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ogle earth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2013-12-29郭恒源等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经由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将学生对于城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性知识,以及基于本校绝大部分学生均来自于顺义,对于顺义县城相对较为熟悉的这一学情,尝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使用google earth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1) 网络条件。由于google earth是在线地图,因此,要求使用者的电脑能够连接网络,这对于一些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没有难度,许多学校的教室没有网络连接,google earth也提供了离线地图缓存功能,只需要使用者在先期连接网络时演示一遍上课所用内容,即可在未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使用,这也是教师“备媒体”的一个表现。
(2)内容契合度。由于google earth可以提供低空航拍式的画面,甚至可以提供街景、3D建筑物等信息,这有利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达成,因为学生一看到这些信息的图片,便能够迅速进入情境,调用自身已有生活经验,从而随着教师教学达到新的水平。
本节课教学中会广泛应用到点线面等元素,google earth的“添加”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1)。能够在图上添加路径、多边形等元素,这大大方便了教学。
二、基于google earth的教学实例
1.土地利用类型到功能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城市功能分区。为让学生顺利理解功能区的概念,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图2),在上面勾画出顺义区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再将较为集中的土地利用方式连接成片,形成功能区(图3)。学生通过所熟悉的顺义区各类地物分布,很容易找到顺义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经过自己动手勾画功能区的范围,学生对功能区概念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是最近发展区应用的第一步,即通过google earth,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为接下来的功能区形成原因分析打下基础。
2.功能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以商业区为例
(1)分布特征分析。明确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分区之后,利用google earth添加地标功能,自行在地图上添加商业区信息,包括商业区位置、图片等(图4),通过将图3和图4的信息进行叠加显示,学生依据信息说出顺义区商业区的位置: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或街角路口。通过地图的放大缩小功能,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将已有的对顺义区商业网点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分布特征分析。
(2)分布原因分析。为了避免让学生空想顺义区商业区的分布原因,而给出学生具体材料,锻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利用google earth添加线条功能添加该区域道路(图5),通过顺义主要商业网点和道路图层的叠加,使商业区的分布原因清晰易懂,而且通过google earth添加功能,能够在地图上的众多信息中凸显课堂即将学习的内容,且更具有针对性。
三、教学反思
在基于google earth的教学中,学生从已有经验为出发点,对于教学内容产生了极高的认同感,学生非常易于进入情境,这也为教学顺利推进奠定基础。而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所提供信息的突出性为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能力的锻炼创造了良好平台,使学生易于并且乐于将自身已有知识,通过教师引导上升到新的高度,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制作google earth课件上会存在困难;新的教学平台在博得学生兴趣同时,会过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