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会在洛杉矶举行

2013-12-29张国友郭慧泉

地理教育 2013年10期

一、2013年AAG年会概况

2013年4月9~13日,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AAG)年会在洛杉矶召开。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学者7300多人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共开设74个会议室,在连续5天的会议期间共举行了1500余场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一系列的工作会议、接待会、展览会和其它活动。根据中美两国地理学会的合作协议,在中国地理学会的号召下,中国大陆有近百名地理学者参加了本届年会。一些中国学者主动在年会上组织专题分会场,一些应邀担任分会场主持。

在本届年会所有议题中,亚洲,尤其是中国研究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大会开幕式以“崛起的亚洲”为主题,表明亚洲的崛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会特邀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nanya Roy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吴缚龙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Anna L. Tsing教授、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Jim Glassman教授做主题演讲,这些报告强调了亚洲近年来经济、人文、社会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变化,指出地理学研究应该积极应对。较为传统的中国研究以土地、经济、财政、产业、人口、治理、交通、城市化等为基本内容,从宏观的视角出发,以统计数据和普查数据等为基本基础,通过计量分析、空间表达以及规律发掘和问题诊断等揭示了中国在转型期的现象、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区域以东部地区为主,兼顾了西部和西南的部分区域以及港澳台等大中华范围内的地区。

对中国研究来说,本届年会的一个主要亮点是以“中国城市地理的新方向”为主题的分会场。该论坛由美国地理学家关美宝教授、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王冬根教授共同发起,这是中美地理学交流30余年后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内社会发展互动的结果。

中国地理学会还首次在AAG年会上组织了展览活动。中国展台宣传和展示的主题是“2016年北京国际地理大会”,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学术期刊国际化”等内容,学会专门印制了宣传手册和海报。

二、近年来美国地理学研究热点

1.城市地理学

AAG对于城市地理的关注和研究逐渐趋于深化和细化,对于城市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发展或组合而成的不同聚落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并且结合文化地理,社会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和环境地理等多方面因素,重点分析和评价当今城市聚落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及其导致的矛盾冲突。

城市危机和城市安全

AAG2012年会在美国纽约召开,距上次在纽约召开AAG年会已逾十年,在此十年期间,全球各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因此,AAG倡导地理学者切合这些变革,以维护当今社会的公正和安全,实现和平发展为主题,展开相关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故城市公共安全和保障成为这届AAG年会关注的热点。AAG邀请了五位学者在开幕式的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针对现代文明城市中存在的暴力、种族歧视和贫穷等问题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观点。这些学者认为金融资本主义的失控,是导致这些不平衡因素(贫穷,歧视和暴力)出现的原因。半个世纪来,金融资本主义的统治下矛盾不断升级以及民众反抗活动不断增加,如2011年纽约“占领华尔街”示威引发的暴力冲突,给公共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针对这个主题AAG的地理学家尝试运用各种地理学方法解决大都市环境下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并试图引起政治家和公众参与和关注城市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劳动力就业规划和城市生活:探索人力资源地理和城市地理多样化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转型带来的社会影响、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和对策、大型城市劳动力分布和社会重分层。

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和演变:从历史角度看城市土地利用争端、大都市中流浪者和孤儿收容区域规划、城市贫困住宅规划和流动摊贩重整、贫困人口住房和借贷需求保障。

关注弱势年轻人和流浪儿童:街头流浪儿的研究表明公共空间法规与治安对改善其生活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减少街头流浪儿童和城市边缘青年并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年轻人失业问题及年轻新移民就业问题、儿童的生活环境对其健康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迁移加剧、中产阶级数量激增以及资源不平均分配等极端现象引起地理学者对城市化进程的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也是AAG近年来关注的又一重点,历年大会均组织专题研讨会探讨如何运用先进地理学方法和技术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从不同时间空间与角度对比来评价城市化的影响和产生的问题。

城市化的冲突和危机:着重讨论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文化和风貌流失带来的城市特色危机、小城市区独特的发展形态及其文化保留、地理学角度探讨选址冲突、非正规城市化(如贫民窟、棚户区等)带来的新机遇和潜在危险、政策变更和经济增长结构变革导致农村和城镇土地使用产生的冲突和争端、新开发区和城市绿地及农用地的分配冲突。

人口和高层次技术移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对高层次技术工人和企业家的需求增加,他们的流动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对高层次技术人员的竞争需求随着新经济体的出现,演变得愈加激烈。AAG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际移民进行探讨:统观当今各国国际移民及其相互联系、移民输出和移民接收国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针对高层次技术移民的政策要素、城市不同尺度下移民中心性形成研究、精英阶层的迁徙模式。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随着城市扩张和郊区城市化,一方面呈现出城市居住与工作分布密度增加和间隔缩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增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AAG主要关注:城市住宅可购性和步行度及其周边负面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可持续发展对住房政策的启示、探索城市扩张下新老城区通勤模式的变化、城市蔓延导致城市中心衰弱、对汽车过度依赖以及公共区域缺失等问题、城市外郊区廉价住宅成为低收入新移民的聚集地。

城市环境与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十年里,城市化和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很多城市扩张到前所未有的规模。AAG学者认为城市扩张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深入了解这些负面影响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后果成为当务之急。AAG地理学者试图从多学科角度探讨在城市环境中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发展。

环境变化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其规划过程中,成立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并加入国内或国际的可持续发展网络,以实现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AAG学者通过学习欧洲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可替代能源的使用、降低碳排量和城市总体规划策略等,对如下几方面进行讨论:未来经济适用的可持续使用住宅、从城市和环境的角度监测大气和水质量变化、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和城市绿地的相互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人口增长,资源紧缩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化下城市环境污染、城镇扩张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压力和危害、低效的汽车城市发展模式对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障碍以及对全球气候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经济地理学

AAG近年来在经济地理方面聚焦于不同尺度的经济活动和空间联系,尤其关注全球化对不同尺度经济体带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变更在推动全球经济扁平化的同时也增强了一些成功接收新技术并鼓励创新地区竞争力。

产业集群和创新

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的竞争优势是AAG近年来所强调和关注的重点。关于集群和创新的联系,通常认为集聚程度高的区域创新活动丰富。AAG学者主要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探究集群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所扮演的角色、集群对促进知识创新以及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全球不同尺度下产业集群的转型模式研究,以及发展和维持集群所面临的挑战。

地理学角度看金融与发展

金融危机和相继而来的经济动荡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质疑。不同领域的评论家呼吁重新规范和重视金融效用函数、金融中介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在经济资源时间和空间分配中的作用。一些学者在争论中认为金融只是单纯的伴随企业兴起而变化,其他学者则认为金融和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资源有效配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更新。

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创业地理学研究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地区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逐渐转变成为创业型经济。对创业精神的研究对于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成长轨迹如何受当地创业活动的影响非常重要。AAG关于该话题近年来的讨论包括:预测地区创业水平的元素研究和创业过程中的社会与文化根基的定性研究,讨论创业与区域经济和社会适应力的联系、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下的创业研究、跨国创业观点、技术转让和学术创业及其副产品、社会创业精神和新自由主义、非传统创业等。

劳动力流动和全球生产网络

全球生产网络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持续增加的离岸外包服务对价值链的分裂,新型经济体下生产与消费增长和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些现象对应的地理变化,不仅体现在材料、产品、服务和投资的流动上,同时也体现在国际和国内劳动力的流动上。AAG尤其关注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

3.亚洲、中国研究

2013年AAG年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本届会议的开幕式上的全体会议以“亚洲崛起”为主题,阐述了亚洲大陆富饶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语言、文化、政治和经济。一方面亚洲呈现出旺盛的活力,财富飞速增长和新兴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这些现象体现了亚洲人民的聪明和智慧。AAG对亚洲,尤其是亚洲东部与南部的政治和经济变化的研究较以往更加丰富和深入,可以看出亚洲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提升。中国作为亚洲地区最大也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更吸引了广大地理学者的研究兴趣。

亚洲城市动态

南亚城市在宜居度、环境变化和总体可持续性发展上出现的问题、亚洲房地产泡沫隐患及其影响、亚洲城市气候效应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等实例研究。

亚洲国家领土、政治和经济争端

至今已有很多研究尝试从地缘政治、经济层面对亚洲领土争端进行解释。如帝国主义的地缘政治、冷战和国家之间地缘经济竞争。 AAG学者在会议讨论中尤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的崛起对东亚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影响、东亚各国的领土权在政治经济变更的影响下是如何变化的、在亚洲区域主义的兴起下,地缘政治冲突将如何影响其发展。

中国城市地理新方向

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AAG学者建议未来对中国城市的研究方向主要关注流动性,兼顾对与中国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认识。如中国城市化、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影响、中国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生活问题、中国城市的住房和土地改革带来的城市社会经济和政治新形态、中国水资源与环境研究等;以及城市人的日常生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居民消费、家庭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生活方式、郊区化、健康城市化、智慧城市等等。“新”方向研究从方法论而言是自下而上的,注重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视角更加国际化。数据具有多元化和实时化的特点,研究尺度更加突出地方化、个人化和时间化。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随着地理学数据的丰富和定量地理学的发展愈趋成熟,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成熟的平台。运用新地理信息技术和方法论对新兴领域进行探索也是AAG历年流行的趋势。