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像什么 姚彩霞

2013-12-29姚彩霞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3年10期

考试,已成为中国孩子的家常便饭,从上而下,名目繁多。期中、期末考试,月考、周考、每天一测……有考试就有失败,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失败者。班里的几个学优生,因为家长总要求他们考第一,也饱尝失败的痛苦。有的孩子在失败中逐渐丧失自信,变得自暴自弃;有的孩子在责骂中学会了抱怨与逆反。

孩子们在如此重压下生活,让我很揪心。我常常思索:面对失败,如何帮助孩子重新找到自信,乐观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

一次县调研考试之后,看着孩子们懊恼的神情、失落的眼神,我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调研考试刚刚结束,我想和你们谈谈关于考试的话题。在你们的眼里,考试像什么?分数又像什么?拿起你的笔,用你独特的比喻告诉我。”孩子们扑闪着眼睛,猜不透我的用意,但很快就提笔写起来。

片刻,学生停下了笔。我继续说:“你们独特的比喻来源于你们对考试的真实感受。能否继续给老师写写你最失败的一次考试经历呢?”

孩子们的笔尖在纸上飞舞。我看到他们沉浸到了回忆之中,我甚至听到了孩子们激动的心跳。这让我想起了哈佛大学“幸福课”中和写作相关的表述:积极情感和痛苦情感都来自同一个输送通道,写作,正是可以打开各种情绪,包括痛苦和积极情绪流动的通道,让人更阳光、更幸福。

看着孩子们凝神写作,我颇感欣慰。当孩子们写完之后,我继续引导:“人生必定会遇到或大或小的、这样那样的困难。考试的失败,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过去的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能坦然地面对失败仍然能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仍然拥有前进的方向。请用文字告诉老师,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这一次,我刚说完,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埋头写起来。

谁说孩子讨厌写作?谁说习作是语文学科最深的痛?当你给孩子写真话的机会,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时间,没有孩子会真正讨厌它。孩子讨厌的是作文课上枯燥的作文题,是考试卷上令人头疼的方格子。孩子从来不讨厌真实的生活,不讨厌真诚的交流。

这节习作课,我联系学生生活,抛出孩子们的敏感话题——考试,又通过三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记忆库中检索有价值的素材,寻找表达的灵感,让他们在文字表达中体悟人生真谛。怎样让学生整合这些饱含真情的生活素材,进行有序地呈现,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呢?我在这节课的最后小结道:“写作文好比盖房子,光有材料不行,还需要精心设计房子的图纸,细心搭建房子的格局,房子盖好之后还需要装修。希望你们充分利用课堂上写下的这些素材,进行重新整理,加入新的思考,自己拟定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认为,习作教学中,帮助学生挖掘情感表达的素材,是第一要义;至于如何谋篇布局、构思表达,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阅读积累所决定,教师无法替代。不论多么高明的指导,都替代不了个性的表达。独特的,才是最好的!

隐形的翅膀

六(10)班 李卓蒙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是我们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我看来,考试,决定了生活的气象;而分数,则是天气预报。分数高,是万里晴空;分数低,立刻电闪雷鸣!

四年级的期末考,我的语文竟然只考了72分。平时,80分就够我大哭一场的,72分的试卷,一下子把我拉入绝望的深渊。看着试卷上那道古诗填空,它翻着“白眼”在讥讽我。因为我考试时太紧张,脑子一片空白,三句古诗填空竟然一句也想不起来,白白丢掉了8分。试卷上那红红的数字“72”,在我眼前逐渐燃烧成了一团火焰,灼痛着我拿着试卷的发抖的双手,而我的心,已冰到极点。我不敢回家,害怕一向严格的妈妈饶不了我。最终,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哭着回到了家。还好,妈妈并没有批评我,只是说了句:“吸取教训,下次再努力!”

失败,不止一次。尽管如此,我并不讨厌考试。

每一次考试都能准确地测出我学习的漏洞,提醒我们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失败的考试,就像前进路上的障碍,我会勇敢地跨过去;成功的考试,就像一颗火种,点燃我学习的热情。

进入六年级,我们从语文书里认识了霍金。当命运把他折磨得不成样子,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他在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探索宇宙的奥秘,撰写了《时间简史》,成为世人景仰的“宇宙之王”。和霍金比起来,我丢掉的8分算得了什么?我遇到的困难多么微不足道!

我发现霍金身上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就是——乐观。

成长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双隐形的翅膀,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经历多少次失败,都不悲观退缩,向梦想的天空飞翔!

发稿/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