博士获得海南政府的大力支持,要在海南建立世界第一的性文化博物馆,这一工作正在进行中。

他已年届八十,是一般人含饴弄孙的时候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孜孜不倦地努力呢?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苦短,这一辈子总要留一些东西下来,留给子孙,留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