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收益质量

2013-12-29陈乘铨黄世英

北方经济 2013年4期

摘 要:收益作为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一直是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收益质量问题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对于收益质量这一重要术语,学术界对其内涵依旧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收益企业的现金流量、收益的持续性和投资决策有用性这三个方面对收益质量的定义进行阐述,对收益质量的变现性、成长性、持续性、稳定性、真实性和安全性这几个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探讨影响企业收益质量的因素。

关键词:收益质量 特征 影响因素

一、收益质量的内涵

收益质量也称为盈余质量,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Robert A. Olstein与Thornton O'glove(1987)这两位财务分析收益质量法的倡导者在他们的投资咨询报告《收益质量》(Qualityof Earnings)中首次提出了收益质量这个概念。时至今日,收益质量虽然被广泛应用,但不同的学者对收益质量的定义仍有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收益质量的内涵:

(一)收益质量表现为企业的现金流量

企业确认收益的同时,是否伴随着相应的现金流入。一方面,由于应收账款存在坏账的可能,在权责发生制下确认收益并不意味着收入流入企业,从而影响收益质量;而经营现金流量是基于现金收付制而得出的结果,比较客观且一般不容易操纵。因此,企业信息的使用者比较关心企业能够创造多少现金流。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它的现金流量决定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企业现金支付能力受现金流量大小的影响,一旦现金支付能力不足,就有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只有充足的现金流量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

(二)收益质量还指收益的持续性

收益的持续性意味着企业存在经常性业务,它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对企业未来盈余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只有保证持续盈利,企业才能持续发展,才会不断地做强做大,才可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直赢下去。这就要求企业努力去创新、去拓展其主营业务,去追求高收益,确保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三)收益质量看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帮助的财务信息

筹资是企业资金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往往只有那些高收益质量的企业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报表是反映企业收益质量好坏的主要途径,账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根据各种账务信息感知报告盈余与未来盈利预期进而做出投资决策。实际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就反映了企业盈余的实际质量。

二、收益质量的特征分析

(一)收益的变现性

收益的变现性是指收益转换成现金流入企业的能力。企业应计现金净流入只是代表企业财富可能增加,而实际现金净流入却是企业财富确实增加,所以说,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转换成实际现金净流入时企业才真正实现了收益。

(二)收益的成长性

收益的成长性是指企业随着时间的增长收益增长的能力。它既能反映公司的生存能力、竞争力、发展速度等,也能反映出公司由初建、发展、成熟到规模的过程。表明公司当前有很好的经营能力发展状况,而且未来还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三)收益的持续性

收益的持续性主要指以前的会计收益规律能否有效地持续下去。因此,国外学者从这一点出发区分了永久性收益和暂时性收益。永久性收益是指企业一直都能够获得的收益,由此产生的收益对预测企业未来收益价值很大;暂时性收益是指企业由于不能持续下去,具有偶然性、一次性,对预测企业未来收益没有价值。

(四)收益的稳定性

收益的稳定性是指企业收益水平变动基本稳定波动,即企业在未来的几个会计期间收益水平始终在同一水平线上波动。

(五)收益的真实性

收益的真实性要求客观、相对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同时也要求作为收益来源的业务或交易事项必须有真实的来源,是企业实际上发生过的,企业的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把之记录在案。

(六)收益的安全性

收益的安全性与收益面临风险有关,收益与风险成正比,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是比较常见的风险种类。不确定性外部因素、混乱的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因素构成了企业的风险水平。

三、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

(一)经营环境与风险

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外部经营环境即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内部经营环境即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结构、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较好的经营环境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资金运转良好,会计收益容易通过现金实现,企业对未来收益预测良好,因而收益质量较高。经营风险是指企业通过经营而引起了收益变动的风险。经营周期的长短、企业所处行业、收益的可变性、收益的稳定性、财务结构、汇率波动性等诸多因素会影响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的大小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有关,也与公司的管理策略相关。由于存在经营风险造成企业收益上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高收益质量的企业应该是较低的经营风险。

(二)企业的资产状况

资产是由企业的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并且这些利益会流入到企业中来的资源。企业资产的好坏与收益质量的高低相互影响。比如,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它不能给企业带来收入,我们就把它看成是一种劣质资产。在企业没有对它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造成了这样的后果,企业虚增了收益,但是在未来却无法收回,最终导致未来收益下降。我们就认为这种是一种低的收益质量。

(三)会计收益结构

会计收益由营业利润、投资损益和营业外收支三部分组成。会计收益结构是指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同的利润构成显示公司不同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会计收益质量也不同。经常性营业收入产生的收益比偶然性收入产生的收益有更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所以质量较高。一次性收入不会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营业利润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主营业务的重复性和经常性决定了它能带来稳定、持续的收入。而投资损益和营业外收支产生的收入极其不稳定,因此,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越大,企业的盈利就越稳定持续。

(四)现金流量的收入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会产生收入。但收入并不意味着现金流入企业。以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作为企业的收入,由于它们都存在着无法收回的风险,这样会降低企业的收益质量。而作为现金收入企业不存在风险,现金流量不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企业也无法运用会计手法进行粉饰,因此,现金与收入同步是一种高收益质量的表现。

(五)公司法理结构

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什么样的制度来管理和控制公司,它可以约束和制衡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研究表明,中国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已经伤害了企业收益质量,比如,企业管理者由于无人监督,存在操纵财务信息的可能;股权高度集中,法人持股损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小股东不能参与经营,在知情权上劣于大股东,由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董事会缺陷同样影响收益质量,比如,规模越大的董事会越存在舞弊可能性,收益质量越低下;执行董事过多,内部控制人越容易出现,收益质量越低;独立董事越多,收益质量越高;第一大股东占有的董事成员越多,收益质量越低;董事长或者董事兼任公司的总经理使权力集中,不利于监督,容易出现舞弊,降低企业收益质量。因此,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使管理者与股东目标一致,提高企业的收益质量。

(六)会计规范与会计政策

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身存在漏洞而影响收益质量。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使会计人员有更多自主选择权。然而,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从业经验、阅历、理解能力、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使得判断结果不一样,使会计处理出现不确定性,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影响会计收益质量。通过完善会计规范也能提高企业收益质量,比如,重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将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避免了会计人员操纵企业利润,提高收益质量。而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的原则要求和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往往风险偏好者会采用乐观会计政策,保守派则会选择相对稳定的会计政策。不同的选择将产生不同的结果。与乐观的会计政策相比,稳健的会计政策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保持了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费用与负债。因此,高收益质量是建立在企业稳健的会计政策基础上的。

(七)社会监管

如今,很多企业企图通过关联方交易粉饰财务报表,操纵控制企业盈余,提高企业收益。然而,这些收益并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只是关联企业之间利益的转移,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水平。对这些企业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防止这些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频繁更换审计人员或出具报告比平时预定时间晚,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社会监管实现。

参考文献:

[1] 季泽.盈余质量内涵:观点综述及评价[J].生产力研究,

2008(15).

[2] 艾建明.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J].经济师,2001(7).

[3] 吴丽君,陈纪南.收益质量特征体系探析[J].财会月,2006(5).

[4] 张锋.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影响因素探讨[J].财会通讯,

2008(1).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