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演示软件Prezi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3-12-29谢欢芳等

地理教育 2013年10期

一、Prezi的内涵

Prezi 是一款基于网络的演示软件。不同于以往的演示软件,它通过一张无限大的“画布”作为展示界面,将文本、图片、视频和其它演示对象嵌入到这张“画布”中,采用Zooming User Interface(缩放式用户界面)的特点使界面可缩放,zoom out就能纵观全局,zoom in则可以明察细节,实现由整体到局部的开放性思维方式。由于可通过平移、聚焦、放大和旋转等功能来演示,因而仅用一张幻灯片,即可存储海量信息。

Prezi的设计初衷源于以往幻灯片演示文稿是基于线性的呈现方式,不符合人非线性的思考习惯,限制人思维能力的发散和非线性观点的阐述。因而,2007年Adam Somlai-Fischer和Peter Halacsy开始致力于研究一种全新的演示文稿制作工具——Prezi。Prezi自2009年问世以来,便受到众多关注,2010年在全球前100名的学习工具中,名列第12名,且仍处于上升趋势。网络普及化为教师日常使用 Prezi 授课提供了可能,Prezi 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免费使用的授权,只要使用带有教育域名的邮箱注册即可。Prezi 上手也十分容易,只要短短数分钟即可学会,可以轻松实现 PowerPoint 最基本的操作。

Powerpoint演示软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已有十几年时间,它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传统教学模式难有的优势。然而,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面广泛,各要素之间联系十分紧密。Powerpoint作为一种基于线性思维方式的演示软件,却很难将零散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较大局限。因此,Prezi的出现将弥补powerpoint在这方面的局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二、Prezi的功能特点

Prezi主界面十分简洁,较于powerpoint也更轻松活泼。以Prezi4.3.1版本为例包含画布、编辑控件、Present控件、位置调整控件、文件控件以及“斑马线”工具。

(1)编辑控件由“Insert”、“Frame&Arrows”、“Templates”、按钮组成,Insert可以插入各种媒体元素以及几何形状;Frame&Arrows可以插入各种形状的新页面;Templates可更改模板和主题(如图1)。

(2)Present控件即播放按钮,点击它可以进入观看状态(如图2)。

(3)位置调整控件,通过点击“小房子”按钮即可使课件回归到整体布局的状态,下面两个按钮起到放大、缩小功能(如图3)。

(4)文件控件,用来保存、撤销、重做、发布、打印、退出Prezi(如图4)。

(5)双击“画布”的任意区域完成文本的添加或图像的导入后,会出现“斑马线”工具,旋转正方形四角的任意一个小正方形即可360°调节文字及图片方向;中间“+”、“-”两个符号可以实现文本缩放;小手形状工具可随意拖动文本和图片;Edit Text按钮可重新编辑文本或图像;Delete按钮可删除文本或图像(如图5)。

三、Prezi在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发育中河流堆积地貌为例,运用Prezi软件进行教学。之所以选择河流堆积地貌作为案例,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河流三种堆积类型在分布空间上联系十分紧密,分别形成于河流的中上游山前、中游平原以及入海口位置;二是各知识点间具有一定逻辑联系,知识与知识之间前后联系密切。而Prezi软件在设计之初就在空间联系和逻辑联系的知识点演示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1.课程引入

将课文中图4.18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作为切入点,以直观简洁的图片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具体制作过程:①点击功能区中的Insert—Image,弹出对话框,从电脑中选择已下载好的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片;②调整图片大小;③成果图(如图6)。

2.全程概览

通过从河流上游、中游到下游以至到入海口处,进行全程概览,了解不同河段地貌有何特征,让学生对河流地貌有整体印象,形成感官上的认识。具体制作过程:①点击功能区“Frames&Arrows”按钮,选择“Draw arrow”,沿着河流流向画出箭头;②选择“Edit Path”按钮,沿着箭头方向做动画路径;③成果图(如图7、图8、图9)。

3.导出重点

根据河流流向,按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的顺序,从分布地区、成因、形态三个角度导出重点知识(如图10)。

下面以河流中上游山前形成的洪积冲积平原为例进行简述。

(1)导出第一个知识点:分布地区。先将路径设在“分布地区”上(如图11),然后设路径到河流上游地区(如图12),让学生观察河流上游地区地貌状况,得出河流中上游山前位置一般形成冲积扇。

(2)导出第二个知识点:成因。在成因圆框中以注脚的方式列出冲积扇形成的过程。先将路径设在“成因”上,继而再将路径设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3)导出第三个知识点:形态。在形态的圆框中以注脚方式插入一张冲积扇细节图,以及形态的文字描述。先将路径设在“形态”上(如图15),继而将路径设在冲积扇细节图上(如图16),让学生思考片刻,将路径设在形态的文字描述上进行总结(如图17)。

(4)总结回顾。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可以把演示文稿还原到整体状态(如图18),供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最后列表进行总结(如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